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5《雷雨》(课件4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5《雷雨》(课件4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3 06:4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曹禺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展示给人看。
----鲁迅
在中国近现代戏剧作品中,很少有一部戏能够像《雷雨》这样震撼人心。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经历的故事,牵扯出了一段跨越30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可见其影响深远。
关于《雷雨》的评价
01
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了解戏剧基本常识。
02
理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把握戏剧冲突。
03
品读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学会分析复杂角色的多重性格
学习目标
走近曹禺
曹禺,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省潜江市,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
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
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开始广泛涉猎西方戏剧名作。
1933年(23岁)完成处女作《雷雨》,震惊文坛。
走近曹禺
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写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雷雨》。 1935年夏,又创作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继而又发表了《原野》(1937),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被称为曹禺的“生命三部曲”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也是中国话剧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1938年,曹禺随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西迁,一路宣传抗日。此后数年间,他陆续创作了《蜕变》《北京人》《家》等优秀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禺先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并创作有剧作《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文体知识
戏剧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舞台表演艺术。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源于希腊)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1
话剧
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话剧在中国是一种年轻的戏剧样式,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文明戏。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话剧”。著名的话剧有《雷雨》《日出》《屈原》《茶馆》等。
戏剧的
种类
戏剧
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按矛盾冲突的性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戏剧文学特点
戏剧的几大要素:
戏剧冲突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即给演员、导演提供的说明性文字,包括人物表情、动作、道具、剧情的时间、地点等
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
高度个性化——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
富于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
1
2
3
戏剧写作的三一律原则:
1.一日 ——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
2.一地 ——地点在一个场景
3.一事 ——所有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 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 言来表现。
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雷雨》的戏类分属
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结局——悲剧
根据艺术形式——话剧
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多幕剧
根据演出场合——舞台剧
根据所反映的时代——现代剧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
“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序)
《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
四幕话剧(三一律原则)
集中的地点——集中场景:周公馆的客厅
集中的时间——集中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
集中的事件——戏剧冲突:周鲁两家爱情、血缘、阶级的复杂关系
周朴园和鲁侍萍昔日的感情纠葛,以及周朴园的发家史是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介绍的,有利于在集中的时间和地点更为集中的表现戏剧的矛盾冲突。
《雷雨》故事情节
时  间 地 点 事   情
三十多年前 无锡
三十年前除夕 无锡
三十年来 外乡
三十年来 周公馆
从前 哈尔滨
最近 矿上
周朴园与侍萍相爱,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周萍,老二鲁大海)
周家为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为媳,逼侍萍出门,
侍萍投河自尽,被人救活。
侍萍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
嫁过两次,与鲁贵生有四凤。
周朴园总记得侍萍的生日,为纪念侍萍,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
保留着总是关窗的习惯。问过许多人,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四凤在周家做工,与周萍相爱。周冲也喜欢四凤。
周朴园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
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扣下三百块钱。
工人罢工,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周朴
园收买工人代表,签定复工合同。开除鲁大海。
舞 台 说 明
请大家把课文开头第一行楷体字部分读一遍。
思考回答:这个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雷雨将至的征兆,暗示了剧中沉闷的气氛;
烘托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感染读者和观众。
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
四幕话剧
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
两个家庭:周家,鲁家
三十年的恩怨情仇
鲁贵
周公馆管家、侍萍丈夫,48岁。
周朴园
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侍萍前夫,55岁。
蘩漪
周朴园妻,35岁。
周萍
周朴园、侍萍长子,28岁。
周冲
周朴园、繁漪之子,17岁。
侍萍
鲁贵妻、周萍和鲁大海生母,47岁。
鲁大海
周朴园、侍萍次子,工人,27岁。
四凤
鲁贵与侍萍之女,18岁。
请绘出剧中出现的人物相互关系,画出图谱
戏剧鉴赏方法:
第一场和第二场的分界在哪里?
两场戏中矛盾双方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矛盾冲突的焦点分别是什么?
《雷雨》共四幕,本课节选自《雷雨》第二幕,共两场。
快速浏览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1层:相遇述旧怨
     第2层: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斗争冲突。
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
1.周朴园的发家史
2.工人社会运动的大背景
周朴园与鲁侍萍
——三十年的生死 (爱情的纠葛)
周朴园与鲁大海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 (阶级斗争)
矛盾焦点
鲁侍萍和周朴园谈话:
雨衣
无锡
姓梅的
衬衣
认出鲁侍萍
目的
冷静
儿子
前半部分鲁侍萍的话步步都在引导,处处设玄机,句句都带有暗示性,说明侍萍希望被认出,希望谈话能继续下去。
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开始暴露资本家的真实面目,企图用钱打发她,并让她带着鲁家人彻底离开周家
撕下面具
矛盾冲突一:周朴园与鲁侍萍
你,你贵姓?
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
感到意外,疑惑。
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心中释然,有些不知所措。
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厉声责问,恼怒,惊惧。
1、相遇述旧怨(在对话之后补出人物心理变化过程)
2、相认生新恨
威吓
遮掩
哄骗
收买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
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没忘旧情
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算是弥补我的一点罪过。
手段
言行
研究探讨: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是真是假?
说出你的理由
真诚?
痴情?
于心不忍?
虚伪?
玩弄?
始乱终弃?
三十年来,周朴圆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
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
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一直记得侍萍的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一片
深情
三十年后,周朴圆如何对待活着的鲁侍萍?
听到侍萍还活着,感到惊谔,更是避而不愿见
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企图稳住侍萍,希望用金钱平息侍萍的旧恨新仇,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
冷酷
无情
面对三十年未见的儿子,周朴园是什么样的态度呢?结合课文中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对话看一下。
面对多年前遗弃的亲生儿子,却没有一点父子顾念之情,而是将现实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以一种傲慢、一本正经的姿态对其进行打击,手段阴险老到,资本家面目毕露,足以体现他冷酷无情、狡猾的性格特点。
明知故问
用钱收买
开除大海
立场坚定
揭穿周的骗局
揭露、怒斥血腥发家史
父子相遇
矛盾冲突二—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周朴园哪几大罪行?这些罪行的揭露体现了周朴园的什么形象特点?
收买工人代表
血腥的发家史
血腥镇压工人
有力地揭露了他狠毒、奸诈的性格特点。
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
始乱终弃
自私冷酷
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
“于心不忍”供起“遗照”来“纪念”
虚伪
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
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
阴险狡猾
冷酷无情
第一场:从私生活角度暴露了他的虚伪、自私、冷酷,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周朴园
在感情的纠葛中:
人物形象分析:
在尖锐的阶级矛盾冲突中:
他用钱收买罢工代表,孤立大海,瓦解了工人的罢工。
阴险、毒辣、狡诈
第二场:从阶级斗争角度揭露其反动阶级本性。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滑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
他开除自己的亲生儿子大海。
绝情
他指使警察开枪杀死罢工工人,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2200个小工发了断子绝孙的昧心财。
贪婪凶残
丧尽天良
自私
虚伪
阴险
狡诈
冷酷
封建资本家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
课文节选部分刻画了他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和奸诈的性格特征。
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坏人。
——曹 禺
人物形象分析:
当她感觉到周朴园对侍萍的思恋和怀念时: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
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当她面对周朴园的声色俱变的责问时:
“不是我要来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叱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冷静
清醒
刚强
自尊
鲁侍萍
人物形象分析:
鲁侍萍是勤劳、善良、受苦、有尊严、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
鲁侍萍人物形象小结:
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决心
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
  他忠心耿耿地为工人弟兄争取权利,同资本家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尽管在这场斗争中他是失败者,被工厂开除,但他却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当然,他有斗争经验不足,幼稚而又鲁莽等弱点。
斗争经验不足,鲁莽、幼稚
鲁大海
品味作品潜台词,鉴赏表达效果
(1)“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问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鲁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
(2)周朴园: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
对鲁大海说,就数你闹得凶,小心我收拾你;
同时告诉侍萍,他不想也不会认这个儿子。
第三部分--揣摩戏剧语言
语言鉴赏
这一场剧的结尾,鲁侍萍有两句欲言又止的话,非常巧妙,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句话里包含了怎样复杂的感情。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这两句话饱含着鲁侍萍复杂的心情。侍萍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的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同时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个性化的语言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1、周朴园盛气凌人,鲁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年轻气盛,他们的语言风格在剧中得到了不同的展现。人物语言还和他们所处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相适应,这在周朴园企图用金钱来解决与鲁侍萍的多年恩怨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严厉的话语不仅表现了他资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鲁侍萍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写作技法]
2、而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控诉,充分表现了她内心的悲愤,也表现了她的刚毅和倔强。这种个性化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真实、鲜明。
人物语言个性化要做到“四个符合”:符合人物身份特征,符合人物年龄特点,符合人物职业习惯,符合人物品格修养。
思考探究:剧本为什么以 “雷雨”为题?
【说明】模板中使用的字体、图片、素材仅限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目的使用,如需商用请您自行向版权方购买、获取商用版权。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