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
C.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D.水加入蔗糖后形成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溶质,则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任何物质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D.—定质量的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已知某物质在20℃ 和40℃ 时的溶解度分别为10g和40g。某温下,将5g该物质加到20g水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0℃ 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5g
B.40℃ 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不管什么温度下,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
D.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将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形成溶液
C.自来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后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D.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它可以溶解任何化学物质
5.下列所示的图像与选项所描述的变化关系一致的是
A. 电解水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关系
B. 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C.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D. 分别向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盐酸
6.20℃时将某KNO3溶液129g恒温蒸发水分,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2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又析出3g晶体;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
A.=3g B.>3g C.≤3g D.≥3g
7.压强为101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6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110
NH3 70 56 44.5 20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C.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
D.NH3的溶解度只与温度大小有关
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溶液
B.c物质微溶于水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配制2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称氯化钠 B.量水C.溶解 D.装瓶
10.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11.某同学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g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为防止污染托盘,可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④选用250mL量筒量取18mL的水
⑤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
A. B. C. D.
12.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根据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根据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13.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A.称取5.0 g氯化钾,溶解在95 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 g生石灰,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 mL浓盐酸,倒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 g二氧化锰,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14.现有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1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5g硝酸钠 B.倒掉一半溶液
C.蒸发掉25g水 D.增加50g同种溶液
15.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二、填空题
16.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但仍不建议直接饮用。因为中间经过管道、水箱等多个环节,容易被微生物、细菌、重金属污染,所以自来水一定要处理后才能饮用。
(1)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包括自来水)中含有铁、锰、铜、锌、钙等多种矿物质。这里的铁、锰、铜、锌、钙等是指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_。
(3)家庭中将自来水处理成能饮用的水的方法可以是_________。(任写一个)
(4)在自来水中加入洗涤剂可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作用。
17.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
(2)t3℃时,A的溶解度__________(请填“大于”、“等于”、“小于”)B的溶解度;
(3)t3℃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为___(请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8.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N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为t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将t3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 ℃,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弹簧秤上并浸没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秤示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秤示数______。
(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示数______。
(3)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弹簧秤示数______。
三、推断题
20.下图中,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甲的化学式为____;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丙的一种用途是____。
四、实验题
21.某同学用蔗糖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请回答:
(1)量取所需的水时,所选用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填序号).
A 10mL B 20mL C 50mL D 100mL
(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3)称量蔗糖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填序号).
A 增加砝码 B 减少砝码 C 增加蔗糖 D 减少蔗糖
22.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试回答: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2)操作⑤中称量氯化钠时,若指针左偏,应进行的操作_______。
(3)操作②应选用_______量筒(50mL或100mL);量水时,若仰视读数,配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偏大”或“偏小”)。
(4)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5)若用已配好的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
五、计算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的质量分数,他们做了如下实验:取24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100克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_____克。。
(2)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制取少量氯化铜溶液。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下(BaSO4不溶于水)。
第一步:称得烧杯的质量是100 g。
第二步:反应前称得烧杯、氯化钡溶液及硫酸铜溶液的总质量是346.6 g。
第三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称得烧杯及滤液的总质量是300 g。
请计算:
(1)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2)所得氯化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2.C3.D4.A5.A6.A7.C8.D9.B10.B11.B12.B13.A14.C15.B
16. 元素 肥皂水 加热煮沸 乳化
17. 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未指明温度的不给分) 大于 饱和
18. t2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b>a b>a>c
19. 不变 变大 变小
20. CH4 气体肥料、灭火等
21. D 加速溶解 D
22.(1)④⑤①②③
(2)取出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3) 50mL 偏小
(4)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5)75g
23.(1)20
(2)解:设CaCl2 质量为x,CO2质量为y。
x=22.2g
y=8.8g
反应后溶液质量=20g+80g-8.8g=91.2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100% ≈24.3%
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3%。
24.(1)46.6g;(2)13.5%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