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综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综合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3 15:0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
唯物史观角度古代的法律制度
1.秦朝法律为关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楚地的刘邦集团入主关中后,采取了承秦制而定汉律的做法,此举得到了秦人的拥护。由此可知(  )
A.汉承秦制得到天下认同 B.秦楚文化冲突难以调和
C.文化传统影响制度选择 D.民心向背决定政治走向
解析:选C 刘邦入主关中后承秦制(关中文化)而定汉律得到秦人的拥护,这说明文化传统影响制度选择,故选C项;材料里说的是得到秦人的拥护而不是天下的认同,排除A项;汉承秦制而定汉律体现的是秦楚文化的融合而不是冲突难以调和,排除B项;“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2.《汉书》《后汉书》等记载了两汉时期许多奉公守法的官吏事迹,他们在理讼中一方面坚持执法严明,秉公而断;另一方面又崇尚仁政,仁恕断狱。这说明了汉代(  )
A.以法家为统治思想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司法制度不够健全 D.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两汉时期许多奉公守法的官吏”“崇尚仁政,仁恕断狱”可知此时司法制度中引礼入法,礼法结合,故选D项;两汉时期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排除B项;根据材料“一方面坚持执法严明,秉公而断;另一方面又崇尚仁政,仁恕断狱”可知此时司法制度中引礼入法,礼法结合,司法制度完善,排除C项。
[深化提能]
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1.发展演变
(1)夏商周三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礼”并立
夏商周的法律制度包括“礼”和“刑”两个方面。三代强调礼治,特别是西周,形成了完善的礼乐制度,用礼制来区分贵贱,明确等级,维护统治秩序。同时,以惩处为中心的刑罚制度也已经形成。但是,这一时期的礼和刑尚未融合为一个体系,而是各自为用。礼主要用于调整贵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刑主要用于控制社会下层劳动人民。商、周建立起以“亲亲”“尊尊”为主要原则的宗法法律制度。
(2)春秋战国至秦朝——成文法及法治阶段
①春秋后期,以郑国子产“铸刑书”(前536年)和晋国赵鞅“铸刑鼎”(前513年)为标志,法律制度也开始出现重大变化,宗法体系开始向成文法制转变。
②经过春秋时期的演变,到战国变法以后,与君主集权制度的建立相适应,法家思想在三晋兴起,并在赵、魏、韩和秦国得到了广泛贯彻,通过变法,这些国家建立起以刑罚为主体的成文法律体系。
③秦朝崇尚法治。秦律“密于凝脂”,在各个领域“皆有法式”;在法律实施上,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
(3)两汉至隋唐——法律儒家化阶段
秦朝的速亡为儒家思想与君主专制制度相结合提供了一条途径。从汉朝开始,一直延伸到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是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的时期,即法律儒家化。隋唐时期,伴随着《唐律疏议》的制定与颁布,彻底完成了儒家的礼教与法家的“法治”的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制的完备与成熟,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就此形成。
(4)宋元明清——法典与案例相结合阶段
自宋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国法律开始向法律技术的完备方向发展,即在审判具体案件时实现司法操作与法律指导思想上的结合。案件成例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得到很大发展,例与律开始相互结合。明、清两代王朝的法律制度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典型代表。
2.特点
(1)基本特点:以皇权为法律的基本渊源,刑法、民法、行政诸法合一,司法行政不分。
(2)鲜明特色:以礼法并用的方式,把“天理、人情、国法”有机融合在一个法律体系之中。
(3)司法与行政关系: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同等级的行政官员同时也是不同管辖范围的司法官员。
(4)古代法律影响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形成了中华法律体系。
古希腊文明VS古罗马文明
3.古代雅典城邦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保民官。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  )
A.民主政治与贵族政治的不同
B.执政官数量不同
C.古雅典更重视法律建设
D.古罗马更重视平民利益
解析:选A 结合史实可知,古代雅典的政治机构中以公民大会为核心,体现了民主政治,而古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以元老院为核心,体现了贵族政治,故A项正确。
4.在雅典城邦最繁荣的时期,公民总数从30 000人降至21 000人。而罗马共和国末期,公民的人数从公元前86年的463 000人,增加到了公元前70年的900 000人。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罗马政治制度比雅典更灵活
B.共和制只适应小国寡民国家
C.罗马不再实行直接民主政治
D.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广泛
解析:选A 雅典民主制下,对公民身份有严格限制,而古代罗马不断地放宽对公民身份的限制,故A项正确;共和制只适应小国寡民国家,表述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罗马共和制下,并非直接民主制,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享有公民权的人数范围的变化,故D项错误。
[深化提能]
古希腊与古罗马两种文明的差异
古希腊 古罗马
文明拓展方式 古希腊通过对外扩张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来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 古罗马通过战争扩展疆域,在继承古希腊文明、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
国家组织形式 古希腊实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古罗马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建立起统一的帝国
体制 古希腊实行主权在民和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 古罗马初期实行贵族共和制,随着对外扩张逐渐转变为帝制
政治文明贡献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罗马法是世界上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现代法律的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