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单元综合
唯物史观的角度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宋代对外贸易中,从东南亚等地进口香料、药材、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从日本进口硫磺、水银、沙金及扇子等工艺品,从高丽进口人参、绫布、文具等。这些物品的进口( )
A.推动了国内民间贸易的发展
B.反映了政府垄断对外贸易的特征
C.满足了特定人群的消费需求
D.促进了传统自然经济的松动
解析:选C 材料涉及宋代的对外贸易,并不能说明推动了国内民间贸易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对外贸易进口的商品种类,无法体现政府垄断对外贸易的特征,故B项错误;据材料“从东南亚等地进口香料、药材、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从日本进口硫磺、水银、沙金及扇子等工艺品,从高丽进口人参、绫布、文具等”可知满足了特定人群的消费需求,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宋代对外贸易进口的商品种类,并不能说明促进了传统自然经济的松动,故D项错误。
2.元代马祖常诗云:“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该诗歌( )
A.记载了一段战争往事 B.表达了对疆土的热爱
C.反映元代中外交流通畅 D.反映元代桑麻质量较好
解析:选C 该诗歌与战争往事、对疆土的热爱无关,故A、B两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元代与波斯的贸易往来,体现出元代中外交流通畅,故C项正确;桑麻是元朝与波斯贸易的商品,材料没有反映出元代桑麻质量好坏,故D项错误。
[深化提能]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启示
1.特点
(1)前期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唐朝以前以陆路交通为主,唐朝时海陆贸易并重,不但有东西陆路交通,而且已开通向东、向西的海路交通,宋、元、明、清时期,陆路贸易地位下降,海路贸易地位日渐上升。
(2)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2.启示
(1)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
(2)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
(3)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4)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两个构建”论断新中国外交的发展
3.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这种模式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即开始学习和借鉴苏联模式,这在当时产生的积极政治影响是( )
A.推动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
B.赢得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各国对新中国的支持
C.促进建国初期工业增长奠定中国重工业的基础
D.使半殖民地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解析:选B 三大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学习和借鉴苏联模式,赢得了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各国对新中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促进建国初期工业增长奠定中国重工业的基础属于经济影响,故C项排除;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与学习和借鉴苏联模式无关,故D项错误。
4.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 )
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
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解析:选A 根据所学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外交思想出自《大学》,这是一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与姿态,故A项正确;“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独立自主,故C项错误;“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其中“开始”一词显然与所学不相符,故D项错误。
[深化提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构建”重要论断的提出,彰显了5 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平外交的核心价值。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了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
中国外交的发展
指导方针 原因 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 “一边倒” 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美国利用台湾和越南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与亚非许多国家建交
20世纪70年代 发展同美、日、欧洲的“一条线”外交 美苏争霸,美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不结盟政策 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认识 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形势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日渐成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