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林庚
说“木叶”
林庚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
深山藏古寺
深山藏古寺
发现问题
(1—3)
分析问题
(4—6)
总结全文
(7)
“木叶”为古
代诗人所钟爱
析“木”的
两个艺术特征
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思路
“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1)喜用“木叶”舍“树叶”;
(2)或用“树”、或用“叶”,但不用“树叶”;
(3)“木叶”一用再用,发展成了“落木”
木
作者谈论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
树/ 叶
?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午阴嘉树清圆。
树:
叶:
树:繁茂,浓阴,饱满 叶:绵密、茂盛、缠绵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由此可知,“树”与“叶”都给人带来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它们的形象十分一致,因此“树叶”也就不会比单独的“树”或“叶”字多带些什么,在习用于单词的古典诗歌中,也就很少见。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空阔
饱满
褐绿
枯黄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语言的暗示性
木
(1)空阔、疏朗
(2)微黄、干燥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桓温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辛弃疾
背景:桓温在 57 岁那年最后一次北伐中原,经过金城,见自己三十年前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感慨不已。
辛弃疾在35岁时所作,此时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但一直在等待中。
(1)桓温以“木”干燥枯黄的形象,暗示时不我待、年华老去的悲慨,让我们联想到他人生暮年却功业无成的伤感。
(2)“树”饱满繁茂的形象,与辛弃疾正值壮年,虽暂时壮志未酬但仍怀一腔雄心热血的形象相吻合。
木与树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微黄而不飘零,因雨而湿润着。
“落叶”“黄叶”能否换成“木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湘夫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提示:《湘夫人》所写的是湘夫人久等湘君不
至,转道洞庭,而后,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
,却见不到湘夫人这一事。
《登高》是杜甫56岁时所作,此时他旅居夔州,生
活困窘,疾病缠身。
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木叶”的艺术特征
木叶是属于 而不是属于雨的;
木叶是属于 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
木叶是属于 的,而不属于褐绿饱含水分的;
木叶是属于 的季节,而不属于春夏之交;
风的
爽朗的晴空
枯黄干燥
秋风叶落
只要提到“木叶”,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微黄的叶子,从而引发人们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这就是意象。
回忆一下,学过哪些具有暗示性的意象?
月——思乡怀人
梅花——人格高洁
松——孤直傲岸
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秋蝉——高洁悲凉
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月亮——思乡怀人
……
下列诗句中的“红”给了你哪些暗示?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红楼梦·葬花吟》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