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3 07:0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1.通过研读材料,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的基本过程。
3.通过对土地改革的学习,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加深对党和政府政策的认同感。
学习目标
本课重点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自古以来,土地就与农民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土地政策来改善农民生活?
三代
臧克家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埋葬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回顾所学,说说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
1941年
抗日战争时期
1949年后
新中国成立后
1927年
国共对立时期
1947年
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
耕者有其田
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背景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 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 耕地(%) 50%以上 14%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土地改革前,全国农村人口
及土地占有情况
背景

1.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乡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农、贫农及一部分雇农耕种的,但他们只对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权,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这种情况,仍然是很严重的。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的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年6月14日)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整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知识拓展 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靠剥削为生,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地租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以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剥削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贫农 占有一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一般需要租入土地耕种,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受剥削
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背景

2.新解放区农民的迫切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已在大约1.5亿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25亿)的老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还有大约3.1亿人口(其中农业人口约2.64亿)的新解放区,主要是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
材料二 在1949年之前的中国农村,一方面,占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无地少地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承受地主的剥削;另一方面,地主、高利贷者、商人、官吏数位一体的农村社会体制,以及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则使得所有农民都得承受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压迫和剥削。当时的一首民谣集中概括了这种社会状况:“农民背上两把刀:租米重,利钱高!农民面前路三条:投河、上吊、坐监牢!”
——以上材料均摘自董志凯、陈廷煌《土地改革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通过现场
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概况

1.初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概况

1.初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通知
第二章 土地的没收和征收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
第三章 土地的分配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斜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概况

1.初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阅读材料,说说土地改革对于地主、富农、贫雇农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概况

1.初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没收地主土地的同时,分给他们一份,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地主
将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贫雇农
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富农
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第一是土改规模空前伟大,容易发生过左偏向,如果我们只动地主不动富农,则更能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并防止乱打乱杀,否则很难防止;第二是过去北方土改是在战争中进行的,战争空气掩盖了土改空气,现在基本上已无战争,土改就显得特别突出,给予社会的震动特别显得重大,地主叫唤的声音特别显得尖锐,如果我们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待到几年之后再去动他们,则将显得我们更加有理由,即是说更加有政治上的主动权;第三是我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现在已经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组织上都形成了,而民族资产阶级是与土地问题密切联系的,为了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起见,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似较妥当的。
——毛泽东《征询对待富农策略问题的意见》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概况

1.初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为什么要在经济上保存富农、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概况

2.分批开展
1950年冬
到1951年春
1951年到1952年春
1952年冬到1953年春
在华北、华东、中南、西北等约1.28亿农业人口地区展开
在华南、西南等约1.1亿农业人口地区展开
在约3000万农业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展开
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批进行
西藏达孜县的农奴
正在焚烧地契、债约
农奴逃到拉萨形成一处处乞丐村,这是拉萨鲁普乞丐村一角
1959年,西藏翻身农奴
参加选举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知识拓展 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
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经过近两年时间,西藏地区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概况

3.基本完成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农民分到了劳动工具
湖南岳阳农民烧地契
约3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7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免除3000多万吨的粮食地租
农民真正
获得解放
项目 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所有权
分配形式
是否有剥削
相同点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农民占有土地
劳动成果大部分归地主所有
劳动成果归农民所有
地主剥削农民
不存在剥削
都是土地私有制(从地主私有到农民私有)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意义

1.从土地所有制方面
彻底摧毁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入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意义

2.从农民地位方面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年份 粮食 棉花 油料 黄花麻 糖料 茶叶 水果
1949 11318.0 44.4 256.4 3.7 283.3 4.1 120.0
1950 13212.5 69.2 267.2 7.9 337.8 6.5 132.5
1951 14368.5 103.1 362.0 25.0 498.9 7.9 156.4
1952 16391.5 130.4 419.3 30.6 759.5 8.2 244.3
材料一 正如土改时担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后来所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聂俊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成功原因探析》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意义

3.从国家发展方面
1949—1952年全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
材料二
得到农民拥护,巩固人民政权
解放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政权,土地改革就是其中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是( )
①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2.从1950年到1952年,党和政府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没收地主土地归国家所有
C.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
D
A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3.1950-195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战争。这一系列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祖国统一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历史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B
D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土地改革
背 景
意 义
概 况
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初步实施: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推改革法》
基本完成:1952年底,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土地所有制方面: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国家发展方面:巩固人民政权,解放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分批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
农民地位:农民翻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的土地改革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了解一下自己家乡关于土地改革的历史故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