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3 09: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导入解题
导入解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结合课文注释,快速阅读两篇文章,男生读《改造我们的学习》,女生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快速找出文章介绍写作背景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体会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导入解题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文献之一。当时是建党20年,许多干部“想当然”地发号施令;对于我国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和中国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毛泽东1963年5月在《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写的一段话,后单独成篇发表。当时,农村工作中很多人不懂得认识论的道理。
学习活动一:理思路
学习活动一:理思路
快速阅读组:采用首尾跳读法阅读《改造我们的学习》,速读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部分开头的话,迅速找出课文中显示全文结构脉络和内容要点的最重要的句子,并给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划分段落组:给《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划分具体段落,并说明这样划分的原因。
《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句子是: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学习活动一:理思路
第一部分:进步和成绩
第二部分:缺点
第三部分:两种对立的态度
第四部分:具体建议
学习活动一:理思路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②人们的社会存在……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④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⑤一个正确的认识……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⑥现在我们的同志中……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
①提出问题,明确论点
②③④⑤用“总-分-总”结构分析问题
⑥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改造我们的学习》先提出“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的中心论点,再从进步与成绩、缺点、主观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两种对立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学习”,最后提出三大建议解决“怎样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先提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的中心论点,再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来具体分析“为什么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最后提出“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解决当时农村工作中的若干问题。
学习活动一:理思路
学习活动一:理思路
三段式
两篇文章思路:
提出问题(是什么)
分析问题(为什么)
解决问题(怎么办)
学习活动二:明技法
学习活动二:明技法
学习精读组精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思想精读组精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解剖文章论证过程,找出论证方法及其依据。
学习活动二:明技法
《改造我们的学习》
第一部分回顾历史经验,说明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重要性,正面论述改造我们的学习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共分四层:第1句概括党的二十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第2句概括党的认识得到提高与丰富;第3句至第6句概叙党探索救国之路取得的成绩;第7句肯定党的成绩。
举例论证:在提出论点之后,作者便概述了二十年来党对马列主义的认识、学习和发展的历程等概括性的事例作论据。
学习活动二:明技法
《改造我们的学习》
第二部分指出在学习中存在的三个方面的缺点,从反面论证必须改造我们的学习。先总说“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接着分析缺点的三大表现——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用;再分析存在这些缺点的根源的三种典型——“想当然”发号施令、不懂历史、理论和实际分离。
学习活动二:明技法
(1)举例论证:在论证“还有很大缺点”时,列举了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理论三个方面“极坏的作风”,是用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在论证主观主义学风使“理论和实际分离”时,则列举了“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等典型事例加以证明。
(2)对比论证:文章第一部分谈成绩是从正面来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而文章的第二部分谈缺点则是从反面来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必要性。
(3)比喻论证:“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比喻不作调查研究,凭主观去毫无目的地开展工作;“漆黑一团”比喻对中国古代史,近百年历史一无所知;“消化不了”比喻对马列主义不知深入理解,不领会精神实质。
学习活动二:明技法
第三部分把两种对立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进一步论证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统一的学风。先提出这一部分的分论点“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的讲一下”;接着具体分析“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1)对比论证:把两种对立的学习态度作具体的对照,这比只正面论述给人的印象深刻得多,使我们更能认清主观主义学习态度的严重危害性,使文章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主观主义的态度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
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
割断历史
不割断历史
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
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
无的放矢
有的放矢
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
实事求是
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是党性的表现
墙上芦苇,山间竹笋
既不是墙上芦苇,也不是山间竹笋
学习活动二:明技法
学习活动二:明技法
(2)引用论证:如为了强调客观实际的重要性,作者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教导”;在批判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时,作者引用了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在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时,作者则引用了斯大林关于“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的论述,从而增强了论证效果。
学习活动二:明技法
道理论证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就结构类型而言,文章第二部分又可以看是一个“三段论”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上来说,基本为道理论证。
引论:总论物质与精神的辨证关系。
学习活动二:明技法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本论:分别论证飞跃过程的两个阶段。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
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
以直观感受为特点
以抽象性和间接性为特点
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包括感觉、知觉、表象)
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学习活动二:明技法
学习活动二:明技法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结论:对上文的总结并深化,阐述一个正确的认识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学习活动二:明技法
小结:这两篇文章既是当时党的工作开展的具体指导,又是精辟的理论著作。文章高屋建瓴,论证酣畅淋漓,是我们议论文写作的典范,我们不仅要学习议论文的“三段式”论证结构,还要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