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单元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2022·北京·101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天平B. 核桃夹子
C. 瓶盖起子D. 食品夹子
2.(2021·重庆潼南·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按下列调整后杠杆仍然能保持平衡的是( )
A.左右两边的钩码均向外边移2格
B.左右两边的钩码均向中间移1格
C.左边的钩码向左移1格,右边的钩码向右移2格
D.左边的钩码向中间移2格,右边的钩码向中间移1格
3.(2020·广西河池·八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关于滑轮和滑轮组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B.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C.使用动滑轮省力但费距离
D.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离
4.(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若将测力计缓慢地自位置1移到位置2,并保持杠杆始终水平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变化是( )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先增大,然后减小 D.先减小,然后增大
5.(2022·江苏无锡·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成甲、乙两装置,分别将重1N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滑轮重0.2N,不计摩擦和绳重,机械效率分别是甲、乙,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甲和F乙,则( )
A.甲>乙 B.甲<乙 C.F甲>F乙 D.F甲=F乙
6.(2022·广西桂林·九年级期末)工人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滑轮把同样一袋沙提升相同的高度,已知沙和袋总重为100N,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比乙更省力
B.甲做的总功比乙的多
C.甲做的有用功比乙的多
D.甲的机械效率比乙的高
7.(2021·江苏·景山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B.机械效率大的功率一定大
C.机械做功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D.机械做功时间短的,功率一定大
8.(2022·上海·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在斜面上将一个重4.5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8N,斜面长s=1.2m、高h=0.3m。把重物直接提升h所做的功作为有用功,则( )
A.有用功为1.35J,机械效率为75%
B.有用功为2.16J,机械效率为62.5%
C.有用功为1.35J,机械效率为62.5%
D.有用功为1.35J,机械效率为100%
9.(2021·浙江·杭州市建兰中学九年级期中)质量为m的同一物体,先用滑轮组(如图甲)匀速提升,后沿斜面(如图乙)匀速拉升,两次物体提升高度均为h,两次拉力大小均为0.8mg,斜面长AB=2h,则两次提升物体的机械效率( )
A.η甲>η乙 B.η甲<η乙
C.η甲=η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0.(2021·陕西延安·九年级阶段练习)“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我们应养成随手关闭水龙头的好习惯。水龙头手柄可视为如图所示杠杆,O为支点,F为阻力,分别沿图示的三个方向用力关闭水龙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F1方向最省力 B.沿F2方向最省力
C.沿F3方向最省力 D.三个方向同样省力
11.(2021·江苏·沭阳县怀文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所示,用剪刀将一张纸片缓慢地一刀剪断的过程中,阻力臂和动力的变化情况是( )
A.变大,变大 B.不变,不变
C.不变,变大 D.变大,不变
12.(2022·上海·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使物体,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若滑轮与绳子质量及摩擦不计,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N,物体运动的速度为2m/s,那么关于拉力的大小和拉力的功率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拉力的大小为20N B.拉力的大小为5N
C.拉力的功率的大小为 D.拉力的功率的大小为10W
二、填空题
13.(2021·贵州毕节·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小江在宾隆超市购物时推着装满各种货物的手推车的情景,当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小江向下压扶手,这时手推车可看作杠杆,支点是 _____点,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时,他又向上提扶手,这时支点又是 _____点(以上两空均选填“A”“B”或“C”),此时手推车属于 _____杠杆。
14.(2022·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九年级期中)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简单机械。
(1)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将被台风刮倒的树拉正,A的树干相当于______(选填“动滑轮”、“定滑轮”或“杠杆”),如图乙所示将石碾子滚上台阶,石碾子相当于______(选填“动滑轮”、“定滑轮”或“杠杆”);
(2)如图所示,一根撬棒AD=1m,CD=BC=0.2m,石头垂直作用在棒上的力是500N,若要撬动石头,则施加在撬棒A点的力至少是______N。
15.(2022·陕西渭南·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用滑轮拉着一重为5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运动,该滑轮为______(选填“定”或“动”)滑轮,利用该滑轮能省______(选填“力”或“功”)。若滑轮重10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拉力F为______N。
16.(2021·广西贺州·八年级期末)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司机按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由图可知,滑轮______是定滑轮(选填“A”或“B”);如果汽车受到的阻力为1000N,则乙图的人匀速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______N(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
17.(2020·江苏·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古代士兵常用定滑轮把护城河上的吊桥拉起。使用定滑轮可以____________(选填“省力”、“省距离”或“改变施力方向”);吊桥可以看作杠杆,绳子对它的拉力是动力,吊桥的重力是阻力。在拉起吊桥的过程中,阻力臂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18.(2021·广东茂名·八年级期中)画出图中所示杠杆的动力F1和阻力F2对应的力臂l1和l2。
19.(2022·重庆·模拟预测)如图,杠杆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力臂l1对应的力F1。
20.(2021·河北张家口·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利用滑轮组将重物提起,请你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四、实验题
21.(2021·安徽淮北·八年级期末)小飞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设弹簧测力计和钩码对杠杆的拉力分别为动力F1和阻力F2,l1、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实验前已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杠杆上每一格长为10cm。
实验次数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动力臂l1/cm 动力F1/N
1 4 33 30
2 4 18 30 2.4
3 4 7.5 30 1.0
(1)为便于测量力臂,弹簧测力计应沿______方向拉动杠杆。
(2)小飞首先保持F2和l1不变而改变l2,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第1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则F1=______N,小飞将所得的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最终得到的杠杆平衡条件为:______。
(3)小飞在图1基础上将手缓慢右移使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同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2021·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绳端拉 力F(N) 绳端移动 距离s(m) 机械效 率η
1 2 0.1 0.9 0.3 74.1%
2 2 0.1 0.7 0.5 57.1%
3 3 0.1 1.2 0.3 83.3%
(1)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分析得出:第一次实验数据是用______(选填“甲”或“乙”)实验装置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
(3)分析比较第一次实验和第三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
五、计算题
23.(2021·云南曲靖·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滑轮组在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将重为120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10 s内物体上移的距离为2m,所用拉力为50N。求:
(1)物体上升的速度;
(2)拉力做功的功率;
(3)滑轮组提升该物体时的机械效率。
24.(2021·江苏·沭阳县潼阳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是工人师傅用滑轮组提升建筑材料的示意图,在400N的拉力作用下,使重700N的建筑材料在10s的时间里,匀速竖直上升了2m。不计绳子重力和摩擦,g取10N/kg。求:
(1)动滑轮的重力G动;
(2)拉力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5.(2021·北京第五十中学分校九年级阶段练习)为了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朝阳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一辆质量为0.3kg的玩具电动小车放置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其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2N,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小车尾部,另一端依次跨过定滑轮、动滑轮后固定在O点,两滑轮质量都为0.05kg。当小车向右运动,借助细绳、滑轮带动质量为0.2kg的物体以0.1m/s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不计细绳与两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考虑空气阻力,求:
(1)求物体重力;
(2)细绳的拉力F;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求小车所受牵引力;
(5)玩具电动小车牵引力的功率P。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D
4.D
5.B
6.D
7.C
8.C
9.C
10.B
11.A
12.B
13. C B 省力杠杆
14. 动滑轮 杠杆 100
15. 动 力 30
16. A 500
17. 改变施力方向 变小
18.
19.
20.
21. 竖直向下 4.4 F1l1=F2l2 变大
22. 甲 越低 越高
23.(1)0.2m/s;(2)30W;(3)80%
24.(1)100N;(2)160W;(3)87.5%
25.(1)2N;(2)1.25N;(3)80;(4)3.25N;(5)0.65W。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