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标要求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和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本和地图,知道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通过阅读分析相关史料,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加强论从史出的史料实证素养。
2.通过阅读史料,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通过分析变法的内容和目的,初步理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
3.通过对宋朝重文轻武政策利弊的分析探究,进一步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事物。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史实。
2.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展示《五代十国形势图》。 提出问题,还要多久才能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呢? 学生听讲。 联系上一单元内容,增强时空观念。
提问过渡:春秋战国,五百年等来了秦始皇天下一统;魏晋南北朝战乱三百年,最终由隋朝统一南北;那么,五代十国的人们,要等多久才能结束这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呢?
知识讲解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宋朝的建立 (1)展示《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和《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提出问题:比较两幅图,展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 (2)展示黄袍加身图,学生看书,归纳宋朝建立基本知识。 (3)展示北宋统一交互动画,简述宋朝统一战争。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以图讲史,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强化中央集权 (1)展示杯酒释兵权想象图,提出渐进问题:讲一讲“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你知道为什么宋太祖要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吗?宋太祖还实行了哪些办法加强对兵权的掌控呢? (2)用示意图形势展示宋朝在中央和地方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通判这一官职设置为例,通过分析史料,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说一说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利与弊。 学生阅读史料和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关于中央集权学生在学习秦汉历史的时候已经有较多理解,所以此处主要从“杯酒释兵权”和通判设置两处进行突破,对其他措施则归纳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叙述过渡: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实际上不仅是解除这些大将的统兵权,宋朝还全面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知识讲解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重用文臣、抑制武将 (1)展示陈尧咨的故事,提出问题:为什么陈尧咨转为武职是升官,反而被母亲责骂?在学生回答后,再次提问:为什么宋朝要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又是怎样实施的?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内容,回答问题。 此处设计主要是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从陈尧咨的故事,再到宋太祖的话,再到重用文臣抑制武将的表现的材料,呈现出从问题—答案—验证这样的逻辑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注重文教,发展科举 (1)展示三则史料,展现宋代注重文教发展科举的表现,并提问这会有怎样的影响? (2)小辩论: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利与弊。 学生阅读史料,参与辩论活动。 提高学生从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重文轻武政策的理解。
叙述过渡:正如大家刚才的辩论,北宋实行的政策有利有弊,而其造成的弊端,在北宋中期逐渐严重,最终引发了变法。
知识讲解三、王安石变法 1. 背景 (1)阅读教材,说一说王安石变法前北宋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2)展示相关史料,印证北宋的问题,进而过渡到王安石变法。 学生回答问题,听讲。 本子目设计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从不同立场去看王安石变法,对其进行客观分析,增强学生唯物主义史观素养。
2.主要措施 展示课本上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和内容,分别以王安石、农民、官僚地主的角度对变法措施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变法目的及影响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结果 展示史料,提出问题:阅读课本,结合材料,说一说王安石变法的效果如何?为什么变法会在宋神宗死后被废除? 学生阅读史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随堂练习
1.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D )
A.秦王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2.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地方割据问题, 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B )
①分割相权 ②地方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 ③文臣掌地方行政 ④控制地方财政 ⑤设置通判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3.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 D )
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 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4.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 )
A.摆脱统治危机, 富国强兵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使人民生活富裕 D.增加政府收入
5.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C )
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强军事力量
C.增加政府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至今已将近千年。从北宋至南宋再到现代,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从全盘否定到全盘肯定,再到全面、客观地评价,不断发生变化。
查找资料,了解不同时期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评价,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