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1929年10月24日,随着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股票崩溃,一场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进入“大萧条”时期,资本家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陷入了一场大灾难,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成为废墟。
经济危机的美国人领取救济
1957年,美国杂志的《铁路广告》
正当世界以为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的时候,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黄金时期,呈现繁荣景象。
壹
国 家 的 宏 观 调 控
1.含义:
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背景:
①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③“二战”时期的经验积累;
④苏联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3.措施
(1)国内:20世纪50-70年代(“黄金时代”)
1)内容: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刺激需求;②制定经济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2)特点: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3)实质:
①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自我完善和发展),不能根除经济危机。
3)影响
①积极:二战结束至70年代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②消极: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2)国际: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徽标
概况 1945年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
宗旨 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收支不平衡 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运行机制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基本固定的汇率;1976年被浮动汇率所取代
资金来源 主要来源于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而获得最大投票权
作用 协调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到世界贸易组织(WTO)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从1948年开始临时运行,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
3)目的及作用:
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贰
科 学 技 术 的 新 发 展
1.背景:
(1)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主要成果: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3.影响:
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要点归纳】 战后科学技术新发展的特点
①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革命引发了其他技术革命。③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例不断升高。
三
社 会 结 构 的 新 变 化
1.背景: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实质:
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3.表现
(1)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深化拓展】1、欧美战后社会阶层的变化①“白领工人”:指工人阶层中从事脑力劳动者,经济收入、工作条件较好。②“蓝领工人”:指工人阶级中从事体力劳动者,经济收入、工作条件一般。③“中间阶层”: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表现。①生产力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②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③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2)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3)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避免了像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的产生。(4)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1973年“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四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1)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2)演变①20世纪70年代发生“滞涨”后,西方国家减少社会福利。②20世纪80年代,各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来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3)评价①积极性: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②局限性: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2.社会运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造成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仍然存在。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1)原因:①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仍广泛存在;
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万隆会议的影响。2)目的:反对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争取自己(黑人)的平等权利。3)结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2)妇女运动①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②目的: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③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3)反越战运动:美国学生发起的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并没有克服其基本矛盾,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
【本课小练】1.1979年,英国女政治家撒切尔夫人率领保守党夺取大选胜利,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上台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英国成功走出经济的“滞胀”期。下列各项不可能是撒切尔夫人的施政方针的是( )A.大规模拍卖国企 B.缓和与苏联关系C.控制货币发行量 D.削减福利开支
B.
2.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的福利支出为20.74亿英镑,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8%;到80年代初时,福利支出685亿英镑,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6%。这种变化说明英国( )A.国内各阶层贫富差距缩小
B.失去世界经济中心地位C.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增强
D.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C
3.“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这里的“积极的和平”是指( )A.古巴导弹危机 B.美苏冷战C.“911事件” D.福利国家的建立
D
4.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新的社会流动,内容大致包括含义相左的“向上”和“向下”两个方面内容,从职业分层角度看,社会流动出现明显的向上流动的趋向。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明显加速
B.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连为一体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弊端显现
D.新科技革命助推社会结构的调整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