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3 14:5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古代以金属货币为主,开始为铜币,明清时期以银元为主要货币。宋元时期
曾发行纸币和钞币。民国时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南京国民政府曾进行法币改革,但
后来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新中国成立后,以人民币为主要流通货币。世界货币最
初形成金本位制,二战后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
纪70年代初,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弱,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但美元仍然是国际
主要货币,但欧元、人民币等地位也在上升。
知识梳理(一)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 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商朝 开始岀现铜铸币
春秋战国吋期 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2.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3.宋元时期
(1)宋代出现交子
原因 铜钱流通量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
概况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2)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4.明清时期
(1)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2)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晚清吋,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5.民国时期
(1)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2)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3)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4)1948年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最终失败。
(5)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6.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长期以来,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知识梳理(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
背景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形成 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特点 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影响 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崩溃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由于存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形成: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4)影响: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5)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3.21世纪以后的国际货币形势: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
主题一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析史料实证]
 在我国货币史上,唐代可以称为一个“钱帛兼行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绢帛“当作流通手段发生机能”,成了“货币商品”,和铜钱同时流通,唐人叫做“钱帛兼行”。唐代绢帛所拥有的广阔市场,是维持其货币职能的主要原因。唐代绢帛是唐朝与四周各民族交往的主要手段,还通过陆路、海路贸易运销到中亚、南亚、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正因为绢帛有如此广阔的市场,所以受到商人的青睐,商人对绢帛的积极索求,是维持其货币职能的主要动力。中唐以后茶叶市场的兴起,冲击了绢帛作为唯一国际大宗商品的地位,又构成绢帛逐渐退出流通领域的一大因素。
——摘编自李埏《略论唐代的“钱帛兼行”》
[探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帛并行”制对商品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提示] 使用帛作为货币,携带较为不便,不利于交易活动的开展;以物易物违反了市场发展的规律,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货币体系混乱,影响市场秩序的稳定。
 伴随白银在赋役改革中渗透到整个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市场前所未有地更加活跃起来。明后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帮的形成、市镇的兴起,特别是大量外销丝绸和青花瓷,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制度变迁、社会变迁,直至国家财政体系乃至国家的转型。中国白银货币化直接或间接推动了日本、美洲白银矿产的大开发。伴随白银货币的极大发展,市场超越了国界,形成了市场网络的全球性链接。明代白银货币化首先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着国家与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也是中国与全球互动关系的产物。明代中国曾积极参与了全球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为全球新时代的出现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
[探究]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提示] 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世界白银矿产的开发;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明历史解释]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铜仿制海贝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币制混乱,秦统一后,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对稳定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唐代制“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铜料紧缺,商品贸易发展,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铸造大量铁钱。铁钱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
(6)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开始购买国外造币机器。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
[练经典小题]
1.“在货币机能上,金属货币可以由别种材料造成的记号或象征来代替。”纸在北宋最早成为金属币的“记号或象征”,是因为(  )
A.纸价昂贵,与金属币价值相当
B.交通便捷,纸币更便于流通
C.经济繁荣,票证信用得以发展
D.政局动荡,政府进行货币改革
解析:选C 纸在北宋最早成为金属币的“记号或象征”是指纸质货币交子出现,原因不是纸价昂贵,故A项错误;交通便捷不是纸币出现的原因,故B项错误;纸币出现是由于金属货币沉重不利于大宗贸易,故是商品经济繁荣,票证制度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D项不是纸币出现的原因,排除。
2.自秦朝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
B.政府放宽对外贸易限制
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
解析:选C 资本主义萌芽只限于部分地区,不具有广泛性,故A项错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用银之例”“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说明银币成为新的货币,反映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故C项正确;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属于商业发展内涵,故D项错误。
主题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析史料实证]
 在美国参加二战之前,由英国和美国推动的世界秩序重建就开始了。1941年,双方签署了《大西洋宪章》。1942年的《租借法》重申了其中一些原则。1944年,金融专家,包括英国的凯恩斯和美国的怀特在美国会晤。这些事件的细节在理查德·加德纳的《英币—美元外交》和罗伊·哈罗德爵士的《凯恩斯的一生》中均有描述。秩序重建需要实现三个目标:
(1)设定固定汇率,方便短缺资本流动。
(2)提供一种方法,释放和扩大1931~1945年的时代被限制的长期资本的流动。
(3)设定降低关税和消除直接贸易壁垒的框架。
——摘编自[美]修斯·凯恩《美国经济史》
[探究]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临近二战结束及战后初期美、英等国是如何实现“三个目标”的。
[提示] 实现: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成员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比价固定。成立世界银行,提供长期贷款,促进成员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47年,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的自由化。
 战后初期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上维持了“经济利益与经济实力的均衡”和“责、权配位”的关系。……美国单方面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迫使世界进入了浮动汇率制度,美元汇率的大幅度波动不断冲击着世界经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欧洲各国货币“蛇形浮动”联合抵制美元失败之后,创建了欧元,一方面减小了美元冲击对欧洲的损害,另一方面也打破了美元独大的局面,开启了“美元—欧元双主导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
——摘编自成思危、刘骏民《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逻辑》
[探究] 结合史实说明,战后初期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上维持了“经济利益与经济实力的均衡”和“责、权配位”的关系,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货币体系两次较大变化的原因。
[提示] 说明: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英、法、德、意、日等国经济实力大大削弱,美国实力膨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居于中心地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美国认缴资金最多,美国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承担了较多责任,同时美国也掌握了较多的决定权。所以说,战后初期的国际货币体系维持了“经济利益与经济实力的均衡”和“责、权配位”的关系。
原因:第一个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由于日本、西欧的崛起,形成对美国地位的挑战,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无力继续稳定美元汇率。第二个变化是由于欧洲的一体化程度加深,欧盟经济力量日益强大,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明历史解释]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影响
(1)原因
必要性 经济大危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契机 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衰日破,美国独霸
动力 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趋势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主要特点:美元等同黄金,美元“唯我独尊”。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关系。
(3)影响
①积极影响: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练经典小题]
1.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针对上述问题,在美国的主导下(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关贸总协定
解析:选A 为了建立国际经济秩序,1944年美国等44国在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A项。
2.1961年10月,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七个国家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这表明(  )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危机
B.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
C.国际金融中心由纽约转移到伦敦
D.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解析:选A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因此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前提是美国要有足够的黄金储量。美国联合七个国家建立黄金总库目的是为了抑制金价上涨,保持美元汇率,减少黄金储备流失,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故A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是在20世纪70年代,且从材料“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说明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还没有名存实亡,故B项错误;国际金融中心仍在纽约,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是指美国、日本、西欧,材料没有涉及日本,故D项错误。
关于汉代的货币改革与五铢钱制
材料一 在西汉初期官方与民间的相互关系和不断摸索的过程中诞生了“五铢钱”。战国秦汉时期存在着“固定官价”“平贾”“实际价格”三个层次的物价结构。国家当时只允许具有同一种钱文的钱币流通,试图维持通过累加其枚数来计算商品价值的体系,并且试图进一步减轻钱的重量,直至其低于钱文的“名义重量”或“规定重量”。不过民间倾向于将钱当作是称量货币,民众没有完全遵行钱文。这样,官府不得不顺从民间意志,转而采用接近“实际重量”的、作为一定的价值物恰好能为民间所接受的钱文。
——摘编自[日]柿沼阳平《战国秦汉时期的物价
和货币经济的基本结构》
材料二 西汉初期,自由私铸、币制不一的货币政策,产生了很多问题。首先,货币轻重不一、真假难辨,货币流通市场紊乱。其次,私铸破坏农业生产,导致商贾势力膨胀。由于铸钱利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投入铸钱,影响了农业生产这一根本大计。最后,诸侯王掌握货币铸造发行权,威胁大一统的中央政府。西汉前期中央集权的加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管子“执其通施”的集中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思想、贾谊的由国家垄断币材和控制铸币权以收“七福”之利的思想、晁错在《论贵粟疏》提出的货币国定论思想构成了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政治、经济和理论基础。
——摘编自黄孚伦《汉武帝时期币制改革研究》
材料三 总的来说,西汉初期铜币铸造权之争还没有给汉初的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造成不可克服的困难。这是因为:第一,铸币权之争对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农业恢复与发展影响不是很大。第二,汉初铸币事实上常常以重量流通,部分抵消了铸币权争夺带来的消极影响。第三,汉初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不断要求增加通货供应量,减小了滥铸轻币对市场的冲击。汉武帝时期土地兼并、流民、奴婢等三大社会问题并非纯粹由私铸权所引起,但毫无疑问私铸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编自张南《略论西汉初年铸币权的斗争》
材料四 汉武帝进行了6次币制改革,上林三官所铸的新式五铢钱,式样精整,标准化程度高,便于行用,标志着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完成和五铢钱制的确立。五铢钱制确立的历史意义包括:第一,这次改革使汉代钱币体制获得长期稳定;第二,这次改革使中国的铜币体制规范化,解决了铜钱本身的体制问题;第三,实现了由朝廷统一铸造铜钱,标志着朝廷集中货币铸造权的成功;第四,遏制了盗铸,实现了全国的货币统一;第五,币值稳定,使用广泛,成为事实上的本位货币;第六,最终完成了铜钱从称量货币、实物铸币到铸币的过渡。汉代五铢钱制的建立,在我国货币史占有重要地位。从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和唐初,沿用七八百年,在世界货币史上堪称奇迹,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摘编自戴建斌《中国货币文化史》
[随堂基础巩固]
1.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  )
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
B.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C.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D.注重其“防伪”功能
解析:选D 由材料“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可以分析出当时纸币是十分注重防伪的,故选D项。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从材料中看不出纸币的出现满足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与封建政权的强大无关,排除A、B、C三项。
2.“大明宝钞”货币制度标示着国家权力对社会经济过程的控制,而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和普遍使用,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夫银产于地,人得而私之”。相对于宝钞和铸币,白银是封建统治者们所不能控制的。材料反映了白银货币化(  )
A.打破了专制政府的货币垄断权
B.切断了货币恶性通货膨胀
C.是民间私有资本迅速发展的产物
D.促进了社会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选A 由材料“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可知,白银货币化会对“大明宝钞”货币制度造成冲击,进而打破专制政府对货币的垄断权,故选A项。白银货币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政府滥发货币的做法,但由于专制政府的权力过大,这种效能必然也是有限的,故“切断”的说法不切合实际,排除B项;白银货币化主要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大量的白银是通过对外贸易开始流入中国的,不是民间私有资本发展的产物,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明代商业的发展状况,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这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
A.消除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B.推动了战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C.建立了永久性的国际经济组织
D.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解析:选B “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可知推动了战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故B项正确;永久性的国际经济组织不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故D项错误。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时期。纸币的出现和发展是货币发展历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中国古代纸币由雏形发展到成熟,纸币本身的型制、大小、轻重、颜色都体现出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的风貌和影响。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对商业发展起了较大作用。
——摘编自徐玲《论中国古代纸币的设计》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例证所提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述符合史实依据,史实运用准确。)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时期”“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对商业发展起了较大作用”得出观点:中国古代货币的进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互相推动。观点论证:根据材料中“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时期”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进行论述即可。最后综述,提炼升华。
答案:观点:中国古代货币的进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互相推动。
例证:早期的商业发展较为落后,只能是物物交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战国时期,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金属货币,各地商品交换有了进一步发展;唐代政治开明、商品流通加快,一种便于交易的货币形式飞钱出现,它使大规模、跨区域交易更加方便;宋朝出现的纸币“交子”又进一步加速了商品流通,使两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据此,货币使用的进步可推动经济交流,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货币的不断更新换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