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五四制 语文 现代文阅读—专题3 新闻和说明性文章阅读 精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2 五四制 语文 现代文阅读—专题3 新闻和说明性文章阅读 精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10:1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三 新闻和说明性文章阅读
一、(2021·潍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火星,中国使者来了
邱晨辉
①火星,地球隔壁的行星。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对这位“近在眼前”的红脸蛋邻居充满好奇。这一次,中国使者登门拜访。
②2021年5月15日,来自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跋涉295天、穿越漫漫星河之后,终于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成功着陆,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今年2月,天问一号探测器就抵达了火星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第一步“绕”的目标。如今,天问一号完成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成功“亲吻”火星表面。
③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说,火星探测的最大难点就是着陆,这个过程需要气动外形、降落伞、发动机、多级减速和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融合才能实施软着陆。每个环节必须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造成整个任务失败。截至目前,人类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仅五成左右,大部分折戟在这一阶段。
④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着陆更加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存在大气,环境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整个着陆过程地表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只能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经历最为惊心动魄的“生死9分钟”。
⑤天问一号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具体来说,天问一号首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这个过程要克服高温和姿态偏差;气动减速完成后,天问一号的下降速度也减掉了90%左右。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专用的超音速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探测器抛掉大底和背罩,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
⑥当距离火星表面约两千米,速度降至每秒100米时,需要通过7 500牛变推力发动机进行动力减速。为减少对着陆巡视器的冲击,发动机采用“长距离轻刹车”的技术。在距离地表100米时,发动机“最后一脚”稳准刹车,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轻盈落抵着陆点。
⑦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先后展开坡道及太阳翼天线。“绕、着、巡”的串联任务终于进行到最后一步——“巡”。 全球瞩目的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正式登场。“祝融号”像一只漂亮的蝴蝶——无线电是它的复眼,天线是它的触须,太阳翼是它的翅膀,被称为“火星蝴蝶”。火星车首先进行自检和环境感知,大约再过一周时间,将自主驶离着陆平台,迈出火星第一步,留下中国探测器在火星上的第一个脚印,开启火星探测,跨越数亿千米回传图像。
⑧这次任务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接下来“祝融号”将给人们带来什么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选自2021年5月18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赋予地球和火星以人的特点,并形象地将中国的火星探测说成是使者出访,富有情趣,更容易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文中引用总设计师的话,有力地说明了着陆是火星探测的最大难点,实施软着陆需要多项技术融合,并保证每个环节准确无误。
C.第⑦段画线句运用打比方,介绍了“祝融号”火星车的外形,将“祝融号”火星车比作蝴蝶,直观形象,具体可感。
D.天问一号探测器“绕”火星三个月后,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标志“着”的任务完成。一周后,“祝融号”开始执行“巡”的任务。
2.阅读第⑤~⑥段,补充完整下列表格中的信息。
降落步骤 具体过程
进入 进入火星大气层的进入走廊
减速 a.___________→伞系减速→b.____________
软着陆 悬停→c.____________→抵达
3.为什么说“这次任务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1·临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能无痛注射的微针
①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微针有望让我们进入一个无痛注射和无痛血检的新时代。无论是与注射器还是贴片结合,微针都能避免与神经末梢接触,从而避免产生痛觉。微针的长度通常为50~2 000微米,宽度通常为1~100微米。它可以穿透皮肤表层的死细胞,到达由活细胞和间质液组成的表皮,但大多不能达到或只能勉强接触到真皮层。
②许多微针注射器以及微针贴片已经被应用于疫苗注射,还有更多的被应用于糖尿病、癌症以及神经性疼痛疗法的临床试验。因为微针注射器或者微针贴片会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表皮或真皮中,所以它们能够比常见的依靠皮肤扩散的透皮贴剂更有效地递送药物。今年,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如牛皮癣、疣和某些皮肤癌)的新技术。他们将星形微针混合到治疗性霜剂或凝胶中,星形微针在皮肤上产生临时性、柔和的穿孔,从而增强药剂的递送能力。
③许多微针产品正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些产品能快速、无痛地抽取血液或间质液,用于疾病诊断或监测健康状况。微针针头产生的微小针孔会引起表皮或真皮中的局部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迫使间质液或血液进入收集装置。如果将针头连接到生物传感器上,则该设备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直接测量指示健康或疾病状态的生物标志物,例如葡萄糖、胆固醇、酒精、药物分解产物或免疫细胞。
④有些微针产品能让使用者在家实现抽取样本,然后邮寄到实验室或是直接在家中进行分析。在实验室研究中,微针还能和无线通信设备集成,用于测量生物分子,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然后按照该剂量递送药物。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医疗。
⑤由于微针不需要配置昂贵的设备,也不用对使用者进行大量的培训,因此可以在医疗服务匮乏的地区进行诊断检测和治疗。Micron Biomedical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绷带大小的易于任何人使用的贴片,Vaxxas公司也开发出一种微针疫苗贴片,在动物以及早期人体试验中,这种贴片仅使用通常剂量的一小部分就可以引发很强的免疫反应。
⑥当然,微针也存在劣势,例如当需要大剂量的药物注射时,它们就难以满足需求了。并非所有药物都可以通过微针注射,也不是所有的生物标志物都可以通过微针采集,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了解诸如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注射部位和递送技术等因素如何影响微针技术的有效性。尽管如此,这些无痛微针仍然有望大幅促进药物输送和诊断产业的进步。随着研究人员设计出将其用于皮肤以外器官的方法,微针技术也会产生新的用途。
(选自2020年12月《环球科学》,有删改)
1.微针是如何实现无痛注射的?请结合①②两段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针及其产品有哪些优势?请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微针及其产品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微针之“微”主要是指它从外观上看,肉眼完全不可见,因为它的长度仅为50~2 000微米,宽度也仅为1~100微米。
B.许多微针注射器以及微针贴片已经被应用于疫苗注射,更多的被应用于糖尿病、癌症以及神经性疼痛疗法的临床试验。
C.微针采集血液或间质液的原理是其针头产生的微小针孔会引起表皮或真皮中的局部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迫使间质液或血液进入收集装置。
D.尽管微针也存在劣势,但它仍有可能大幅促进药物输送和诊断产业的进步,也有望让我们进入一个无痛注射和无痛血检的新时代。
三、(2021·济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人类物种老化危机
詹克明
①依据生物学定义——“种”是一群能够通过交配繁殖出后代的生物;“种”是生物分离的最基本单位。在地球上,唯独“人类”在生物学上全都只属于同一物种,再无分支旁系。相比之下,鸟类、鱼类、禽类、兽类全都分支林立,品种繁多。就连与我们同纲同目的灵长类也都有四大种类,230种分类,而整个地球却唯独我们一种人类。
②与“物种”相此,“环境”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存在,生态环境理所当然地决定着任何物种的生死存亡!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够改变地球生态环境的物种,也是唯一能够掌控地球未来环境走向的物种。现代人类责无旁贷地应该对整个地球生态环境负有全责。
③有一种关于细胞老化的理论——“细胞体内毒素的逐渐积累导致了细胞的老化”。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不可化解的毒害物质与垃圾积累。这些毒害垃圾不能及时化解就只能在大城市周围堆积如山,在海洋中漂浮如“岛”,在大江大河里流毒千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垃圾就是塑料!迄今为止,人类大约共生产了83亿吨塑料,到2050年有可能达到120亿吨。塑料的最大特点就是材质寿命特别长,“可能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逐级降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海洋环境中整块塑料逐渐破碎成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这些微塑料首先进入鱼的身体,最终通过食物进入我们人体,拥塞在五脏六腑及各种器官之中。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在被发现的鱼中,有三分之一体内含有塑料,包括鳕鱼、黑线鳕、鲭鱼以及贝类。在2016年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微塑料污染业已成为可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等相提并论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
④人类明明知道目前所作所为将会缩短自己物种的寿期,可是为什么还要身不由己地继续走下去?这就需要从人类物种本性来问究了。
⑤在所有动物物种中唯独人类是追求极致贪婪的物种。欲望水涨船高,需求贪得无厌,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这一物种本能。于是高楼大厦,园田别墅,山珍海味……为了争夺利益,战争也必然逐步升级,掠夺资源,能源耗尽,地球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宜人居。
⑥人类是追求极致享乐的物种。位于沙漠极度缺少水源的迪拜必须花费大量能源来淡化海水,因此这里的水比油贵,每种植一棵树的代价都要在3 000美元以上。尤其匪夷所思的是,他们居然还在炎热缺水的沙漠里建造了一座巨型的室内滑雪场。“有限的地球资源与无限的奢侈欲望”业已成为人类与大自然最为根本性的矛盾!
⑦生物学史表明,一般说来,物种体量越大,其数量就越少。那些大型灵长类动物、哺乳类动物、大型猛禽,其数量最多不过几十万,不可能达到数亿。然而对于人类物种而言,10万年前人类总共只有三万多人,1900年世界人口维持在16亿左右,2000年达到61亿,而现在地球上已有七十多亿人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人口数量从60亿到70亿仅仅用了10年!
⑧在地球38亿年的生命史中,高等生物物种灭绝的原因要么是地球冰期,要么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均遭遇不可克服的外在原因。唯独人类这个地球有史以来最聪明智慧的物种很有可能仅仅是出于自身原因而导致灭绝。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毁灭地球生态环境无异于“自掘坟墓”,最终被埋葬的还是人类自己。
⑨一个正常生物物种本该享有的“物种寿期”一般都以“亿年”计(如恐龙存在了1.8亿年)。而人类从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明到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只不过才经历了1万年,若将一个物种的亿年发展历程比作一次“万里长征”,我们不过才走了“1里”,此种文明的“难以为继”就已初见端倪,更不要说后面还有“9 999里”,我们真的能撑到底吗?
(选自《新华文摘》2020年第11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造成人类物种老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任选一句)
(1)塑料的最大特点就是材质寿命特别长,“可能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逐级降解”。
(2)唯独人类这个地球有史以来最聪明智慧的物种很有可能仅仅是出于自身原因而导致灭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宁和爸爸去超市购物,家里有菜篮子,但爸爸嫌麻烦不想带,认为直接从超市买塑料袋装东西更方便。结合文中的知识,替他写一段话劝说爸爸。(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21·铁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洋二号三星组网,意味着什么
①5月19日,海洋二号D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星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海洋动力卫星系列的第三颗业务卫星,将与海洋二号B星、海洋二号C星等构成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主要用于观测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有效波高、重力场和大洋环流等信息,建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其将为海况预报、风暴预警、降水预报、地表分析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撑。
②随着三星组网,我国对全球海洋监测的覆盖能力达80%以上,海洋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将高效服务于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和海洋经济发展。
③那么,海洋二号三星组网,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④精准捕捉台风。海洋二号系列卫星装载微波散射计,可有效用于海面风力的测量,风速测量精度优于2米/秒,为台风预报的及时性和精准度提供了有力保证。
⑤根据风力等级划分,风速小于2米/秒为一级风。也就是说,即使海面刮起一级“软风”,也不会逃过海洋二号系列卫星的“法眼”。据报道,自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发射以来,我国近海平均每年20余次的台风均实现精准捕捉,无一漏网。而海洋二号D星在轨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增强监测和预警能力,为我国沿海城市防灾减灾和全球灾害监测提供重要保障。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海洋二号A星满身“神器”的基础上,海洋二号B星开始新增了船舶自动识别和数据收集系统,具备对全球船舶自动识别以及接收、存贮和转发我国近海及其他海域浮标测量数据的能力。海洋二号D星的导航系统更是全面升级,具备GPS和北斗双模数据接收功能,进一步实现了导航能力的自主可控。海洋二号B星、C星、D星组网运行后,相当于在太空中织就“天眼”,实现全球海面船只的位置、航向、航速精确勘测,为支持和服务全球海上定位、导航、搜救等提供重要保障。
⑦发布快速预报。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均装载微波辐射计,可用于海面温度测量,辅之以雷达高度计,可识别出大洋中的锋面和中尺度涡,为探测大洋渔场分布情况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⑧自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在轨应用以来,多家渔业公司将海洋二号卫星数据推广应用于远洋渔业,可节约燃油5%,渔获量提高2%~3%,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国利用海洋光学卫星并结合海洋二号系列卫星数据,可发布大洋渔场的快速预报。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三大洋17个大渔场的预报能力。
⑨开启“小时级”监测。海洋二号B星、C星、D星奔跑在不同的轨道上,其组网运行将使全球海洋监测进入“小时级”时代。曾经单颗星需要20多天才能针对全球观测一次,此次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成后,全球海洋观测仅需6小时。
⑩总之,海洋二号B星、C星、D星在太空织起的“中国网”,将为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海洋经济发展等带来几何式增长,为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为人类更好地开发、利用、保护、管控海洋提供“中国力量”。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在选文⑥段中的横线上给本段填写一个恰当的中心句。
2.比较分析选文⑤段中加点的“法眼”与“据报道”两个词语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选文题目交代了说明对象,以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B.海洋二号B星、C星、D星组网后,我国对全球海洋监测的覆盖能力达80%以上。
C.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均装载微波辐射计,可以识别出大洋中的锋面和中尺度涡。
D.选文⑩段总结全文,强调海洋二号三星组网对我国的重大意义及对人类的贡献。
5.你认为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可为沿海渔民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哪些具体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提升突破·触类旁通】
一、1.D 【解析】巡视器着陆后,才完成“着”的任务;大约一周后开始执行“巡”的任务,并非“一周后”这么绝对。
2.气动减速 动力减速 缓降
【解析】a空介于“进入火星大气层的进入走廊”和“伞系减速”之间,在文中锁定第⑤段,“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可得“气动减速”;b空在“伞系减速”和“悬停”之间,锁定第⑥段“需要通过7 500牛变推力发动机进行动力减速”可得“动力减速”;c空在“悬停”后,“抵达”前,锁定第⑥段最后一句“完成精准避障和缓速下降后”可概括为“缓降”。
3.①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②融合多项技术,克服着陆困难,实现技术突破。③开启火星探测,迈出火星研究第一步。
【解析】通读全文,归纳“天问一号”登陆火星的意义。第②段直接点明意义一: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第③~⑥段讲述火星探测的最大难点——着陆,从“进入—减速—软着陆”,整个过程利用了“长距离轻刹车”等技术,克服了高温、姿态偏差、降速等着陆困难,实现了技术突破,这是意义二;第⑦段讲“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后的工作,这是迈出火星的第一步,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这是意义三。
二、1.微针与注射器或贴片结合,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表皮或真皮中,避免与神经末梢接触,从而避免产生痛觉。
2.①更有效地递送药物;②在诊断疾病或监测健康状况时能做到快速无痛;③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医疗;④可在医疗服务匮乏地区进行疾病的诊断检测和治疗。
3.A 【解析】A选项与原文“肉眼几乎不可见”“微针的长度通常为50~2 000微米,宽度通常为1~100微米”不符。
三、1.D 【解析】选文写老河兵作出正确判断的原因是他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阐释了遇事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不是因为他抓住了水性的特点,因此D项说法错误。
2.A 【解析】首联中“干戈寥落四周星”意为“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四周星”意为“四周年”,并非星光,故选A。
3.B 【解析】“汗青”是指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简,代指“史册”。此句情感由悲而壮,语调由郁而扬,直接抒发诗人决心向死的气节而非含蓄表达,故选B。
四、1.织就太空“天眼”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从“海洋二号B星、C星、D星组网运行后,相当于在太空中织就‘天眼’”来看,“织就‘天眼’”是本段的主要说明内容。
2.“法眼”生动说明了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及时、精准捕捉海风的能力之强;“据报道”起限制作用,表明了后面说明的内容是有根据的;两词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但前者生动,后者平实。
3.作比较、列数字,具体、准确且突出地说明了海洋二号三星组网观察全球海洋时间之短(速度之快),从而说明海洋二号三星组网运行将使全球海洋监测进入“小时级”时代。
4.C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均装载微波辐射计,可用于海面温度测量,辅之以雷达高度计,可识别出大洋中的锋面和中尺度涡,为探测大洋渔场分布情况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可知,“海洋二号系列卫星”虽均装载微波辐射计,但不能直接识别大洋中的锋面和中尺度涡,必需“辅之以雷达高度计”。
5.发布渔场快速预报,使渔民及时了解鱼汛;为渔船提供精准导航;对遇险渔船精准定位,为及时搜救提供位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