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学习活动三:品语言
学习活动三:品语言
语言准确组:精读两篇文章,找出一些用词准确的句子并进行交流分享。
语言生动组:精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找出一些语言生动的句子并进行交流分享。
语言通俗组:精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找出一些通俗易懂的词语或句子,进行交流分享,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学习活动三:品语言
准确性
用词恰当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日益”客观地写出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
学习活动三:品语言
准确性
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肤浅”“深刻”是用以表明认识程度的一组反义词,“贫乏”“丰富”是用以表示认识广度的一组反义词,说明两者的差距之大。而且在“肤浅”“贫乏”之前加上了“何等”二字,说明其严重的程度,后面用了“得多”二字准确地反映了客观的实际情况。
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
如不用“常常”,就会把这一特称判断变成全称判断,就会犯以偏概全的毛病。
学习活动三:品语言
准确性
用词分寸掌握得好
“基本”表明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任务,而是主要的根本的任务。
当然,上面所说的是我们党内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
先强调是“极坏的典型”不是“普遍”的,然后又用了两个“相当地”,这样既表明了不是一片漆黑,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
学习活动三:品语言
鲜明性
善于进行正反对比
爱憎分明的态度
标题中的“改造”不能改为“改进”或者“改善”,因为“改进”“改善”是在原基础上改进一步,“改造”是彻底改变,改掉旧的,建立新的。“改造”的程度重于“改进”“改善”等,而且要破旧立新,反映出毛泽东对教条主义深恶痛绝,希望彻底改造。
学习活动三:品语言
生动性
善于使用口语和成语
“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主观主义不作调查研究,对现状茫然无知。
“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有风趣。
“粗枝大叶”“夸夸其谈”“生吞活剥”“一知半解”──形容主观主义的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无知、教条,很形象、深刻。
学习活动三:品语言
生动性
灵活使用文言词语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为之一新”“等闲视之”“若明若暗”“诸如此类”“懂得甚少”──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出色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 “留声机”──留学生一切照抄外国;
“钦差大臣”“瞎子摸鱼”──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令。
学习活动三:品语言
生动性
排比: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使议论语气迅速强化,议论的范围由小到大,意思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揭示主观主义的严重危害,感情强烈。
对偶: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学习活动三:品语言
准确性
①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用两个“只能”起限制作用,强调没有例外,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来自社会实践”这一途径是唯一的,论断十分肯定;而且“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由低级到高级,是递进关系,三者的顺序不能互换。
学习活动三:品语言
准确性
②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一般的说来”“特别是”讲的是一般规律,实践的成败与思想正确与否是一致的。但在社会斗争中,有时出现特殊情况,用“并不是……而是……”句式指明先进势力暂时失败的原因;又用“有时候”“暂时”“总有一天”等词语,十分精确地论述了失败是暂时的,胜利是必然的。
学习活动三:品语言
准确性
③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只是”“再无别的目的”,强调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④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往往”既说明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又说明这种情况并不是一概如此。“反复”说明正确的认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学习活动三:品语言
通俗性
①文章的标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用一个疑问句,既反映文章的内容,又受写作对象、时间、目的、要求等因素制约。这个标题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二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与课文讲的两次飞跃紧密联系。
这个标题是针对后文“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而提出问题的,是1963年写给农村工作者读的,因此语言通俗易懂;用疑问句,有引起读者注意和深思的作用。
学习活动三:品语言
通俗性
②文章开头的三问三答,用的是群众最为熟悉的语言,表达的却是极其严密的哲学观点。第一问是总领、应题,答案在最后,正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中间插进二问,正好是对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否定,不搬用名词术语,深入浅出。
③文中使用了三组相应的概念:存在-思想、实践-认识、物质-精神。这三组概念在表达哲学观点时,有时是相通的,有时在使用范围和特定内涵却又有一定的差别。作者在文中为了通俗地说明问题,用“物质”和“精神”这一组概念贯串全文,能通用的都加以说明;不能通用的就使用特定概念。这样,表达既通俗易懂,又准确清楚。
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学习活动四:集语录
一组搜集毛泽东的经典语录,摘抄分享
01
二组搜集习近平引用过的毛泽东名言,摘抄并指明习近平在什么情况下引用的
02
三组搜集古今中外有关实践的名言,摘抄分享
03
学习活动四:集语录
学习活动四:集语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知”就是识别人才。这个问题包括什么是人才和如何识别人才两个方面。我国古代谓德、量、才、志、绩者为人才。所谓德,主要指政治操守好。现在对德的要求,可以用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来概括:“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
——习近平《摆脱贫困》
学习活动四:集语录
过去有在下面蹲点一周半月的做法,“解剖麻雀”等典型调查的方法曾被广泛运用,这种精神要学习、要弘扬,但现在工作节奏这么快,信息渠道那么宽,通讯工具那么发达,又要照顾面上的情况,改进方法和手段也是应该的,不宜妄自菲薄。我们既要抓点、搞好典型调查,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不能以点盖面,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毛泽东同志很重视典型调查,是进行典型调查的行家里手,但是他也审慎地看到典型调查成果适用范围有限,告诫我们“不要陷于狭隘的经验论”。 ——习近平在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时的讲话
学习活动四:集语录
学习活动四:集语录
毛泽东同志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一点,应当引为全体同志的教训。”领导干部追求和创造政绩的实践,应该是符合实际、遵循规律的实践。
——习近平在省委党校2004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学习活动四:集语录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费尔巴哈
知识是珍宝,但实践是得到它的钥匙。——托马斯 富勒
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廖沫沙
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
——列宁
学习活动五:谈感悟
学习活动五:谈感悟
讨论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写一篇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示例
延伸拓展
延伸拓展
人非生而知之者,我们获取知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如果离开实践,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开展学习活动,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试联系课文和党中央倡导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阐述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观。
延伸拓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是一次重大而生动的学习与实践。深入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解决的是学习问题,比如要解决一知半解的态度、脱离实际的态度、生吞活剥的态度、夸夸其谈的态度。我们要有科学认真的态度,不能把学习当做装点门面的途径,“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观点一: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观。面对跨世纪的宏图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仅要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更要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有的放矢的态度”的迫切性。我们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不是成为一个只拥有一纸文凭,而没有真才实学的学生。
延伸拓展
观点二:树立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求知求学必须讲究实证,求索真相,踏踏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从校园到社会,各种诚信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放眼今天的校园,考试作弊、学风浮躁、作业抄袭等现象十分突出。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教育中倡导严谨的学风,还需要进一步弘扬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重要品质。
观点三:树立独立思考的学习观。当今社会,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真假混杂,令人难辨,这就需要我们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我们要多一分理智,多一点责任,多一点思考,头脑清晰,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