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 九年级 第1章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 九年级 第1章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2-03-23 21:2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2、学会合理安排负荷量和运动强度。
3 、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刺激——反应——适应
是生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人体具有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并能逐渐对这种刺激产生适应。
一、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
运动负荷——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
1、负荷量:完成运动的负荷总量。
(1)距离
(2)重复次数
(3)持续时间
2、运动强度: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P。
(1)速度
(2)负重量
(3)密度
(4)难度
小组讨论
活动一:
某同学平时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报名参加运动会之后,就立即开始进行大强度的体育锻炼;另一名同学由于学习压力大,虽然报名参加运动会,但并未进行有针对性地锻炼,他计划在比赛中尽力去拼一拼。
你认为他们的做法合适吗?请你与你的同学交流讨论。
活动二:
结合运动实践和已有经验,说一说,在体育锻炼中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1、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体能和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2、合理搭配运动强度和负荷量。一般运动强度大时,负荷量则应减小;反之,负荷量则应加大。
3、采用适宜的练习密度。进行中低强度的慢跑时一般采用持续性练习,在进行较大强度的练习时应安排间歇。
4、要处理好锻炼和恢复的关系。体育锻炼后要进行充分和积极的休息,使身体能够实现“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
在身体锻炼中,有机体在承受了一定的运动负荷后会因能量的消耗而产生疲劳。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和营养的补充,体内的能量物质和身体机能水平才能得以恢复。在反复的刺激--恢复--刺激下,如果运动负荷恰当,机体不仅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而且能出现超过运动前的能量储备和机能能力,这就是生理上的超量恢复。经常地超量恢复并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和休息间隔,体质就能逐步得到提高。
心率是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它是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
心率的定义
(1)测定心率的方法
桡动脉测量法
颈动脉测量法
颞(nie)动脉测量法
二、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活动三:课堂实践动起来
1、我们一起测量一分钟自己现在安静时的心率。
3、动一动。运动停止后即刻10秒的脉搏数,乘以6进行换算。
4、对比安静时的心率和运动后心率发生什么样 的变化
2、帮你的同桌测量一分钟安静时的心率。
(2)心率的生理意义
运动时心率会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加快;运动结束后,心率会随之降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机能提高,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时,心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要低;运动结束后,经常锻炼者的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也较短。
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分。初中学生为80~90次∕分。
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的推算公式:
最大心率=220-年龄
(三)运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1)运动时适宜心率的确定
在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发展心肺功能的锻炼时,常用靶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靶心率是指锻炼时采用强度所对应的心率范围。
靶心率=最大心率×强度百分比
运动心率与运动强度
在确定运动负荷强度时,可以用心率间接地表示运动强度。为此医学专家制定如下标准。
运动心率 运动强度
160次/分 80%
140次/分 70%
120次/分 60%
110次/分 50%
研究表明,锻炼强度小于50%时,没有明显的锻炼效果,大于80%则容易损害身体健康。
想一想,适宜的锻炼强度应该是多少?
适宜的锻炼强度应在50%——80%之间,对应的运动心率应在110——160次/分之间。
活动四:
(四)判断运动疲劳消除情况的方法
(1)用晨脉判断运动疲劳消除情况
对于健康人来说, 每日晨起时的安静心率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可以作为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简易指标。在大负荷运动之后,可测定第二天早晨的安静脉搏,如果超过前一天早晨的安静脉搏,说明运动负荷较大,身体的疲劳尚未消除,应适当减小运动负荷。
(2)自我感觉判断法
如果锻炼后,经过合理的休息后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说明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相反,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至第二天仍然没有消除,出现心慌、头晕、没有食欲、睡眠不好,并对再次参加锻炼感到厌恶等不良症状。则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休息调整。
消除疲劳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
(1)充足的睡眠。
(2)温水浴和局部热敷。
(3)按摩和补充营养物质。
(4)积极性休息。
(5)合理安排运动量。
课堂小结
(负荷量、运动强度)
2、学会合理安排负荷量和运动强度。
(1)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体能和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2)合理搭配运动强度和负荷量。一般运动强度大时,负荷量则应减小;反之,负荷量则应加大。
(3)采用适宜的练习密度。进行中低强度的慢跑时一般采用持续性练习,在进行较大强度的练习时应安排间歇。
(4)要处理好锻炼和恢复的关系。体育锻炼后要进行充分和积极的休息,使身体能够实现“超量恢复”。
3 、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1)测定心率的方法。
(2)心率的生理意义。
(3)判断运动疲劳消除情况的方法
(4)消除疲劳的方法
1、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寄语:
运动负荷的安排必须科学合理,应当采用适合于自身体质的运动强度和负荷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体育锻炼和文化课学习两不误,用体育活动获得的良好身体素质为我们的文化课学习服务,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课后作业:
试着测下自己平常运动的负荷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给自己制定一个在合理运动负荷下的运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