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壹
元朝疆域
和民族交融
1.元朝疆域
(1)政权性质: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思考:中国古代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一统局面?
比一比: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2)疆域范围:
新疆
西藏
云南
东北
台湾
南海诸岛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民族交融
(1)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2)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什么区别。
(3)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境内大规模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好烦恼啊!这么大块地盘,如何治理呢?
贰
行省制度
皇帝
中央
中书省
枢密院
御史台
地方
行中书省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腹里
行政事务
军事事务
监察事务
山东、山西、河北
10个行省
秦朝、唐朝和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设置的什么特点?其目的是什么?
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割据势力。
材料研读
特点: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材料一:“行中书省,凡十‘一’……掌国庶务(各种事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二:元朝的行省实际上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根据材料,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
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类事务;聚地方财富上供中央。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元朝政治制度特别是行省制度的影响如何?
材料三: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材料四:行省……在中央统一政策的基础上,独立处理本省内的政务。
材料五:元朝政治制度……行省制的设立……宗教事务管理机构设置
等等大多为后代所承袭……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维护了国家统一;行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行省制度对现代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历史借鉴价值?
历史借鉴价值:注重对边疆地区管理;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合理调整对地方行政区划。
关系:今天中国的省,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是今日中国省制开端。
小组讨论
叁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 管辖办法
元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2.对东南地区的管辖
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元《夷岛志略》
3.对西域的管辖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1)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晤,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
(2)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4.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元朝如何对辽阔疆域进行管理?
中书省
行中书省
(行省)
腹里(大都及周围地区)
全国其他地方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北庭都元帅府
管理西域
思考: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1、结束了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符合人民的愿望。
2、设立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加强了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4、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5、元朝的统一,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1.元朝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
A 中书省 B 行省
C 澎湖巡检司 D 宣政院
2.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进步性的表现( )
A、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加强了民族融合
C、推行行省制度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