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 对于现代诗歌的特点,说法有误的是( )
A.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B.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C.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D.每句话字数相等,大致押韵。
2. 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C.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D.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3. 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C.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D.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4. 下面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B.满塘的荷花荷叶,远远望去就像碧波上荡着点点五颜六色的帆,煞是好看。
C.清风吹过,一阵阵花雨飘落下来,山野像铺上了一床彩色的大锦被。
D.一阵微风吹来,河边的垂柳欢快地翩翩起舞。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雨巷》的作者是著名诗人戴望舒写的。
B.冰心眼里,充满纯真童趣的世界才是人间最美的情感。
C.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D.朗读诗歌时,不但要表情自然,而且要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6. 下列对《繁星(一三一)》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明了诗人对于星星和花朵的爱同大海一样。
B.这首诗运用了三个反问句的排比,体现了诗人对于大海的挚爱。
C.这首诗中作者对大海的思念是始终如一的。
D.诗人由波澜壮阔的大海想到了浩瀚的宇宙,想到了繁华世界。
7.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
B.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C.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D.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8. 下列句子没有将颜色描写具体的一项是( )。
A.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B.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的,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C.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D.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颜色都有。
9.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对这节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同的绿色在随风飘动的美。
B.从“突然”这个词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并不是特别喜欢这阵风的到来。
C.“所有的绿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指的是只要是绿都飘动起来了,诗人对这样的场景并不感到欢喜。
10. 判断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繁星(一三一)》诗人从闪闪的星星、芳香的鲜花联想到大海,并用星星、鲜花这些美好的事物来衬托大海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对大海的热爱。
B.艾青的诗歌《绿》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C.《在天晴了的时候》描写了雨后小径上的景色,展现了雨后天地间一派清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景色的喜爱以及对田野中特有气息的赞美。
D.《白桦》的作者是苏联的叶赛宁,这首诗描写了一棵被风雪摧残的白桦树,表现了作者对白桦树的同情。
二、判断题
1. 《繁星》(一五九)中“天上的风雨”指自然界刮风下雨,“心中的风雨”指生活的困难挫折。( )
2. 诗歌《绿》用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的景象,体现了绿是生命的象征。( )
3. 《白桦》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白桦为意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
4. 《在天晴了的时候》全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了雨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勾画了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 )
三、填空题
1.看拼音写词语
fán duō( ) xī gài( ) zhī huī( ) jí zhōng( ) xiāo sǎ( ) méng lóng( ) zhāo xiá( ) jiào liàn(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炫耀(xuán xuàn) 尘垢(hòu gòu) 胆怯(qù qiè) 曝晒(bào pù)
朦胧(róng lóng) 绽放(ding zhàn) 徜徉(cháng táng)晕染(yūn yùn)
3.给下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漫:①水过满,四外流出,漾出来 ②淹没 ③满,遍,到处都是
④没有约束,随意
(1)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2)这个班级纪律散漫,不好管理。
(3)河水漫出河床。
(4)大水漫过桥面。
4. 选词填空。
(1)重叠 重合
①所有的绿,挤在一起, 在一起,交叉在一起。
②对称图形可以完全 。
(2)金晖 余晖
①白桦树在灿灿的 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②夕阳的 透过云霞,洒在江心。
(3)漫灭 磨灭
①人民教师为培育下一代做出了不可 的贡献。
②这些事是永不 的回忆。
(4)寂静 宁静
①林间的 让人可以好好地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
②我们在 的小树林里散步。
5.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不但···而且··· 宁可···也不···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1)《白桦》一课( )使我感动,( )引发了我许多的想法。
(2)( )奶奶离开了我,( )我永远不会忘记她。
(3)( )我们的捐献给了别人快乐,( )这种做法是很高尚的。
(4)( )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帮助别人,( )做损害集体利益的事。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云彩飘过。(扩写句子)
2.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改为陈述句)
3.昨天早上下了一天大雨。(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五、默写
1.月明的园中, ,母亲的膝上。
2.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
3. 心中的风雨来了, 。
4.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5. ,慢慢地抬起他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
6. 诗和音乐一样, 。
7.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 。
阅读理解
(一)炊烟
①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②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③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④早晨,天色往往最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惬意的。
⑤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的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儿里喜欢。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⑥而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抑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傍晚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暮色四起的时候,乡间昏黄的灯光从不同的窗户里透出,伴着徐徐升起的炊烟,的确是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我想,这时的炊烟才是最纯粹的吧。
1.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 )的身姿 ( )的天空 ( )的韵味
2.仿写词语
丝丝缕缕: 、
徐徐升起: 、
3.本文的结构是( )。
A.总-分-总 B.分-总 C.总-分
4.本文是按照( )顺序来描写炊烟的。清晨的炊烟是( )的,中午的炊烟是( )的,黄昏的炊烟是( )的。
5.短文的第⑤自然段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夸张 B.照应 C.对比
6.“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这句话中的“ ”一词,写出了乡村的炊烟不张扬的特点。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
(二)给公交车鞠躬的少年
①周末的黄昏,我乘坐开往市里的公交车回家。公交车上,乘客摩肩接踵,(yǒng jǐ)异常。
②公交车路过位于市郊的第19中学时,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背着书包从前门挤了上来。
③少年的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英语单词。我几乎可以断定,这个孩子是个上初三、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在我的印象里,走在路上还想着背诵英语单词的一定是即将面临重大人生(xuǎn zé)的孩子。
④车内的灯光很暗,只一会儿,少年便无奈的将小记事本放进了口袋,转身背靠在甬道旁边的椅子上。他刚想眯一会儿,忽然有人拉了一下他的胳膊。少年扭头去看,竟是隔着一排座上的一位老先生。老先生个子不高,头发灰白,脸上长满了老年斑。老先生冲少年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来。少年一脸惊喜,快速地挤了过去。老先生站起身,把座位让给了那个少年,然后自己向后车门挤去。
⑤汽车继续向前走,人群沉默着,只有车厢里的喇叭偶尔提醒着大家上下车,下一站又将到哪儿。
⑥少年也许是太累了,小小的脑袋靠在窗玻璃上,不一会儿,竟然睡着了。那一刻,我真的替那少年庆幸,庆幸他能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
⑦窗外华灯初上。马路上,一辆辆大大小小的汽车像一群群等待迁徙的甲壳虫,步履维艰却秩序井然地在如流的车道上行驶着。
⑧过了半个多小时,车子终于驶进了市区,人们陆陆续续地下车,车厢里渐渐松了许多。
⑨我正盘算着晚上吃点什么,突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从旁边的人行横道上横穿过来。司机眼疾手快,猛地向右打了一下方向盘,巨大的惯性使毫无防备的人群齐刷刷地向左倒去,车厢里本能地发出一阵惊叹。
⑩车里的喧哗惊醒了昏睡中的少年,少年下意识地睁开眼,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不再睡觉,而是把头扭向了窗外。
又过了几站,少年站起身往外走,看上去像是要下车了。然而,少年并没有挤到车门口,而是愣愣地瞅着车门旁边,脸上写满了惊讶。
顺着少年的目光我看到那个刚才给少年让座的老先生竟然还在车上!原来,老人并没有下车,而是一直站在了后门旁边。
下车的人群推拥着少年向前,路过老先生身边,老先生轻轻地冲少年笑了笑。
车门关上了。这一刻,少年感到由衷地敬佩,站在路边的少年如梦初醒般冲着发动的车子深深地鞠了一躬。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①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②眼力好,动作快,形容反应敏捷。
③好像刚从梦中醒来。
2. 看拼音写词语
(yǒng jǐ) (xuǎn zé)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迁徙( xí xǐ ) 喧哗( huà huá )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老先生的 描写,说明老先生 。
5.从文中找出表现少年心情的词语。
①老先生冲少年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
②少年看到老人并没有下车,而是一直站在了后门旁边。( )
③少年下车,路过老先生身边,老先生轻轻地冲少年笑了笑。( )
6.下面关于神态描写说法对吗?判断正误。
①“少年一脸惊喜,快速地挤了过去。“剧中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少年以为老先生要下车了,那么就有座位了,他很高兴。( )
②“老先生微微地冲少年笑了笑”是神态描写,写出了老先生对少年的感谢。(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