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下《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下《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3 11:42: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核心目标】
1. 通过比较,感受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2. 书写时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3. 朗读、背诵古诗《蜂》。
4. 交流反馈作业本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流程:
1、词句段运用(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1.自读句子,初步感受
(1)学习提示:请你把书翻到第61页,读一读下面三个句子,关注加点字,说说阅读感受。
(2)聆听音频:
音频1:我觉得有了这些加点字,读起来感觉更加亲切、自然。
音频2:透过加点字,我感受到作者很喜爱这些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很亲密,距离也很近。
2. 认识语气词,对比差异
(1)点拨:这三句中的加点字,其实都是语气词。它们往往用在句中的停
顿处,或者句末,能够表达出某种语气。
(2)去掉语气词,再读感知
老师现在把这些语气词去掉,请你看看,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3)预设:去掉语气词,句子读上去变严肃了,作者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好像没这么亲密了,那种喜爱的情感也没这么明显了。
3.小结作用,提升认知
(1)带读解析:第一句中的吧、啊、呢,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关切和爱怜。第二句中的啊,蕴含了作者对猫此时心境的理解,和对它个性的欣赏。第三句中的三个啦,更是突出了作者对白公鹅的欣赏和喜爱。
(2)小结作用:通过对比和细细的品读,我们发现:把语气词放在句中,能让语言更自然、更亲切,也更加生活化。
2、书写提示
1. 阅读小贴士,感受注意点
学习提示:把书翻到第62页,看看书本中的3条书写小提示,理解它的要求。
2. 对照范例,观察特点
(1)第一条:字距要比行距小。(图示)
(2)第二条:每个字大小一致。(观察每个字的高度、宽度)
(3)第三条:两边的空白基本差不多。(图示)
3. 总结提炼,深化要求
师小结:瞧,正是因为做到了以上三点,所以范例中的书写,看上去十分美
观,让人赏心悦目。所以我们知道了,在写字时,要关注字距与行距、字的大小、两边的留白。等等,我们也会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3、日积月累
1. 简介作者,指导朗读
(1)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咏物诗,题目是《蜂》。
(2)补充资料
罗隐: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文学家。
(3)自主读诗,读准字音
点拨:诗中有个多音字,老师圈出来了,在这里,它表示“为了”,所以读第四声,你可以提笔记录一下。
(4)师生共读,读出韵味
2. 补充注释,理解诗意
出示注释:
山尖:山峰
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这里指鲜花盛开的地方)
占:占据,占有。
采:采取。(这里指采取花蜜)
学习提示:下就请你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每句诗歌的意思。
3. 深层解读,感受情感
(1)前半首
蜜蜂去哪里采蜜呢?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有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了。
蜜蜂啊蜜蜂,它有空欣赏这明媚的春光吗?为什么没有?因为它们在忙着采蜜。
小结:前半首诗,让我们看到了蜜蜂的不辞辛劳。
(2)后半首
在诗的后两句,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追问呢?蜜蜂啊蜜蜂,它如此辛苦地采
尽百花,酿成蜂蜜,到底是为了谁?是谁在享用这份香甜呢?当然不是它自己。可能是蜂王,或者人类,享受了蜜蜂的劳动果实。
小结:作者是用蜜蜂来比喻辛苦劳作,却受尽剥削的劳动人民,他表达了对辛勤劳作之人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
4. 填空辅助,完成背诵
4、课外阅读
1. 自主完成
学习要求:请打开作业本,翻到第49页,阅读《那只松鼠》,完成后面的4道练习。
2.交流解析
(1)给这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解析:在这里,小俘虏是一种特殊含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在战场上被敌人所抓获的人,所以我们应该用引号,此处还有停顿,不要遗漏逗号。我很开心,想伸手去摸它。到这里为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下一句开始转折,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此处应该用冒号,我们在园地里刚学过,冒号的作用之一是引出后面的解释,到底是怎样的目光呢?解释在后面。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其实它的目光还可能是无助、害怕、委屈等,所以我们用省略号。
(2)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析:锁定文中的两个关键句:在山林路边等车,我却意外地逮到了一只、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课件中标红)。这其实就是事情的经过和结果,而时间、地点、人物,其实也包含进去了。那起因是什么呢?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因为女儿常常吵着要养一只小松鼠。既然女儿想要,我抓得也不容易,为何又放了呢?同样看文中:因为我看到了松鼠的目光……,是这样的目光触动了作者,提取出事情的6要素后,我们可以这样组织:“我”在山林路边等车时,意外地逮到了一只女儿期盼已久的小松鼠,后来又被它的目光所触动,咬牙把它放了。(仅供参考)
(3)作者为什么说“非这样做不可呢?”(分析思路见后)
(4)作者回家会把这件事告诉女儿吗?请说说你的想法和原因。
解析:这道题比较开放,答案不唯一,同学们只要写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言之有理即可。有一位同学是这么想的,大家可以看看:我认为作者回到家会把这件事告诉女儿,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作者要让她明白:大自然中的万物,都和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生活天地,我们不能剥夺它们的自由,人类要爱护动物。(仅供参考)
五、生活连线
1.明确要求,回顾范例
过渡:在课外阅读中,作者见到的一只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那我们小朋友,其实家里可能还养了兔子、猫、狗、金鱼等,这些属于家养的动物,本身是养在我们家里的,所以我们并没有剥夺它们生活的权利。那你和这些小动物们又是怎样和谐相处的呢?让我们走进生活连线。
(1)审题
(2)选材
喂食、洗澡、玩耍、散步……
师小结:是的,这些都是我们和动物相处的美好时刻。
(3)习法
回顾课文: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他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圈出动词)
小结:老舍先生抓住动作,写出了小猫与自己的那份亲密。
2. 范本指引,落实书写
(1)出示范本1(图文结合版)
有位小朋友,学着老舍先生的写法,记录下了自己给小狗洗澡的快乐经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呈现)
小结:她写得真是生动又具体。
(2)出示范本2(漫画版本)
有一位同学,特别喜欢画画,她用漫画的形式记录下了自己和小仓鼠的快乐回忆,我们也来看看。(课件呈现)
小结:画面中,她画出了小仓鼠吃货的本性,还用语言和表情,表达了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真实创意十足。
六、落实书写
1.自主完成作业本48页的第4题。
2.回顾要求,范本对照。
3.强调要求,酌情修改。
提醒:写完的同学,请再结合气泡中的要求进行检查:我是否做到了字距比行距小?我写的每个字,是否大小差不多?两边的留白,大小是否基本一致?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适当调整。
课内重点练习设计或分析:
作业本上作者为什么说“非这样做不可呢?”本题要引导学生思考的思路。
解析:这句话位于文章的末尾,我们得联系上文,读一读4.5两个自然段:首先,我看到了松鼠的眼神,那种绝望,抗拒,乞求的眼神,激发了作者的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继续看,我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他可能会想到,松鼠也有它的家人和同伴,它本来在大自然中享受着自由和快乐,如果把它抓走了,那它以后的生活将十分孤独和忧郁了。想到这,作者不忍心了。所以答题时可以参照这样的思路:我认为作者说“非这样做不可”是因为:松鼠绝望又无助的目光激发了他的怜悯之心。他尽力体验松鼠的心情,不忍心让它与家人、同伴分开,失去自由,成为“笼中之囚”。(仅供参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 四下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效果有什么不同?
说它贪玩,的确是,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第一句有三个表示语气的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责怪中包含着的喜爱之情;去掉了就只含有责怪的意思了。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效果有什么不同?
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第一句有一个表示语气的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效果有什么不同?
它板正的姿势,步态,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第一句有三个表示语气的词“啦”,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去掉了就只含有责怪的意思了。
使语言更自然、更亲切,更生活化。
关切、
爱怜
理解、欣赏
欣赏、喜爱
语气词
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字距要比行距小。
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日积月累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句意: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诗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句意: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借助注释,说说诗意。
为了
山尖:山峰
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
占:占据,占有。
采:采取。
不辞辛劳
对辛勤劳作之人的赞美,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
我会积累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
引出解释或说明
7
“我”在山林路边等车时,意外地逮到了一只女儿期盼已久的小松鼠,后来又被它的目光所触动,咬牙把它放了。
(仅供参考)
1
2
3
4
5
6
7
答:我认为作者说“非这样做不可”是因为:松鼠绝望、无助的目光激发了他的怜悯之心。他尽力体验松鼠的心情,不忍心让它与家人、同伴分开,失去自由,成为“笼中之囚”。
(仅供参考)
答:我认为作者回到家会把这件事告诉女儿,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他要让女儿明白:大自然中的万物,都和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生活天地,我们不能剥夺它们的自由,人类要爱护动物。
(仅供参考)
动作描写
喂食、洗澡、玩耍、散步……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同学们,再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