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磁场巩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将一段通电直导线放置在匀强磁场中,通电直导线受到的安培力不正确的是( )
A.B.C. D.
2.如图所示,用绝缘细线悬挂的单摆,摆球(非金属球)带正电,悬挂于O点,摆长为l,当它摆过竖直线OC时便进入或离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单摆摆动的平面向里,A、B点分别是最大位移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点高于B点
B.单摆的振动周期不再等于
C.摆球每次在C点处线上的拉力大小相等
D.摆球在A点和B点处线上的拉力大小相等
3.用两根轻质柔软导线悬挂一根长为L、质量为m的导体棒MN在天花板上P、Q两点,空间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始终垂直于导体棒,对导体棒通入电流I,稳定后发现悬挂导体棒的导线偏离竖直方向某一夹角θ,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方向由M到N
B.磁场方向竖直向上时,有tan θ=
C.磁场方向可能垂直于PQNM平面
D.若BIL4.如图所示,将一个半径为的导电金属圆环串联接入电路中,电路的电流强度为,接入点a、b是圆环直径上的两个端点,流过圆弧和的电流相等。金属圆环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圆环所在平面垂直。则金属圆环受到的安培力为( )
A.0 B. C. D.
5.在“研究影响通电导体棒所受磁场力的因素”实验中,把一段导体棒悬挂在蹄形磁铁的两极间,通以电流,导体棒摆开一定角度,如图所示。要使导体棒摆开的角度增大,以下操作可行的是( )
A.增加导体棒的质量 B.换成磁性较弱的磁铁
C.增大导体棒中的电流 D.改变导体棒中电流的方向
6.如图所示,三根平行长直导线A、B、C水平放置,其截面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长直导线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其中k为常量,I为通过导线的电流,r为某点到导线的距离。一段电流元P放置在三角形的中心,且与长直导线平行。当只有A中通入大小为I、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电流时,电流元P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F,方向由A指向P;若再在B中通入大小为I、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电流,C中通入大小为I、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电流时,关于电流元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元P的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所受安培力的合力大小为2F
B.电流元P的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所受安培力的合力大小为2F
C.电流元P的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所受安培力的合力大小为3F
D.电流元P的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所受安培力的合力大小为F
7.如图所示,以直角三角形AOC为边界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A=60°,AO=a。在O点放置一个粒子源,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射某种带负电的粒子,粒子的比荷为,发射速度大小都为v0,且满足v0=,发射方向由图中的角度θ表示。对于粒子进入磁场后的运动(不计重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不可能打到A点
B.以θ=60°飞入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短
C.以θ<30°飞入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都相等
D.在AC边界上只有一半区域有粒子射出
8.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圆心为O)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圆平面(未画出)。一群具有相同比荷的负离子以相同的速率由P点在纸平面内沿不同方向射入磁场中,发生偏转后又飞出磁场,若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大于R,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离子的重力)( )
A.从Q点飞出的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
B.沿PQ方向射入的离子飞出时偏转角最大
C.所有离子飞出磁场时的动能一定相等
D.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离子可能经过圆心O点
9.如图所示,弯折导线ABC中通有图中所示方向的电流,,,置于与导线ABC所在平面平行的匀强磁场中,此时导线ABC所受安培力最大,大小为2N,现将整段导线以过B点且垂直ABC所在平面的直线为轴顺时针转动30°角,此时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
A. B. C.1N D.
10.如图所示,宽为L的光滑金属导轨与水平面成θ角,质量为m、长为L的金属杆ab水平放置在导轨上。空间存在着匀强磁场,当回路中电流为I时,金属杆恰好能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若磁场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若磁场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C.若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D.若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11.如图所示,司南是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的仪器,由于地磁场的作用,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下列关于地磁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磁场是从北极附近出发指向南极附近 B.地磁场在南半球有竖直向上的磁场分量
C.地磁场并不存在,是人为假想的一种物质 D.地磁场可能会对运动的带电粒子做功
12.两个比荷相等的带电粒子a、b,以不同的速率va、vb对准圆心O沿着AO方向射入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粒子的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粒子带正电,b粒子带负电
B.粒子射入磁场中的速率va:vb = 1:2
C.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ta:tb = 2:1
D.若将磁感应强度变为原来的倍,其它条件不变,b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将变为原来的
二、填空题
13.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电子射线管的阴极A能够发射电子,电子束在A、B两极之间电场力的作用下从阴极飞向阳极。
(1)图甲中,把电子射线管放在蹄形磁铁的两极之间,可以观察到电子束偏转的方向是______(填“向上”或“向下”);
(2)图乙中,电子射线管位于通电导线ab正下方,该装置可以演示电子在磁场中的偏转,若实验发现电子束的径迹向下偏转,那么导线中电流的方向是______(填“从a到b”或“从b到a”)。
14.已知某地区地磁场的水平分量为3.0×10-5T。若该地一高层建筑安装了高100m的金属杆作为避雷针,在某次雷雨天气中,当带有正电的乌云经过避雷针的上方时,避雷针开始放电,某一时刻的放电电流为1×105A,如图所示,此时金属杆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为_________,大小为_________N。
15.如图,长度均为L的长直导体棒a、b平行置于光滑绝缘水平桌面,b棒固定,a棒与力传感器相连。当a、b中分别通以大小为Ia、Ib的恒定电流时,a棒静止,传感器受到a给它水平向左、大小为F的拉力。则a、b中的电流方向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a中电流在b棒所在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______。
16.如图为电磁流量计的示意图,圆管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匀强磁场方向如图所示。当管中的导电液体流过磁场区域时,测出管壁上a、b两点间的电势差U就可以知道管中液体的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横截面的液体体积Q。已知圆管直径为d,磁感应强度为 B,设管中各处液体的流速v相同。可推得:Q与v的比例系数为_______,Q与U的关系式为:Q=_______。
17.如图中PQ是匀强磁场里的一片薄金属片,其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一个粒子从某点以与PQ垂直的速度射出,动能是E,该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今测得它在金属片两边的轨道半径之比是10∶9,若在穿越金属板过程中粒子受到的阻力大小及电荷量恒定,则该粒子每穿过一次金属片,动能减少了___________,该粒子最多能穿过金属板___________次。
三、解答题
18.如图,在匀强磁场中放有下列各种形状的通电导线,直线长度均为L,电流强度为I,磁感应强度为B,求各导线所受到的安培力。
19.如图所示为一长方体空间区域,OP、边长均为d,ON边长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以初速度沿ON方向从O点入射。粒子重力不计,场的边缘效应和粒子的相对论效应均可忽略。
(1)若空间区域内存在沿方向的匀强电场,粒子恰好能经过点,求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E;
(2)若空间区域内存在沿方向的匀强磁场,粒子恰好能经过M点,求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
(3)要使粒子在(1)中的匀强电场和(2)中的匀强磁场的作用下能经过点,求电场存在的最短时间。
20.已知氚核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3倍,带正电荷,电荷量为一个元电荷;α粒子即氦原子核,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4倍,带正电荷,电荷量为e的2倍。现在质子、氚核和α粒子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求下列情况中它们运动的半径之比:
(1)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
(2)它们由静止经过相同的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磁场。
21.如图所示,半径为L的金属圆环内部等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各有垂直于圆环平面、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与圆环接触良好的导体棒绕圆环中心O匀速转动.圆环中心和圆周用导线分别与两个半径为R的D形金属盒相连,D形盒处于真空环境且内部存在着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其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时刻导体棒从如图所示位置开始运动,在导体棒开始转动的半周内有一束相同粒子从D形盒内中心附近A处均匀飘人(可忽略粒子的初速度)宽度为d的狭缝,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粒子每次通过狭缝都能得到加速,最后恰好从D形盒边缘出口射出.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导体棒始终以最小角速度(未知)匀速转动:
(1)若忽略粒子在狭缝中运动的时间,求的大小和导体棒绕圆环中心O匀速转动的电动势U;
(2)考虑实际情况,粒子在狭缝中运动的时间不能忽略,求粒子从飘入狭缝到从出口射出,粒子在狭缝中加速的总时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D
4.D
5.C
6.B
7.D
8.A
9.A
10.C
11.B
12.C
13. 向下 从到
14. 向东 300N
15. 相同
16.
17. 5
18.FA=BILcosα;FB=BIL;;FD=2BIR;FE=0
19.(1);(2);(3)
20.(1)1∶3∶2;(2)1∶∶
21.(1);;(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