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3 14:5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层治理是在一个政治制度框架或政治结构之中最基层的权力运作过程。在这个过
程中,各种不同的行为者都是参与主体,他们遵循特定的制度规则和程序,以合作、协
商的方式,持续推进公共利益。西方古代的社会治理主要实行村社自治制度,封建社会
农村以庄园为基本管理单位,城市享有一定的自由。近代西方以自治市镇为主要管理形
式,到了二战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不断
完善的过程,到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都已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也逐
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知识梳理(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1.古希腊时期
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实行自治,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
2.封建社会
(1)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
(2)城市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由。
(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近代基层治理
英国 1835年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美国 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
法国 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
4.二战后的基层治理: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1)功能
①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
②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
(2)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3)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知识梳理(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1)发展历程
17世纪初 英国颁布了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
19世纪80年代 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1935年 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二战后 西方主要国家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2)影响
积极影响 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消极影响 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
2.现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逐渐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2)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主题 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析史料实证]
 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相反,视贫困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农民)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分为三种:(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第一种贫民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对拒绝工作的人则要被关入惩戒所,为酷刑所惩罚甚至被处死。第二种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对第三种不幸找不到工作的人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探究] 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
[提示] 特点:逐渐把福利制度作为政府的义务;以立法形式推动福利制度建设;最初的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有针对性的选择救济对象;福利制度起步较早等。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公平”是指社会成员收入的均等化,“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进入20世纪70年代,沉重的福利负担,降低了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福利制度下消失地无影无踪。……福利机制作为社会再分配的形式,其直接目标有时并不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而是达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平衡。而这种不顾效率的平衡,在有些条件下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羁绊。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起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
——摘编自罗天虹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
[探究]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福利制度造成的问题。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远?
[提示] 问题:过分关注公平导致效率低下;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
做法:福利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福利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时改革;福利政策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民众既要照顾眼前利益又要着眼于长远利益。
[明历史解释]
全面认识“福利国家”制度
(1)形成原因: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2)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各资本主义国家面临国家重建问题时真正确立。
(3)辩证评价
①它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减少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展示了西方民主的价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
②福利国家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培植社会惰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并成为国家的沉重财政负担,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
[练经典小题]
1.某报道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
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解析:选A 社会福利制度虽然能够通过社会资本的再分配缓和社会矛盾,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富差距。故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2.1946~1948年,英国政府实施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规定发给新生婴儿补助金和儿童教育补助金,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者、孕妇、失业者发给补助金,对寡妇和老年人予以养老金和丧葬补助金。当时,按规定领取上述补助金的投保人数达2 300多万人。英国政府的这一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刺激社会消费 B.缓和社会矛盾
C.改善劳资关系 D.美化政府形象
解析:选B 二战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极大地破坏;二战后,各国普遍实行社会福利制度,以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复苏,故选B项。
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基本形成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形成了新型的医疗保险制度,在失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制度建设方面有重大进展,改革完善了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各种补充保障措施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慈善基金会等在逐渐发展。学者吴鹏森认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应体现三个特点:一是从家庭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在满足市场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同时,弥补家庭保障功能不断弱化的缺陷。二是以社会保障为主体,还需要发展各种补充保障事业,弥补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基本保障的不足。三是体现多层次性,主要体现在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基本保障和以单位为主体的补充保障以及其他保障等不同层次上。
——摘编自吴鹏森《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功能
材料一 一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安全网”,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而退出劳动领域或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降低劳动风险,为劳动者及其家庭编织了一张社会安全网。二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社会保障属于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更注重公平原则,以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这对快速发展变革的社会尤为重要,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中“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举措。三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减震器”,特别是在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时,它通过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来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对前途失望的群体,从而减少可能引起的社会震荡。
——摘编自胡晓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析论》
材料二 政治功能表现为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功能表现为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功能表现为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道德功能表现为体现合理责任,提升社会道德等。他指出,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发挥积极的功能,不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则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功能,但社会各界对消极功能认识尚不充分。
——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
             
[随堂基础巩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朱熹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禀(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救助。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 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解析: 第(1)问,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和近代欧洲社会保障制度都通过立法手段来实施,都由国家来主导推行,以弱势群体为救济对象,也都形成了社会保障的思想或理论。第(2)问,依据二战后的经济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二战后西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表现为,社会保障种类增多,范围扩大,同时,欧共体加强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但20世纪80年代社会保障开支有所削减,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明显减缓,同时,西欧一体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第(3)问,结合古今中外的基本史实,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但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也应该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适应,要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要求。
答案:(1)相似之处:通过立法手段实施;国家(政府)推行;以弱势群体为救济对象;都形成了社会保障的思想或理论。
(2)新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种类多,覆盖面广(全民化、全面化);欧共体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20世纪80年代,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原因:二战后西欧普遍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或答“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西欧经济的一体化密切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经济增速减缓。
(3)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社会保障制度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需不断调整完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