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35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35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3 11:1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宋朝,了解一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907亡
北宋
960年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北方战乱多
南方相对安定
陈桥驿兵变得天下
-----北宋的建立
时间:
人物:
事件:
定都: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班师回朝夺取后周政权
东京(今开封)
北方
南方
辽国
割据政权
在这两大问题中,你会首先解决哪一个?
观察地图,如果你是宋太祖,你认为有哪些问题需要去解决?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②北宋的统一
笔记:p28第二自然段

(1)方针: "先南后北"
(2)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宋太祖消除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的方针和意义?
对比北宋与唐朝的疆域图,说说有什么变化?
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多个政权并存。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②北宋的统一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材料研读 :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3.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
藩镇割据,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外重内轻”
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权”指的是行政权,“钱”指的是地方财权,“兵”指的是兵权。
军事
政治
经济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目的:为了防止武将专权的积弊
集军权
相关史事: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笔记:P29第一自然段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让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
——范祖禹《范太史集》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上:
笔记:p29第一自然段
将1
将2
将3
换将
换将
换将
驻 地
驻 地
驻 地
频繁调换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在中央:
目的
办法
措 施
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增加宰相人数,增设副
宰相若干人,分行政权。
设立多重机构(枢密使和三司)分割军政、财政大权。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
政 治上
阅读课本p29第二自然段,完成下表。
(在地方)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权力
①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②实施三年一换制度
③设置通判,分散知州权利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
政 治上
思考
说说这种设置有何利弊?
加强了中央集权,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
但也导致机构重叠,财政开支庞大,出现“冗官”等现象。
笔记:p30第一自然段
漫画反映出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
经 济上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笔记:p30第一自然段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
中 央
行政权
兵 权
财权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笔记:p30二自然段
(1)为分化权力,机构臃肿,形成“冗官”
(2)军制混乱,形成“冗兵”
(3)政府财政开支巨大,形成“冗费”。

方面 措施
军事
政治
经济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1)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地方:①文臣担任州县长官;②三年一换;③设置通判
(1)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2)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收精兵
夺其权
制钱谷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小 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
宋太宗
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阅读课本P30页,回答下列问题
①重用文官,抑制武将: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压抑武将不等于轻视武备和军队建设。
易错易混点
重文轻武的政策
措 施
笔记:p30第三自然段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表现
影响
重文轻武的政策
措 施
笔记:p31第一自然段
积极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相关史事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重文轻武的政策
影 响
笔记:p31第二自然段
增设官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
年代 收入 (单位:贯) 支出
(单位: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
军队战斗力弱
积弱
材料: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1)北宋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
(2)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巨大,再加上每年被迫向辽、西夏送出大量岁币,财政入不敷出。
(冗官、冗兵、冗费)
(3)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发。
积贫积弱
社会危机
改革的必要性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了什么后果?
王安石变法
背 景
宋神宗
(1048-1085)
宋神宗1067年即位,次年改元熙宁。1069年任用王安石变法。
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
实现富国强兵。
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变法目的
变法范围
王安石变法
笔记:p31第四自然段
领域 措 施 内 容 目 的
经 济 募役法
方田 均税法
农田 水利法
军 事 保甲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
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
好坏平均征税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
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丁为保丁;
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变法措施
变法结果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据变法内容,说说哪些条款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王安石变法
笔记:p32
总结拓展
宋朝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价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
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建立与
局部统一
重文轻武政策
军事:制兵权
政治:夺其权
经济:制钱谷
措施
影响:大大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中央:分散、削弱相权
地方:分散、削弱地方官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设置转运使,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措施:
重文抑武,文臣统兵;发展科举文教
影响:
积极—扭转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
消极—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力减弱、财政入不敷出
王安石变法:解决三冗危机、财政问题。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变法。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
1、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2、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随堂练习
A
C
3、宋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有( )
①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④在各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北宋严格了科举制度的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此举的主要作用是( )
A.铲除藩镇割据局面赖以存在的基础
B.科举制已不存在
C.科举制发生了质变
D.加强中央集权
D
D
5.北宋时,曾流传“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凯歌劳还,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6 )
A.削弱节度使的权力 B.文武并重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666666777777766666
6.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他评价的是( )
A. 秦始皇赢政 B. 宋太祖赵匡胤
C. 汉高祖刘邦 D. 唐太宗李世民
7.下列有关北宋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统一全国,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北宋统治者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C.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D.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D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