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课内文段阅读
一、(2021·东营模拟)课内阅读。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本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是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结尾引用的诗句有什么作用?“驿路梨花处处开”中的“梨花”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1·东营模拟)课内阅读。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背影》
1.选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句中“再”“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12题组二.TIF" INCLUDEPICTURE "12题组二.TIF" \* MERGEFORMAT
一、(2021·泰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A)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B)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一句中的“设计”指的是( )
A.赵州桥
B.两端宽、中间窄
C.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D.大拱
2.(B)段文字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A.从主要到次要 B.从整体到局部
C.从现象到本质 D.从特点到用途
3.(B)段中加横线的部分从表达方式上、表达效果看运用了( )
A.说明 平实说明 B.描写 生动说明
C.议论 事理说明 D.抒情 事物说明
4.(A)段文字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这种结构能给人完整清晰的印象。
B.选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C.选文在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紧紧围绕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说明。
D.选文的最后一句是对赵州桥特点的概括总结。
二、(2021·泰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1)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至于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2)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3)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4)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1.“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一句是从选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文意,这句话所处的最恰当的位置应是( )
A.(1) B.(2) C.(3) D.(4)
2.下列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的结构方式为总——分——总。
B.在作者看来,爱情是人与人之间最深刻最美的联系。
C.将“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为人生目标体现了作者的大我意识。
D.在作者看来,追求爱情是第一位,其次是知识,再次是“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3.下列对选文第二段加点词“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给“我”带来狂喜的爱情。
B.解除我孤寂的爱情。
C.让我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的爱情。
D.让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的爱情。
4.下列对选文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采用了间接说理的方式。
B.行文富有强烈的感彩。
C.选文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选文语言生动感人,富有表现力。
参考答案
【提升突破·触类旁通】
题组一 阅读欣赏
一、1.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把文章中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2.选文结尾引用诗句巧妙地赞美梨花姑娘的崇高精神,像梨花一样在驿路上处处开放,赞美这种精神蔚然成风。以花喻人,花人相映,结构精巧,余味无穷。
“梨花”的含义很丰富,既指洁白、芬芳、美丽的梨花,又指纯洁、善良、热情的哈尼姑娘梨花,还象征着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
二、1.作者把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放在人流中,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能表现“我”为父爱而感动以及对父亲无尽的思念,同时想到父亲前程艰难而生发悲悯、辛酸之情。
2.“再”写出作者多次的寻找,表现出对父亲的难舍与依恋;“又”与前次流泪呼应,写出了眼泪一流再流,流而不止,传达出作者对父爱的理解。(“泪”是对自己以前不理解父爱自以为是的愧悔,对父亲命运与前途的牵挂,对父亲的敬爱、感激与留恋。)
题组二 阅读分析
一、1.C 2.B 3.B 4.B
二、1.C 2.D 3.C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