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但不久之后北洋军阀政府建立,实行独裁统治,国民党谋求政党政治的努力遭到镇压而失败。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实行“训政”和“宪政”,但其实质均为一党专政。在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边区政府先后建立起人民政权。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走向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知识梳理(一)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制度建构
(1)共和制的诞生: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②内容: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③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
(1)宋教仁案: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负责组织责任内阁。这威胁到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宋教仁,制造“宋案”。
(2)“二次革命”:“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但很快被镇压下去。
(3)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并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4)1915年,袁士凯复辟帝制,但失败后,北洋军阀陷入混战、割据局面。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政治进程
(1)国民党的“训政”:1928年中国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实行“训政”。但其实质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2)国民党的“宪政”: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3)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企图以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但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
知识梳理(二)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政治建设
(1)各级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
(2)建立: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制定宪法大纲,并推选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3)意义: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2.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建设
(1)中国共产党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2)主要制度
①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会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②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
(3)意义: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3.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建设
(1)内容:在政权建设上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
(2)意义: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4.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知识梳理(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1)初步确立
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2)正式形成
①时间:1954年。
②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遭受挫折:1957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是遭受严重破坏和挫折。
(4)发展完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步恢复,制度建设取得许多重要进展。
(5)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6)1982年宪法: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正式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正式确立这一制度,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2)提出“八字方针”: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3)发展完善
①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并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理论与政策。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1)提出: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发展: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4)意义: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体现。
主题一 南京临时政府初建共和
[析史料实证]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毛泽东
[探究] 毛泽东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和民主性,其革命性和民主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革命性主要体现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上,用资产阶级宪法代替了封建社会的法律,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民主性主要体现在以“主权在民”代替了“主权在君”,同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自由和权利,国家由人治走向法治。
正如宋教仁所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这是孙中山的善良愿望,真可谓用心良苦。但是,在一个民主与法制观念极端淡薄而专制与强权仍在肆意横行的时代,一纸宪法条文终究是难有实际约束效力的。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探究] 孙中山等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临时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这反映出这部宪法有何局限性?
[提示] 带有因人设法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民主原则。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纳萨尼尔·佩弗
[探究] 如何认识材料三中的观点?
[提示] 作者认为辛亥革命及其建立的共和政体以失败而告终,没有触动中国社会的根基,影响有限。作者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为它在中国缺乏实行的社会基础,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治中国的道路。
[明历史解释]
全面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
(2)思想:体现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
(3)内容: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务;确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保证民主共和制度。
(4)评价: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②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③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5)局限性:①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②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
[练经典小题]
1.如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 )
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
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
C.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
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
解析:选C 该漫画寓意是: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表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C项最符合漫画主旨。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你认为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一种观念( )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解析:选B 这句话实质含义是从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表明主权在民而不是在君,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古代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专制传统观念,故B项正确。
3.(2018·浙江11月选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
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制
C.责任内阁制 D.君主制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国务员对总统负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即立法权归议会,议会是权力中心,这些都是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故C项正确。A、D两项都是君主制类型,与题干无关。材料中有临时大总统,但是总统制里的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而不是参议院选举,只向选民负责,故B项错误。
主题二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析史料实证]
……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
——邓小平
[探究] 根据材料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代议制的区别,并分析其作用。
[提示] 区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一院制,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作用:有助于推动国家的兴旺发达。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摘编自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探究] 材料二中的“一党体制”指什么?这一体制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
[提示] “一党体制”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影响:调动了各民主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我们中国……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摘编自李君如《中国人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探究] 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政治协商民主政治的作用。
[提示] 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及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保证了各阶层公民有序地参政议政。
[明历史解释]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民主政治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是当今中国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真实反映。
[练经典小题]
1.毛泽东强调人民政协的作用和性质时讲道:“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材料意在说明( )
A.人民政协已没有存在的必要
B.人大与政协职责应各有侧重
C.政府决定健全民主集中制度
D.国家要放弃多党合作的制度
解析:选B 题干只是在强调人民政协的作用和性质应该有所变化,没有说人民政协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政协不应该成为国家的权力机关,这样可以避免权力的重复、分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没有建立时,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题干应该是在人大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强调人民政协的职责应该有所变化,与人大的职责应该各有侧重,故B项正确;C、D两项材料均没有涉及,排除。
2.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组成情况。此表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会议总代表662人
党派代表 165人
人民解放军代表 71人
团体代表 235人
区域代表 116人
特别邀请人士 75人
A.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全民意志
B.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居于领导地位
D.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是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的
解析:选A 材料列举了参加会议的代表,体现出政协会议的与会人员涉及各个行业,反映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故A项正确;这次政协会议确立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而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国共产党代表居于领导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体现出政协代表的人员构成,体现不出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是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的,故D项错误。
3.(2018·浙江4月选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
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解析:选A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故A项正确;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是1982年宪法,故B项错误;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的是1980年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故C项错误;设立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故D项错误。
一、国民党的“训政”和“宪政”
南京国民政府的结构建立于1928年10月政府的改组中。新政府的蓝图是由孙逸仙(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的讲演和在《建国大纲》中草拟的。政府整个结构的基础,是孙逸仙的训政概念。孙逸仙矢志于民权目标,但他也深信中国民众尚未准备好担负起自治的责任。所以,他曾论断国民革命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军政时期,这时革命党人要依靠军事力量巩固政权。1928年6月占领北京后,国民政府宣告革命的第一阶段完成,此时已进入第二阶段,即训政时期。在这个阶段,革命党,即国民党,代表民众行使国家主权;同时,要在各地训练民众实行自治。通过选举县长、召开县代表大会和制定法律,以便县一级能充分实行自治,这样民众才能受到教育,准备进入革命的第三阶段,即民主的宪政时期。训政表面上的意思是国民党代表民众实行“以党治国”。党治在制度上表现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政治会议被授予的权力。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代表大会短暂的会期除外;在南京的10年,只召开了三次)。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别是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制定党治的指导原则和全面指导党务。中央政治会议是联结党和政府机构的桥梁。虽然它只是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一个下属委员会,但它至少形式上是指导国民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兼有立法和行政职能。作为立法机构,它能创制法规或传达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决定给政府。作为行政机构,它有权向政府提供一般指导和监督政府。于是,从理论上说,中央政治会议对政府的文职部门实际上行使无限的权力。事实上,中央政治会议也是政府权力之所在,因为中央政治会议的主席是蒋介石。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治探索
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区域内,实现了一系列与国民党统治区截然不同的制度与政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了红色政权的阶级本质和组织形式。其第2条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公民,有权“直接选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通史》
[随堂基础巩固]
1.(2019·天津高考)《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道,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解析:选B 从材料“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可以看出这场革命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实现真正的民权,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并不广泛,A项错误。仅从《纽约时报》的一则报道不能判断辛亥革命获得了国际舆论的支持,C项错误。材料体现出这场革命的反封建性质,但没有体现出其反帝性质,D项错误。
2.有学者在谈到民国初期政治乱象时指出,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这些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在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据此判断,该学者认为( )
A.君主立宪要优于民主共和
B.中国急需一场文化改良运动
C.西方教育制度不适合中国
D.学习西方制度必须结合国情
解析:选D 该学者认为不应当照搬西方制度而应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选D项;A、B、C三项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
3.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著名的“五一口号”,其中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方针( )
A.明确了建立新中国的基本路径
B.首次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C.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指明了方向
D.赋予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知,“五一口号”中提出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后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最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方针,这表明该方针明确了建立新中国的基本路径,故选A项;1945年,首次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排除B项;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指明了方向,排除C项;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赋予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排除D项。
4.在“五四宪法”制定时,政协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引发了有关“两院制”的讨论。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据此可知,此后( )
A.政协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
B.政协与人大具有较强互补性
C.人大与政协职能相互转化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待完善
解析:选A 根据材料“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不再代行人大的职能,故选A项;根据材料“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可知其讨论的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问题,没有涉及政协与人大的关系,排除B项;人大是中国的权力机关,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职能不能相互转化,排除C项;根据材料“在‘五四宪法’制定时”,表明还未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D项。
5.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
A.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解析:选A 材料中的“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表明当时我国的法律不完备,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不是有法不依和专制作风,故A项正确,B、C两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6.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立法高峰,通过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多部法律。上述法律( )
①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②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
③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④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1949年到1956年为过渡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①错误;1954年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故②错误;材料中法律的制定,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表明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③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