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课内诗歌分类
第一类 赠友送别
一、(2021·天津)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二、(2021·河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人名)。
2.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臼,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第二类 山水田园
一、(2021·云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游山西村》,按要求完成题目。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021·贺州)请结合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谈谈你对“莫笑”和“足”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贺州)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中蕴含着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请问你在哪种情境下可能会想到这一佳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襄阳)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既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又是一首七言律诗。
B.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倾其所有的盛情。
C.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D.本诗笔调低沉、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4.(2021·襄阳)如果陆游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发布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点赞并留言:“放翁此诗,颔联最佳——寓哲理于写景,让人豁然开朗。”你觉得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值得网友点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类 边塞征战
(2021·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类 羁旅思乡
阅读《黄鹤楼》,按要求答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021·北京)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________”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______________。
2.(2021·北京)《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十堰)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
B.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
C.尾联写诗人清晨凭栏远望,故乡却被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
D.本诗是题咏黄鹤楼的名作,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思乡之情。
4.(2021·十堰)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类 咏史怀古
一、(2021·广西北部湾)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登亭远眺,感慨历史兴衰,大处落笔,时空交融,慨叹“千古兴亡”悠远难追。
B.褒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孙权,气魄宏大雄壮,在小令中含如此大题材的,并不多见。
C.融典故入词,曹操的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阙,毫无斧凿痕迹,融经铸史,驱遣自如。
D.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自相呼应,层层推进,创前所未有的意境,情感豪迈奔放。
2.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蒹葭苍苍”“关关雎鸠”“青青子衿”等。请结合词作,从韵律、内容上谈谈你对“悠悠”或“滚滚”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1·龙东地区)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句中的加点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类 即事感怀
(2021·海南)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幅实景,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
真实写照。
2.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归类摘抄 批注
诗句 修辞 内容 主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 (2)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对偶 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像是陷入绝境,却忽然在转弯处看到另一个美妙去处。 表达作者对山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蕴含着“人处于困境中,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可能绝处逢生”的哲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10题组二.TIF" INCLUDEPICTURE "10题组二.TIF" \* MERGEFORMAT
第一类 山水田园
一、(2021·自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江 村①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②,微躯③此外更何求?
【注】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这期间。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1)首联中的“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 )
(2)首联中“长夏”点明时间,“江村”二字照应题目,“事事幽”则统领整首诗。( )
(3)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富足。( )
(4)诗人颠沛半生,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儿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
(5)这首诗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1·长沙)古诗文阅读。
过山农家
顾 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①顾况(727—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1.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
C.“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D.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2.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
抖音脚本(部分)
画面内容 画面声音 预期表达效果
板桥人渡泉声 山溪、木板桥、诗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神怡
茅檐日午鸡鸣 茅屋、阳光、人、鸡 悠长的鸡鸣声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21·宿迁)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小题。
小园(其一)①
陆 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②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
【注】①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写的一首田园诗。②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
1.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________”“斜径”等景物,营造一种____________的氛围。
2.“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入尾句“□”处(填序号),并说出理由。
A.捉虾 B.锄瓜
你的选择是(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类 赠友送别
一、(2021·遂宁)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这一句在全诗中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1·武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2021·德阳)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
[清]纳兰性德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类 写景抒情
一、(2021·扬州)诗歌阅读。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①这首词为辛弃疾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时所作。
1.简要概括“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渲染了什么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1·苏州)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中 宵①
杜 甫
西阁百寻余,中宵步绮疏②。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阁百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
B.“中宵步绮疏”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
C.“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上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
D.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
2.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和它相近。
三、(2021·广安)古诗词鉴赏。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21·泸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 归
[唐]元稹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21·兰州A)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暮春即事
周敦颐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21·张家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①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②浮前浦③,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①九派:这里指江西九江。②郡邑:指汉江两岸的城镇。③浦:水边。
张家界某电视台邀请你参加《汉江临泛》的短视频拍摄,需要你帮助完成脚本设计指导。
1.画面提示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B.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请展开想象,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再现“诗中有画”的意境: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感指导 诗人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21·滨州)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①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②。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注】①西湖:这里指颍州西湖。②琼田:神话传说中的玉田,这里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1.词的上下通过__________、云物俱鲜、____________表现“西湖好”。
2.这首词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类 咏物抒怀
一、(202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
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1·安顺)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菩萨蛮①
[宋]张元干
三月晦②,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注】①选自《全宋词》。②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下列词作表达的情感与本词最接近的一首是( )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B.《江城子·密州出猎》
C.《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D.《卜算子·咏梅》
2.下面是根据本词改编的剧本片段,请填写横线处的内容。
友人 又是一年春去也,又老了一岁喽!(摇头)唉……
词人 老朋友,虽然我们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但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人 (悲伤地)看看,看看,你我的胡子都白啦!
词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不妨事,阻挡不了我们留住春天的精气神嘛。(高兴地,举杯)来来来!一起来!别让花儿笑话咱们。
第五类 边塞征战
一、(2021·眉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恨 别①
杜 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②急为破幽燕。
【注】①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②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诗歌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颔联第一句描述蜀中草木盛衰变易,承接上句暗示诗人已流落蜀中多年。
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委婉表达无限情思。
D.尾联意为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又担心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
2.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1·岳阳)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 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①,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①能结束:善于戎装打扮。
1.诗人对军中将士有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牧马群嘶边草绿”中的“绿”字用得精妙,请谈谈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提升突破·触类旁通】
题组一 课内诗歌分类练
第一类 赠友送别
一、C 【解析】C.“愁心”并不是指诗人怀才不遇,而是因为朋友被贬心生愁意。
二、1.岑参 【解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这首诗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2.(1)交代了诗的体裁——是歌行体,是送别诗;(2)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大雪中送别好友武判官;(3)点出了送别的背景——下雪天。
3.B 【解析】B.“将梨花比作雪花”的说法有误,应该是“将雪花比作梨花”。
第二类 山水田园
一、1.王维笔下的花草碧绿鲜艳,表现了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笔下的花草零星矮小,表现了早春的景象。
2.诗人运用融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二、1.“莫笑”二字道出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是足够、充足的意思,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这一联呈现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2.示例: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会想到这一佳句。因为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3.D 【解析】这首诗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统一地呈现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全诗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因此,选项“笔调低沉”说法有误。
4.示例1: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示例2: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第三类 边塞征战
1.①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②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2.示例1: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
示例2: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示例3:“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之感。(或:一个“满”字,写出了秋霜之浓,暗示出作者愁绪的浓重)
第四类 羁旅思乡
1.①历历 ②芳草的茂盛
2.示例:合理。“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记得这名目”。
3.D 【解析】A.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故“悬想自己乘黄鹤”表述不正确。B.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的是作者对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C.尾联写的是诗人傍晚凭栏远望,不是“清晨”。
4.示例1:炼字角度:“历历”“萋萋”使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草木茂盛的特点。
示例2:修辞角度: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草木茂盛的特点。
示例3:内容角度:此联为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第五类 咏史怀古
一、1.C 【解析】从“不尽长江滚滚流”可知,化用了杜甫的诗句,有诗;从“生子当如孙仲谋”可知,引用了曹操的话,有史;但找不到“经”。
2.示例:我选“悠悠”。在音韵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又与下文“滚滚”相和;在内容上,兼指时间之漫长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聚”字,表示群山守卫着潼关。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之状,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第六类 即事感怀
1.白日斜 吟鞭东指
【解析】实景是作者所看到的。“浩荡离愁白日斜”,描写了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是诗人亲眼所见之景。
2.(1)拟人、借代
(2)纷纷飘落的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它即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
(3)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坚定信念及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题组二 课外诗歌分类练
第一类 山水田园
一、1.(1)A (2)A (3)B (4)A (5)B
2.①颔联写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鸥鸟互相追逐嬉戏,亲亲热热。以燕子和鸥鸟的动作表现江村景色之幽静。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②表达了作者生活得到安定后闲适愉悦的心情。
二、1.D 【解析】根据题目《过山农家》可以看出作者未“亲自参加”劳动,所以错误。
2.①潺潺的溪流声/哗哗的山泉声/淙淙的流水声
②农家生活的闲适安宁与诗人的喜悦向往
三、1.桑柘 清丽宁静
2.“卧”写出诗人生活的闲适,悠闲地躺着读着陶渊明的诗作,这是诗人心情闲适的表现。陶渊明的许多田园诗颇能引起陆游的共鸣。一个“卧”字更显出他悠闲自得的情态。
3.B 根据题目《小园》,可知在园子里的劳作只能是“锄瓜”。
第二类 赠友送别
一、1.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时间),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2.相同点:都抒发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不同点:《峡口送友人》情感显得忧郁低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显得乐观旷达。
二、C 【解析】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并不是已经离去。
三、1.B 【解析】诗句“转忆同看雪后山”并不是写“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而是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突出离别后的忧伤。
2.实写在沉香的轻烟中的肖像画,虚写伤心离别的感受。画容貌容易,想要画出自己的伤心难。用衬托手法,表现自己不忍离别的伤心程度之深。
第三类 写景抒情
一、1.词人通过描写环境的萧索破败,渲染了荒凉孤独的气氛。
2.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这是词人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是实写;词人突然从梦中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辽阔河山,则是虚写。虚实结合的写法,表现词人即使年迈,也不忘收复失地、一统国家的大业。
二、1.B 【解析】B.“中宵步绮疏”写诗人夜晚无心睡觉,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的孤单落寞之情而非欢愉之情。
2.亲人朋友流落在天下不同的地方,因为战争,很少能收到他们的书信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或: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三、1.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2.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愿以死明志的爱国之情以及誓死报国的决心。
四、1.“笼”,笼罩或萦绕之意,写出远山在晨雾萦绕之中若隐若现的朦胧之美。“影”,投影之意,表现出树木在晨光映照下,树影投在地上明暗交错的立体美。
2.写出了黄莺的娇小轻盈、调皮可爱,叫声婉转动听。通过写鸟与人和谐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愉悦闲适之情。
五、1.示例:宁静的书房,似是无人。不知何时,几只麻雀悄悄飞落,悠闲自在地漫步在书案上。
2.暮春时节,诗人见鸟雀慢行,杨花飘落却毫不在意,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专注地读书,所以“不知春去几多时”。
六、1.A 示例: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B 示例: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内容正确,语言流畅即可)
2.表达了诗人泛舟江上怡然自得之情,以及对汉江美好景物的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七、1.天容水色 鸥鹭闲眠
2.赞美,心旷神怡(愉悦、安闲、闲适)
第四类 咏物抒怀
一、1.C 【解析】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也体现出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没有体现活泼可爱的性格。
2.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小松的赞赏之情和对目光短浅之人不满的情绪。
二、1.B 【解析】本词通过插花起舞、把酒留春,表达了词人壮志依存,不服老的襟怀。词人偷闲的二十余年,并未忘掉中原遗恨,但又抱着“心存自在天,脚踏安乐地”的旷达情怀。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词人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B.《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词人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C.《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D.《卜算子·咏梅》表达了词人感叹人生失意坎坷的悲观情绪,同时也表达了词人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和高洁人格的自许之情。就词人不服老的精神状态,不忘中原遗恨,报效朝廷的豪情来说,B项的词作与本词的情感最接近。
2.示例:①即使年老,我们的精气神也可以像年轻人那样啊。②摘花插在头上,翩翩起舞
第五类 边塞征战
一、1.D 【解析】D.尾联抒发的是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
2.①因战争而不得不流落他乡的孤独飘零之感;②远离家乡不得归而产生的浓烈的思家忆弟之情;③不能重返故土而老于蜀中的年华逝去之悲;④连战皆捷希望破幽燕、平定叛乱的国家命运之忧。
二、1.表现作者对满怀豪情的将士的赞美之情。
2.“绿”字用得很好。因三、四对结,上曰“塞鸿飞”,下对以“边草绿”,可见“绿”字是动词化了。它不仅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离离原上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