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3 00:1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耕田
灌溉
舂米
收获
插秧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唐后期,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使中原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经历靖康之变,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暖,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业发展较快。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自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向中原迁徒,各民族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口又迁往江南。
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苏州
湖州
“苏湖熟,天下足”
“苏常熟,天下足”
粮仓: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唐代茶叶主产区分布在贵州、湖北、江西等十州。到了北宋时期,全国范围内已达到112个州产区。折合今制,每年宋茶产量接近于1亿斤。
——中国茶网
产茶州县增加,茶产量大,各阶层普遍饮茶
宋人说,“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北宋:
广东 福建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植棉地区从广东、福建向北推广;棉花和棉织品还比较稀少;“棉”字出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盛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王应奎《柳南续笔》
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丝织生产发达。
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多。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妇女使用棉纺车织布
(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南宋棉毯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南宋诗人艾可叔的著名诗句:“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生动描述了江南平民纺纱、织棉的情景。曾经流行于全国各地的“弹棉花”的传统工艺就是在这个时候逐渐流行起来的。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河南钧窑——青瓷 青中带红,如蓝天晚霞
河北定窑——白瓷 色泽莹洁,造型工巧
河南官窑——专为宫廷烧制,冰裂开片的残缺美,给人无限的遐想
浙江哥窑——青瓷 烧出断纹,美感别致
河南汝窑——青瓷 色泽犹如雨后晴空
宋钧窑玫瑰紫釉葵花花盆
宋定窑白釉梅瓶
宋汝窑莲花式温碗
叶氏哥窑复制哥窑葵瓣口盘
宋官窑青釉方花盆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哉!彩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 ——魏明伦《遂宁赋》
北宋时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广州
泉州
明州
开封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1974年泉州湾出土了一艘宋代海船,船长35米,宽10米,排水量达374吨,并有多个隔水舱,适用于远洋航行。
北宋水浮法指南针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商业贸易的繁荣
《货郎图》局部
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
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
《清明上河图(局部)》 虹桥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济南刘家针铺商标
《清明上河图(局部)》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早市
夜市
1.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
2.商业活动时间延长,有夜市和早市。
3.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即草市。
西市
东市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 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手工业 丝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 商业城市
海外贸易
纸币
水稻:占城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粮仓
茶树:南方普遍种植;
棉花:由南向北推进。
北宋:南方胜过北方;南宋:棉纺织兴起
北宋:景德镇瓷都;南宋:江南制瓷业中心
广州、泉州、明州;
北宋:世界最早的船坞;南宋:指南针
开封、杭州:早市、夜市、草市出现
广州、泉州;范围广;市舶司;外贸收入
北宋:交子——最早的纸币;南宋:并行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