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4 16:1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若不明白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可说就不懂得中国史。
——钱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以某种特定的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特征的政治体制来实现社会治理的。
每个国家的政治体制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2.了解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
——《礼记·礼运》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
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自主学习】
请阅读课本,找出先秦时期主要的政治体制。
外 服
内 服  
外 服
外 服
商——内外服制度
西周——1、贵族等级分封制:

大夫

天子
诸侯
同姓贵族
异姓功臣
旧贵族
《纲要》上回顾:
(1)含义
(2)目的
(3)对象
(4)积极影响
(5)消极影响
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小宗
小宗
小宗

大夫

天子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
诸侯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纲要》上
回顾:
(1)目的
(2)核心
(3)作用
1、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自主学习】
材料1:商朝的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部落)管辖的地区。商王对外服即附属国(部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部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拥有很大自主权。
——摘编岳麓版必修一
材料2: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周王-诸候-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摘编岳麓版必修一
根据材料分析,商、周时期政治体制的特征。
——贵族政治
1、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制度的
夏朝:世袭制
商朝:内外服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中国先秦时期政治体制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严格的等级制度。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原始民主传统
——贵族政治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在当时对巩固国家政权、扩大统治范围,都起了重大作用,发挥了显著效能。但作为早期政治制度,它也有其无法避免的弱点和弊端。到东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在此基础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史记·秦始皇本纪》
1、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大一统国家制度由此开始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矛盾:皇权vs相权)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vs地方)
【历史解释】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1)皇帝制度
2、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措施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3)地方制度:郡县制
(4)文书行政
【自主学习】
请阅读课本,总结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三公
九卿
副丞相
图籍文书
监察百官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军务
(虚有其位)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官员产生官员权利
与中央关系
历史作用
相同点
郡县绝对服从中央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按地域划分
世袭;
由皇帝任免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建立基础
不同点
一定时期内发挥积极作
用,但易发展成割据势力
有封地
只有俸禄无封地
血缘关系
最大不同
废分封、置郡县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特征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基本原则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但郡县制下,地方听命于中央,缺少独立性。
【课堂探究】
1.中央行政制度——皇权与相权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制度的演变
【自主学习】
请阅读课本,依据时间轴,找出历代中央行政中枢体制的演变。
1.皇权与相权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自主学习】
皇帝制 内朝 尚书台 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 中书省 废丞相 设立
三公九卿制 参知政事 设内阁 军机处
秦朝 西汉 东汉 魏晋 隋唐 北宋 南宋 元 明朝 清朝康乾
前221 前202 一 三 五 六 七 十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七 十八 1840年
世纪 世纪 世纪 世纪 世纪 世纪 世纪
请阅读课本,依据时间轴,找出历代中央行政中枢体制的演变。
皇 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中(内) 朝
外 朝
有事上报
执行机构
决策机构
出身低微
亲信侍从
西汉晚期后,
中朝尚书的增大
东汉:刘秀将尚书台
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魏晋:逐渐形成三省制
皇帝(皇权至上)
尚书省
执行机构
中书省
决策机构
门下省
审议机构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起草诏令
封驳审议
负责执行
三省六部制
运行:中书——门下——尚书——六部
回顾:
名称职责、
特点、
运行、
评价
皇 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枢 密 院






中书门下
军政
行政
财政
不参与政事
不参与政事
宋:二府三司制
三 司
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
2)职权分散,效率低,“冗官”
皇 帝
中书省












元代只设中书省,相权加强
明代废丞相,亲掌六部
皇 帝












皇 帝












明 朝:
废丞相、亲自掌管
殿阁大学士
明太祖:位低权轻
明成祖设立,无决策权
内 阁
1.皇权与相权
二、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材料1: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古代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中央行政体制如何变化?
说明: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地方行政制度——中央与地方
二、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5至6页,简单填写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秦 西汉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明 清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朝代  中枢权力  地方制度  演变趋势

西汉 东汉 魏晋 隋唐 宋 元 明 清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朝代  中枢权力  地方制度  演变趋势
秦 三公九卿 郡县二级
西汉 中外朝 郡县+郡国并行 东汉 尚书台 州郡县 魏晋 州郡县 隋唐 三省六部 隋:州县 唐:道州县 宋 二府三司制 改道为路,路州县 元 中书一省 行省—省路府州县多级 明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 清 军机处 省府县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1、皇权与相权: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乃至废除。
2、中央与地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日益强化,中央战胜了地方。
朝代 地方行政体制
郡县制时代
州制时代
道路制时代
省制时代
秦汉时期
郡县两级制
(郡国并存)
东汉晚期、
魏晋南北朝
州郡县三级制
唐宋时期
道州县或路府县三级制
元明清
省路府州县多级或省府县三级制
三、两汉之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君主专制主义);
2、人治高于法治(官僚政治浓厚);
3、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
4、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矛盾贯穿始终;
材料一: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张传玺
材料二: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官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材料一: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张传玺
材料二: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官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