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五四制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六年级下册 精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2 五四制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六年级下册 精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10:0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六年级下册
(一)学羿
知识点一 重点词语
1.通假字
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实词
(1)通国之善弈者也  通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弈秋诲二人弈  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鸿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虚词意义及用法
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人虽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与之俱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特殊句式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知识点三 重点句子翻译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四 常考问题探究
1.弈秋是当时最会下棋的人,两个人同时向他学棋,他们各有怎样的表现?学习效果又有什么不同?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两小儿辩日
知识点一 重点词语
1.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
孔子东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实词
(1)见两小儿辩斗 辩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其故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日中时远也 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初出沧沧凉凉 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不能决也 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孰为汝多知乎 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虚词意义及用法
(1)其 及其日中如探汤 ______________
问其故 ______________
(2)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______________
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特殊句式
问其故(       )
知识点三 重点句子翻译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四 常考问题探究
1.本文是一则寓言,如何理解它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结尾的“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学羿
【知识点一】
1.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2.形容词用作动词,善于,擅长。
3.(1)全国 下棋 (2)让 教导 (3)认为,觉得 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到
4.结构助词,的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代词,代弈秋的教导
代词,代鸿鹄
代词,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代词,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知识点二】
判断句
【知识点三】
1.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2.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从弈秋的教导。
3.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把它射下来。
4.虽然他与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比不上人家。
5.难道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知识点四】
1.两个人学棋时,表现截然不同。“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态度很好;另一个人则“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老师讲了什么,他听了好像没听见一样,心思都用在学棋之外了。这样迥乎不同的表现,能够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跟随弈秋这样的大师学习,本来是可以事半功倍的,但是因为不珍惜学习机会,不认真学习,上课时三心二意,所以学习的结果和认真学习的人迥然不同,这给我们以深则的启示。学习时,不管跟随了水平多高的名师,学习的效果如何,还是要看主观努力的程度,要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样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因为他们智力的高下不同导致了一个人的学习效果不如另外一个人吗?说:“并不是这样的。”作者通过这简短有力的语言,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的观点。
(二)两小儿辩日
【知识点一】
1.同“谓”,认为 同“智”,智慧
2.名词作状语,向东。
3.(1)争辩,争论 (2)原因,缘故 (3)认为 (4)正午 (5)到,到了 (6)形容清凉的感觉 (7)分辨,判断 (8)谁 你
4.(1)助词,无实义 代词,他们 (2)动词,是 同“谓”,认为
【知识点二】
省略句式
【知识点三】
1.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到了正午时(距离人)远。
2.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车篷那样,到了正午却像盘盂(那样小),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
3.太阳刚升起时(天气)清凉,到了正午(天气)(就热得)像把手伸到热水里,这不是近的东西(让人感觉)热,远的东西(让人感觉)凉吗?
4.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知识点四】
1.从“辩斗”的角度来看,寓意为:无价值的辩论不值得参与。
从“辩日”的角度来看,寓示一个道理:即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现象中,也可能包含有我们不知或不确知的道理、知识,需要关注、深思。
从“小儿”和“孔子”的角度来看,寓意为: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独到的思考;学识渊博、名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认自己有所不知,贯彻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主张,而不是故作高深或恼羞成怒,的确令人敬佩。
从现代人角度来看,这则寓言提示我们:看事物不能只看现象,不求本质,否则将为现象所感,虽百计千方,也难得真知,更难求真理。
2.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耕种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织工”,如果是画牛,就应该向终日与牛为伴的放牧人请教。作者引用古语结尾,暗示了文章的观点: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