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提出三大外交政策以及后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新中国外交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中国邦交国数量不断增加,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作出重
大调整,外交主要服务于国内现代化建设。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在习近平外交
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取得重大外交成果,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知识梳理(一)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确立三大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一边倒”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第一次建交高潮: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
3.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4.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5.到19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6.第二次建交高潮: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与广大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
7.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8.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1)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此后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知识梳理(二)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1.改革开放初期: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
(1)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2)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世纪之交的外交: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
(1)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
(2)1997年,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
(3)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
3.进入21世纪以后的外交
(1)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2)与发展中国家合作: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3)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4)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认真履行有关职责,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知识梳理(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1)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等国的关系稳步发展。
(2)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3)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2.中共十九大以来的外交: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中国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
(3)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倡议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4)中国通过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等主场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主题 当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析史料实证]
1949年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概况
阶段 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概况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 1955年,中国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华约组织活动。1956年,中国、波兰、苏联等国组织了铁路合作组织。中国还参加了世界民主联盟(总部设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学生联合会(总部设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等组织的活动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末 20世纪70年代以加入政治性国际组织为重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逐步加入联合国专门组织和附属组织,并与国际奥委会、欧共体等建立合作关系20世纪80年代,参加国际经贸和科技组织的活动剧增,先后加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中国还开始参加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逐步签署了一系列裁军、军控文件和协议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以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中国已参加了所有重要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并于同年发起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截至2009年,中国累计已有1.4万多人次参与联合国多个维和行动
——据王逸舟《中国外交六十年》、王玲《世界各国
参与国际组织的比较研究》等整理
[探究] (1)概括从1949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提示] 特点:主要参与社会主义阵营国际组织的活动。
成因:美苏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遏制、敌视和封锁的政策;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关系;中国政府将联合国视为美国控制下的侵略工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有哪些新发展?推动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发展:参与国际组织的类型、深度与广度方面有了更大发展;由重视政治到越来越多地重视经济;日益在国际事务中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因素:“文化大革命”结束,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因素减弱;改革开放,中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联合国逐渐摆脱美苏控制。
[明历史解释]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3)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主张国家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合作。
(4)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5)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不结盟政策。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这样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
[练经典小题]
1.学者杨奎松在论述某项政策时指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属于此项政策出台背景的是( )
A.三大改造完成 B.中苏关系恶化
C.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D.国际局势相对缓和
解析:选D 由材料“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可知,是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大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底,故A项错误;中苏关系紧张是在1958年后,故B项错误;1952年底中国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经济形势好转,故C项错误;1953年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国际局势相对缓和,故D项正确。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强调,中方一段时间来对钓鱼岛和黄岩岛问题的实际处理昭告世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意味着以放弃正当权益、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求得苟安;中国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的问题上坚持对话谈判和平解决,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绝不容忍寻衅滋事,一定会在应对挑衅的过程中赢得主动。这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活动的特点是( )
A.寻求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辩证统一
B.将国内与国外两个大局更紧密地统筹起来
C.以新型伙伴关系思维推动大国间关系均衡发展
D.与时俱进拓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前景
解析:选A 材料中“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意味着以放弃正当权益、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求得苟安”的信息说明新时代中国外交出发点是寻求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辩证统一,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国内与国外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新型伙伴关系思维信息,故C项错误;与时俱进拓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前景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新时期中国的外交
材料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中央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此为开端,中国的外交战略开始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即为中共中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服务,为中国实现“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服务。历史发展的逻辑和事实均表明,中国对外政策如果要适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大战略转变的需要,就必须根本否定已经形成并根深蒂固的“极左”框架,尽管这种否定是需要一个过程并具备一些主客观条件的,但它必须完成。更进一步说,对“极左”的外交思维框架的否定,也是中国发展战略本身得以确立和不断巩固的基本条件。首先是开始逐步摆脱在时代问题上的传统理论的影响,到80年代中期,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思想。其次是对中国在当时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开始作出越来越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第三是将国家利益作为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强调外交“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实现现代化服务”。第四是中共十二大提出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并成为8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调。
——摘编自牛军《冷战与80年代的中国外交》
材料二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或者叫联合和合作。为什么现在我特别强调第三世界这一点,因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对第三世界有特殊的意义。霸权主义的受害者是谁?难道是美国、苏联?美国和苏联是搞霸权主义的,他们不是受害者。欧洲、日本、大洋洲、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不是受害者。东欧有一点受害。如果世界和平被破坏,首先受害的是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际上没有什么和平,大战没有打,但小战不断。小战在哪里打?在第三世界。根源还不是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在那里挑拨,在那里插手!长期以来,超级大国就是利用第三世界的冲突来达到他们的目的,所以,尽管第三世界本身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接受害的还是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民。这就决定了有切身利益的第三世界是真正的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这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由第三世界所处的地位和切身利害关系决定的。
——摘自邓小平《中国的对外政策》
材料三 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主权平等,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共同遵循的首要原则。主权平等,真谛在于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移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各国平等参与决策,构成了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主权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摘自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堂基础巩固]
1.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表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原则是( )
A.不结盟 B.和平共处
C.另起炉灶 D.独立自主
解析:选D “独立自主”与材料“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相符,故D项正确。
2.有学者认为,建国初新中国外交有以下特征:革命性,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并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内向性,外交决策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过渡性,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的过渡。以下事件更多体现“过渡性”这一特征的是( )
A.与苏联缔结友好同盟条约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援越抗法、抗美援朝的决策
解析:选C 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中国开始以独立的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事务,这体现了过渡性,故选C项;“与苏联缔结友好同盟条约”属于“内向性”这一特征,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属于内向性,排除B项;“援越抗法、抗美援朝的决策”属于革命性特征,排除D项。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 ②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解析:选A 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中日邦交正常化是1972年;②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即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2001年;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1991年;所以正确排序为①②④③,A项符合题意。
4.1963年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应邀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索马里等非洲十国,就国际局势、不结盟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经济援助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交流。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
A.促进了“求同存异”思想的形成
B.有利于改善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C.标志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D.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
解析:选B 材料中一系列的外交活动,有利于中非外交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使中国获得更多非洲国家的支持,因而有利于改善新中国受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孤立的外交环境,故选B项。
5.在尼克松政府表示希望同中国对话并采取改善关系的措施后,毛泽东随即公开表示:如果尼克松访华,他高兴同他谈,不论作为旅游者,还是作为总统都行。这表明当时( )
A.美国放弃遏制共产主义
B.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
C.中美之间分歧基本化解
D.中美双方都有合作需要
解析:选D 据材料“尼克松政府表示希望同中国对话并采取改善关系的措施”“他高兴同他谈,不论作为旅游者,还是作为总统都行”,可知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需要,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中美之间改善关系的需要,而非强调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排除A项;材料围绕中美关系展开,而未涉及美苏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美之间的合作,而未涉及中美之间的分歧,排除C项。
6.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52年的《撤离地狱》中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中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而在200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 )
A.“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B.中西方意识形态已逐渐趋同
C.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
D.美国电影不断摆脱政府控制
解析:选C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故选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排除A项;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不会趋同,排除B项;美国电影不断摆脱政府控制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7.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
A.“不结盟” B.“万隆精神”
C.“单极—多极化” D.“日内瓦精神”
解析:选B 题干中毛泽东阐述的“共同点”和主张平等互利以及共同努力防止战争,所反映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重要性体现在万隆会议上,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故B项正确。
8.俗话说,“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B.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C.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解析:选C 据材料“与邻为善”可知我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是我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邻国建立的区域性组织,故C项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