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台阶》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台阶》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12:16: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9张PPT)
同学们,李森祥的《台阶》塑造了一位父亲的形象。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作者是怎样塑造的?作者塑造这位父亲的形象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终极答案。
台阶
李淼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品味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把握课文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彩。
凹 凼 硌 涎水 揩 嘎 筹划 黏
撬 尴 尬 过瘾 唿嗒 熬 憋住 门槛
烦躁 胯骨 晌午 磕 愣住
āo
dàng

xián
kāi

chóu
nián
qiào
预习反馈检查1. 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读准下列蓝色字的字音
ɡān

yǐn

biē
áo
kǎn
zào
kuà
shǎng

lèng
(2)理解词义,积累词语
揩:擦、抹。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烦闷急躁。
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若有所失:好像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一、阅读课后的自读提示,然后说说你获得了哪些重要的信息(文章内容和阅读方法)。要求:在“提示”中标示出来。
①从阅读提示中,了解到本文的文体特征:这是一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父亲与台阶的故事的小说。
②小说按情节发展的顺序依次叙述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内容。
③认识到小说的阅读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和把握小说的主题。
④ 阅读的策略、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文中人物的前后的言行的矛盾和变化处,这样有助于理解人物和归纳主题,同时,在阅读中还要关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通过做批注的方式加以点评。这些是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 梳理故事情节
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试从这个角度对小说的内容进行梳理。并以比较整齐的形式进行概括。
开端(1-9自然段)台阶太低 立志造屋
第一层(1-5自然段)三级台阶 平凡生活
第二层(6-9自然段)高高台阶 父亲梦想
发展(10-16自然段)大半辈子 准备材料
高潮(17-25自然段)九级台阶 终于造成
第一层(17自然段)满心欢喜 建造新屋
第二层(18-20自然段)提早起床 踏好黄泥
第三层(21自然段) 不敢放炮 尴尬不已
第四层(22-25自然段)石板做底 高台砌成
结局(26-32自然段)新屋落成 父亲老了
第一层(26-27自然段)坐高台阶 极不习惯
第二层(28-32自然段)挑水闪腰 怅然若失
2.用一句话进行概括这篇小说的内容
父亲认为台阶低,想盖高台阶的房子,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攒够了材料,九级台阶的新房子盖好了, 父亲却老了!
三、抓住细节 品评人物
1.评析人物
用一句话概说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位体魄健壮、吃苦耐劳、渴望别人尊重的父亲。
一位老实厚道、低眉顺眼、勤劳淳朴的父亲。
一位俭朴谦卑、沉默寡言、不怕千辛万苦的父亲。
一位在漫长的准备之中日积月累,终于如愿以偿的父亲。
一位不甘低人一等、在坚韧不拔的奋斗中老去的父亲。
一个非常要强、有理想、不甘人后、任劳任怨,用一生的时光去努力,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的农民父亲。
……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直接交代父亲对“我”家台阶的看法,却不解释,设下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②“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对比说明当年父亲身强力壮,同时也与后文建造新屋时父亲托石板闪了腰形成对比。
③“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太可惜”说明父亲很节俭,也从侧面表明了家庭的贫困。
④“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
景物描写,写石板的粗糙,暗示当年“我”家经济状况差。
⑤“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对青石板的描写,表现了“我”对它的喜爱,暗含着“我”对父亲辛勤劳动的敬佩和感激。
⑥再后来,又跳三级,啪!
三级台阶是“我”嬉戏的“乐园”。“我”连跳三级,说明了台阶之低,更突出了父亲对别人家高台阶的羡慕和向往。
⑦“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这句话运用细节描写,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
形象和农民的本色,也说明家庭的贫困。表明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质,那些“沟”“沙子”“泥土”都是父亲辛劳的见证。
⑧“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
细节描写,“一盆泥浆”“一层沙”描写细腻,那“泥”和“沙”都是父亲辛苦劳作的见证,一个吃苦耐劳的父亲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⑨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比喻,用“踩在棉花上”比喻父亲的感觉,写出父亲成年累月地辛苦劳作,一下子洗干净脚,反而不习惯、不踏实的心态。
⑩ “我们家的台阶低!”
独句成段,承上启下,突显了台阶在父亲心中的重要地位,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表达了父亲不甘心低人一等,要造有高台阶的新屋,这是父亲埋藏在心底多年的愿望。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低眉顺眼”体现了父亲的老实厚道。“日夜盼着”说明了父亲要立于受人尊重之列的强烈愿望。
“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一块砖”“一片瓦”“角票”是父亲准备的具体物品,写出了准备过程的漫长与不易,从中可看出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两个“捡”字写出了既写出了父亲的艰难,也表现了父亲盖屋的决心和耐心。
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过烟瘾比喻成“磨刀”,表明吸烟就是父亲最好的休息。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专注的目光”遥看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运用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高台阶的羡慕与向往。
“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运用自然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的心情,含蓄地折射出父亲的心愿与追求一时不能实现的苦闷与不甘。
.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
详述父亲砍柴一天赚的钱,突出表现了父亲劳作的艰辛及收入的微薄,更加衬托出建新屋的不易。
.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从侧面表现了父亲为建新屋而付出的艰辛与劳累,同时也体现了父亲为实现目标的执着,也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高大。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
“大半辈子”表明父亲准备之漫长,积累之艰难。
“接着开始造台阶”
这句话独立成段,既照应了题目,又引起读者注意,表明以下内容是行文重点。
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
“走”、“递”、“送”等动词,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筑一个高台阶的理想即将实现时的兴奋和喜悦,也表现了父亲对农民兄弟劳动的尊重。
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踏”字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和泥的动作和力度,从侧面表现了父亲造台阶时高涨的热情。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浮”字写出了晨雾之浓,几乎看不见人,侧面写出造屋之难。
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细节描写,细致描写父亲头发上的水珠和额头上的露珠,既体现了父亲的艰难辛苦,又表现了父亲充满活力的形象;既渲染了一种神奇的意境,又表达了“我”对父亲无比热爱的感情。
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写黄泥的颜色和光泽,一方面是对父亲勤劳、不辞辛苦的赞誉,另一方面也烘托了父亲喜悦与期待的心情。
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
“呼”“啪”绘声,“红”绘色,渲染了造新台阶时喜庆的气氛。
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
动作描写,形象逼真地写出父亲内心无比喜悦,却又手足无措的样子。这也折射出父亲的内向与厚道。父亲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当自己追求的理想一朝实现时,他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手足无措,与前文说父亲是位“老实厚道”的人相呼应。
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神态描写,造新台阶是父亲一生的愿望,愿望将要实现了,他有点手足无措。胸挺不高,笑也尴尬,一个憨厚朴实的老农民形象跃然纸上。
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
“父亲老了”四个字意味深长,既表达了“我”内心的凄楚,又表现了“我”对父亲深沉的爱。
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腰闪了一下”、父亲“一只手按着腰”,这些细小的动作,既写出了父亲争强好胜、不服老的性格,又写出了父亲已经老了,与前文父亲力气大形成鲜明对比,说明父亲的确老了。
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凼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用旧三根烟枪,侧面写出三块青石板用的时间之久,也表现出造屋的准备时间之长。同时也照应第14段“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
.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
与前文“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形成对比,可见新台阶的气派。
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对新台阶的珍爱之情。
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对比,“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与“我”幼时在台阶上跳上跳下形成对比,表明有高台阶的新屋从准备到建成的时间之久。
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熬不住”心理描写,表现出了父亲内心的激动与兴奋。“磕了一下”“猛然愣住”“憋住了不磕”,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表现出父亲的谨慎、小心,表达了父亲对新台阶的珍爱之情。
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
心理描写,“不自在”表现出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的谦卑。父亲虽然渴望自己有地位,渴望被人尊重,但常年被忽视又使他形成了谦卑的心理,因此,父亲坐在上面不自在,一级级地往下挪。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惨叫了一声”与后文“沉重的叫声”,都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扁担不堪重负的形态,暗示了父亲的年迈,他已经无力承担家庭的重担了。
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比喻,将父亲的脸比作青石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脸色的变化,暗示父亲腰伤的严重。
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就是生命,只有劳动才能有收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的头发比作庄稼茬,既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又说明了父亲的年老,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爱。“灰白而失去了生机”烘托了父亲沮丧、失落的心情。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
语言描写,父亲已意识到自己的衰老,但仍旧不愿意服老,揭示了父亲矛盾的心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收束全文,与当年父亲体壮如牛形成对比,同时这句话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和怜惜,为全文笼罩了一层凄凉、忧伤的色彩。
四、探究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
①表达作者对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支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草根阶层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坚忍不拔地艰苦创业的毅力与精神的敬仰和赞叹;
②表现作者对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的同情和怜悯,
③表达作者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
④表达作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的希望。
⑤通过父亲的物质理想得以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的结局,引发读者对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以及人生使命的各种思考:怎样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在生命的交接中,我们最应当继承什么,又应当为后代创造什么
总结:
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一生虽然让我们感觉到有些可悲,但也是伟大的,父亲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跟许许多多的农民一样,虽然一无所有,但是他们艰苦创业,这座九级台阶高的屋就成了父亲的人生坐标,就是父亲生命的终点。
父亲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厚重的那级台阶!父亲就是我们人生的一级台阶。
台阶
李淼祥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问题
1.在父亲准备造屋的过程中做了艰辛、漫长、执着的准备工作,具体说说父亲做了哪些事?有没有令你钦佩或感动的地方
捡砖
捡瓦
捡石头
存角票
种田
砍柴
编草鞋
父亲为自己的理想日复一日,终年艰辛努力,他矢志不渝的愚公移山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令人感动。
2.“九级台阶”完成之后,父亲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
九级台阶的新屋造成了,明明该高兴的父亲,却露出尴尬的笑,坐在高台阶上觉得“不自在”,还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
“九级台阶”大功告成,证明父亲圆满地实现了改善居住环境的生活愿望,但父亲却感到既困惑又难过。
他困惑的是:新屋造好、九级台阶大功告成之后,乡邻们从我家门口经过时,并没有人说我们家的台阶“高”,见到父亲打招呼时说的是习以为常的一句“晌午饭吃过了吗?”由此可见,九级台阶虽高,仅仅是表面现象,是一种形式上的提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地位”,父亲渴望得到尊重的追求并没有真正实现,他的精神并没有得到满足,难道这一生的努力就这样白费了吗?父亲怎能不感到迷茫?
其次,父亲的失落感不仅来自于身体的衰老,更来自于人生失去了方向。台阶造好了,父亲的心愿已经了却,追求似乎实现了,生活便没有了动力,而且他也老了。他发现自己没有精力和勇气再次出发了。一辈子劳动惯了的父亲,一旦不能像过去一样忙碌,也有点儿不知所措,于是顿感无所适从, “若有所失”,一片茫然,感到既困惑又难过。
3.你如何看待这部分中的父亲
①父亲辛苦一生,劳动就是他的生命。在父亲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意味着创造,意味着收获,意味着自己的生命价值。一旦不能劳动,就感觉失去了一切。
②父亲的形象代表了觉醒的农民,他们不仅要求物质上的温饱,而且在精神上,要求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③父亲代表着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艰苦创业,支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草根阶层。
④父亲缺少与这个世界的交流。虽然他渴望得到人们的尊重,获得更多认同,但他又一直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他自己觉得台阶低,对自己发誓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在大半生的劳作中,他不断自我鞭策,却从不诉苦;在新屋台阶落成之际自己庆祝,他感到骄傲却又羞于张扬。当九级台阶落成后,他失落地发现台阶并没有成为他与别人分享快乐的通道。
4.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局
虽然小说中最后感叹:“怎么了呢,父亲老了。”但这并不是父亲颓唐的全部答案。小说出人意料又令人感伤的结局,引发读者对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以及人生使命的各种思考。物质生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追求物质理想是人类生存动力的一部分,物质生活的改善可以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然而物质生活的改善并不等同于精神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怎样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在生命的交接中,我们最应当继承什么,又应当为后代创造什么 这些问题,没有终极答案,在时代演进和生命交替之中,人类一直在求索。
三、体会“台阶”的多重意蕴
1.父亲的理想从“三层台阶”起步,如何理解这“三层台阶”中的“台阶”的含义。
父亲当年身强力壮,年轻气盛,他一口气来回三趟从很远的山上背下三块青石板,每块三百来斤重,垒成三层青石台阶。父亲为此感到自豪,因为他“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平时,母亲一边坐在门槛上干活,一边看着“我”在青石台阶上玩耍;父亲累了,就坐在青石台阶上休息,父亲此时“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青石台阶承载着一家人平静和睦的生活。
2.“高高的台阶”是父亲吃苦耐劳的动力源泉,如何理解这“高高的台阶”中的“台阶”的含义。
有了生活目标,父亲的日子过得既辛苦又简单,全部生活可以浓缩为:种田、砍柴、捡屋基卵石、过年、编草鞋、攒钱。而“高
高的台阶”就是血肉之躯的父亲战胜严寒酷暑、疲惫困苦的精神动力。小说巧妙利用俗语的联想义,着重刻画了父亲在酷暑中“磨刀”(就是过烟瘾、稍事休息的意思),在严寒中“砍柴”的两组画面,一静一动,生动体现了“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对父亲的诱惑和激励。“高高的台阶”成为父亲“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的精神动力,是父亲终日劳碌、坚忍执着的力量源泉。
3.“九级台阶”是父亲理想的勋章,人生的巅峰,如何理解这“高高的台阶”中的“台阶”的含义。
一个普通农民,省吃俭用、辛苦劳碌半生,终于建起一栋中意的房屋,这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九级台阶”可以说是父亲人生的杰作,是父亲对自己半生辛苦的肯定和奖励,是人生价值最大的体现。于是,在搬进新居后,父亲不让儿子在新台阶上跳,而“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这看似不经意的一坐,恰是父亲半生的渴望,此刻,他坐在了幸福的云端。
4.“九级台阶”又让父亲从幸福的云端回到凡间,如何理解这“九级台阶”中的“台阶”的含义。
“九级台阶”证明父亲圆满地实现了改善居住环境的生活愿望,但父亲却感到既困惑又难过。父亲的失落感不仅来自于身体的衰老,更来自于人生失去了方向,他发现自己没有精力和勇气再次出发了。
三、深入探究文章的取材与写法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说明当年父亲身强力壮,同时也与后文建造新屋时父亲托石板闪了腰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是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
2.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单,造台阶写得很详细?
详略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台阶”是文章命题立意的核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台阶在当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又能表现父亲追求社会地位,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和勤劳、淳朴的性格,可突出文章的中心。
3.文章在结构布局上有什么特点?试具体赏析。
在结构布局上,作者紧紧围绕中心,即表现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等精神特质来组织材料。作者将“台阶”作为本文的线索,紧紧围绕“台阶”来描写父亲。描写“台阶”的过去与现在,描写台阶从旧到新,从低到高。“台阶”的这个变化过程也是父亲一生的浓缩,从父亲建造“台阶”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父亲丰富的形象内涵。
4.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①紧扣叙事线索,围绕中心选材、组材。
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总结:
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一生虽然让我们感觉到有些可悲,但也是伟大的,父亲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跟许许多多的农民一样,虽然一无所有,但是他们艰苦创业,这座九级台阶高的屋就成了父亲的人生坐标,就是父亲生命的终点。
父亲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厚重的那级台阶!父亲就是我们人生的一级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