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的察觉
一、选择题
1.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Ⅰ D.远视眼,镜片Ⅱ
2.如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河面上桥的倒影 B.阳光下树的影子
C.镜中小狗的像 D.水中折断的铅笔
3.如图所示是学校实践活动小组同学设计的一种凹下道路,它不但能疏导交通,而且还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4.下列对各种感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没有痛觉,将不利于人类的自我保护
B.如果没有热觉,人类就可以适应温度更高的环境
C.如果没有冷觉,人类不能在寒冷的极地生活
D.如果没有嗅觉,人类就不能避开有毒气体来保护自己
5.标有甲、乙两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1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如图2所示场景,此时看到筷子上的甲点或乙点,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A. B. C. D.
6.人们照镜子时,总面镜去看,其原因是人走近时,镜中的像( )
A.大小变大,与镜子的距离不变 B.大小变大,与镜子的距离变小
C.大小不变,与镜子的距离变小 D.大小不变,与镜子的距离不变
7.如图所示,在烧杯正中心上方固定一手电筒光源,光线向下投射到空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图中虚线所示),此时圆形光斑的面积大小为S0。现在往烧杯中匀速注水,随烧杯内液面高度H的增加,圆形光斑面积S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大致图像是( )
A. B.
C. D.
8.随着电子产品广泛运用,广大中小学生的视力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为了保护视力以及让学生安心在校学习。2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如图是眼球结构及成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图表示视力正常的眼睛的成像原理
B.当某学生从教室走到明亮的室外时,他的瞳孔变小
C.结构【3】既是成像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D.近视眼形成的原因之一是结构【2】曲度过小,不能恢复原状
9.下列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色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11.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是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眼界狭窄之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坐井观天”含义的是( )
A. B. C. D.
12.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α1>γ1 B.α2>γ2 C.α1=α2 D.γ1>γ2
13.“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们能看见水中的鱼,是因为(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
14.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下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15.许多鞋店都会摆放一块稍微倾斜的平面镜,以便于顾客从镜子中看到试穿鞋子的情况(如图),则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鞋子在该平面镜中成像情况的是( )
A. B.
C. D.
16.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研究人员发现有部分患者康复后会出现味觉和嗅觉消失。对此现象推理正确的是( )
A.存在味觉和嗅觉感受器被破坏的可能性 B.相应感觉消失主要是大脑中枢适应的缘故
C.这部分患者嗅觉失调是因为年龄造成的 D.可以排除因新冠病毒引起的神经损伤
17.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18.下列耳的结构中,与产生听觉无关的是( )
A.咽鼓管 B.听小骨 C.耳蜗 D.鼓膜
二、填空题
19.图1是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即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实像。同时眼睛的瞳孔也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起到保护视网膜作用。
(1)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组合体相当于照相机结构中的___________。
(2)小明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如图2所示,则小明矫正视力时需要佩戴图3中的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眼镜。
(3)人刚走进光线较暗电影院时,需要经过-段时间后才可看见周围的物体。这一变化过程,眼球中的瞳孔在逐渐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这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______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是___________ 。如果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为___________ 。
21.如图是后视镜式行车记录仪,它由前面拍摄车外的摄像机、后面左侧的显示屏和右侧的平面镜组成。司机可在显示屏上观察到摄像机拍摄的车外情况,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显示屏上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倒立缩小的实像”,“正立缩小的实像”或“正立缩小的虚像”)。该透镜所成像的原理与司机在记录仪右侧平面镜上看到的车内物体成像原理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2.请按照下列要求完成作图:
(1)一束光射在平面镜上,请在图甲中根据反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三、简答题
23.在下列虚线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2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作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而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的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m-1,它的焦距是0.25m。通常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而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1)如图1是我们人的眼睛的结构图,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______相当于光屏。
(2)如图2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小明的眼睛需要佩戴如图中的______(填字母)透镜。
(3)小明同学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200cm,该镜片的度数为______度。
四、探究题
25.小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中心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
(2)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至______刻度处时,可以再次得到一个清晰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D
4.B
5.D
6.C
7.D
8.B
9.C
10.B
11.A
12.A
13.D
14.A
15.A
16.A
17.D
18.A
19. (凸)透镜 乙 变大
20. 30° 120° 0°
21. 凸 倒立缩小实像 不同
22.(1)(2)
23.
24. 凸 视网膜 A 50
25. 倒立、放大的实像 55c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