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单元检测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天文学家观测到某行星和地球在同一轨道平面内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行星的轨道半径比地球的轨道半径小,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星的连线所夹的角叫做地球对该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已知该行星的最大视角为θ。则地球与行星绕太阳转动的( )
A.角速度比值为 B.线速度比值为
C.向心加速度比值为 D.向心力比值为
2.新京报2021年2月10日晚报道:经历200余天的飞行,跋涉4.75亿千米,在距离火星400千米处成功的一脚刹车,中国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顺利进入火星轨道。与地球相比,火星半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的,公转半径约为地球的1.5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绕太阳公转的线速度约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线速度的1.5倍
B.火星绕太阳运行的公转周期约为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1.8倍
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
D.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3.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太阳与地球中心间距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则太阳的质量为( )
A. B.
C. D.
4.2021年12月9日下午3:40宇航员王亚平时隔8年再次在太空授课!这次“天宫课堂”是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三名宇航员共同参与,王亚平担任主讲师,另外两人配合讲课并解答问题,他们在空间站内生动地演示了一系列完全失重状态下的物理现象。若飞船质量为m、距地球表面高度为h,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飞船内的宇航员的加速度大小为( )
A.0 B. C. D.
5.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地球 火星 木星
轨道半径(AU) 1.0 1.5 5.2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半径(AU) 9.5 19 30
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
B.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
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
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长
6.2021年2月,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抵达环绕火星的轨道,正式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如图“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停泊轨道2后,在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进行相关探测后再进入较低的椭圆轨道3开展科学探测。则“天问一号”( )
A.轨道2环绕周期比轨道3环绕周期小
B.轨道2近火点的加速度比轨道3近火点的加速度大
C.轨道2近火点的速率比轨道3近火点的速率大
D.轨道2近火点的机械能比轨道2远火点机械能大
7.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进入天和核心舱,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记录。已知天和号核心舱距离地面高度约为。则( )
A.研究交会对接的过程,可把天和号核心舱看作质点
B.天和号核心舱绕地球运动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低轨道减速变轨与天和号核心舱对接
D.天和号核心舱绕地球运动的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速度
8.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即太阳同步轨道)面与太阳有固定的取向.若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距离地球表面高度约为517公里,远低于地球同步轨道高度,则( )
A.“羲和号”围绕地球公转周期约为24小时
B.“羲和号”围绕地球公转周期约为365天
C.“羲和号”的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D.“羲和号”的运行速度大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行速度
9.2021年4月29日,我国在海南文昌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核心舱运行轨道距地面的高度为400 km左右,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接近36000 km。与地球同步卫星相比,该核心舱的( )
A.周期更长,向心加速度更大 B.周期更长,向心加速度更小
C.周期更短,向心加速度更小 D.周期更短,向心加速度更大
10.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高度小于400 km,可看成圆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需要知道空间站的周期就可以测出地球的质量
B.空间站的运行周期可能与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相差不大
C.空间站的运行周期一定小于地球自转周期
D.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力平衡而在其中悬浮或静止
11.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若地球的自转加快,转速达到原来的8倍,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地卫星的速度变为原来的16倍
B.近地卫星的角速度变为原来的8倍
C.同步卫星的速度变为原来的8倍
D.同光卫是的轨道半径变为原来的
12.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宫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设未来的某天,该探测器在火星表面完成探测任务返回地球,探测器在控制系统的指令下,离开火星表面竖直向上做加速直线运动;探测器的内部有一固定的压力传感器,质量为m的物体水平放置在压力传感器上,当探测器上升到距火星表面高度为火星半径的时,探测器的加速度为a,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F,引力常量为G。忽略火星的自转,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v = 7.9 km/s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v = 11.2 km/s是物体可以挣脱地球引力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速度,叫做__________速度.v = 16.7 km/s是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的速度,叫做__________速度
14.月球的质量为m,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月球受到地球的引力F=______;地球的质量M=______。
15.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其中m1、m2为两质点的质量,R为两质点间的距离 ,则在国际单位制中,G的单位是___________。
16.某星球的半径是地球的p倍,质量是地球的n倍,该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_______,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_________(已知地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为g,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1).
17.假设在半径为R的某天体上发射一颗该天体的卫星,若它贴近该天体的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运行周期为T1,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该天体的密度为________.若这颗卫星距该天体表面的高度为h,测得在该处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2,则该天体的密度又可表示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8.某一星球上,宇航员站在距离地面h高度处,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时间t后小球落到星球表面,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3)该星球的质量M.
19.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由全球200多位科学家合作得到的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面世,引起众多天文爱好者的兴趣。同学们在查阅相关资料后知道:①黑洞具有非常强的引力,即使以3×108m/s的速度传播的光也不能从它的表面逃逸出去。②地球的逃逸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倍,这个关系对于其他天体也是正确的。③地球质量me= 6.0×1024kg,引力常量G= 6.67×10-11N m2 /kg2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利用高中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求出:假如地球变为黑洞,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地球半径的最大值(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注意: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物理量,要在解题时做必要的说明)
20.已知地球质量约是火星质量的9.3倍,地球直径约是火星直径的1.9倍。如果“火星探路者”在距火星表面高处自由下落个物体,那么此物体经过多少时间落到火星表面?着陆时的速度有多大?(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21.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五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假设该卫星在距离地球表面高为h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地球的体积为V=πR3,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求:
(1)地球的平均密度ρ;
(2)该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B
4.B
5.B
6.C
7.D
8.D
9.D
10.C
11.D
12.B
13. 第二宇宙; 第三宇宙
14.
15.
16. ;
17.
18.(1);(2);(3)
19.9×10-3m
20.
21.(1); (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