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4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4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3 00:0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通过研读材料和图片,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通过分析示意图,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改革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体会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学习目标
本课重点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你们知道这些称号说的是哪个地方吗?
“帝王之乡”
明太祖朱元璋
(1328—1398)
“花鼓之乡”
凤阳花鼓
“改革之乡”
为什么说凤阳是“改革之乡”?改革后的凤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一 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顺口溜
材料二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报表》
人民生活水平低
人民生产积极性降低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我刚到安徽那一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生产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改革前的凤阳县小岗村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小岗村村民签订“生死状”油画
小岗村的“生死状”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概况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后成果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概况
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还有钱,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平均每人400多元。在当时,对这群“叫花子”来说,这无疑是一座光芒四射的金山。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概况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农户
集体
(公有土地)
承包
生产自主权
自负盈亏
剩余归自己
上交公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发挥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含义
促进农业发展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意义
农民收入提高
阅读材料,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专业化
商品化
社会化
农村乡镇企业
为农民致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意义
历史事件 调整内容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地主私有→农民私有
农民私有→集体公有
提高公有程度
土地公有
启示:改革要依据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改革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合作探究
说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政策的几次调整。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但是,由于“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由此形成的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严重阻滞了生产力的发展。
——李新芝《邓小平实录:1982—1997)
材料二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概况
阅读教材,说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概况
所有制
结构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单一的公有制
职权划分
分配方式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
政府统领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平均主义
中 心 环 节 :增 强 企 业 活 力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意义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促进经济发展
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
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政府的作用,进行宏观调控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概况
1992年
1993年
21世纪初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4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5%,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6%,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意义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 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和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都让农民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 D.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B
C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十四大上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材料中的“新经济体制”指的是(   )
A.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人民公社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D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经济体制
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意义:提高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乡镇企业发展
背景:人民公社的弊端;小岗村的困境
背景:单一公有制、企业没有自主权、平均主义
意义:提高企业职工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
含义: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
意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概况:1978年开始实施;1983年推广全国
概况:1992年,十四大提出;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概况:1984年开始,改变所有制、职权划分和分配方式,增强企业活力
含义: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们搜集资料,了解一下自己家乡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