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综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综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4 15:1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
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
2.“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3.唐太宗曾对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对唐太宗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中书、门下之间在运作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
B.中书与门下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C.中书与门下相互制约,可抑制宰相权力的膨胀
D.中书、门下之间易相互扯皮,降低行政效率
4.宋初,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而是由皇帝差遣的“知制诰”(或临时差遣的“权知制诰”)负责起草。这一变化(  )
A.精简了官僚机构 B.理顺了职官权责
C.削弱了宰辅权力 D.提高了行政效率
5.“(清代)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抄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也。”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  )
A.防止了大臣专权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取代了内阁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6.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
A.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存在民主泛滥弊端 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7.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有人认为,英国国王从此开始被套上“紧箍”。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当选后应宣誓或誓愿如下:“我郑重宣誓(或矢言)我必须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我最大的能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国会和联邦法院对总统负责
C.英美两国的政体都是通过颁布宪法来确定的
D.美国联邦共和制比英国君主立宪制更为优越
8.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联邦政府的组成
B.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
C.联邦法律至上
D.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
9.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德国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
A.法制化 B.渐进性
C.普选制 D.反封建性
10.《帝制的崩溃 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一文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  )
A.三权分立 B.责任内阁制
C.总统制 D.民主共和制
11.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12.下图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中央国家机构组织,它所体现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  )
A.国家民主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摘自《朱子语类》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8分)
14.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根据地的各级领导机关非常重视乡政权的建设,乡工农代表会议设立了经常的或临时的各种专门工作委员会,这种委员会的参加者都是不脱产的群众中的积极分子。……红色政权通过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把工农群众的优秀代表选拔到各级政权机关,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政权机关的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即中国共产党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人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由人民选举产生,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是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信仰、党派、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摘编自陈先初《从三三制看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材料三 一种民主模式的相对优缺点,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多元性、种族分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革命根据地是如何加强政权建设的?(3分)
(2)材料二中“三三制”政权的组成体现了什么特点?这一政权的建立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并依据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史实举例说明。(5分)
参考答案
1.解析:选C 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周王室的安全,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扩张疆土,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才形成分裂割据局面,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初期状况,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足以容其民”“自守”等信息可以看出分封制对诸侯国领土有一定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的政治状况,与小农经济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2.解析:选B 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贵族世卿世禄,有很大的自主权,形成周王和地方贵族共治局面,称为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皇帝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废除了世卿世禄,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这被称之为封建官僚政治,故B项正确。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分裂到统一的变化,故C项错误;西周世卿世禄不能理解为地方分权,故D项错误。
3.解析:选A 材料“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说明中书、门下由于个人私怨失去了应有的功能,故A 项正确;“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说明决策效率低下,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对宰相权力制约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中书、门下之间易相互扯皮之事,故D项错误。
4.解析:选C 宋代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是宰辅,题干中“中书舍人”除特命外,其起草诏令一责由“知制诰”负责,可见宰辅的起草诏令一职被“知制诰”取代了,“削弱了宰辅权力”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精简了官僚机构”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理顺了职官权责”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5.解析:选B 材料信息反映了清代军机处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这种保密制度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B项。
6.解析:选C 由题干“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等信息可知雅典民主制存在弊端,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雅典民主制的积极合理的认识,与题意相反,排除。
7.解析:选A 由材料及所学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英国国王逐渐成为“虚位君主”,故A项正确;“国会和联邦法院对总统负责”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C项所述并不是两者的共性,且说法是错误的,排除;“优越”之说错误,故D项错误。
8.解析:选D 题干材料主旨是人民主权,联邦政府属于政府组织形式,故A项错误;“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属于中央政府行使权力方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联邦法律至上”没有体现“人民主权”,故C项错误;题干中“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体现民主的原则,故D项能够佐证材料观点。
9.解析:选A 由题目中的信息“通过《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可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具有法制化的特点,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10.解析:选B 抓住题中关键信息“量身定做”可判定此约法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而颁布的,在责任内阁制下,总统颁布命令,须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由此限制了袁世凯的权力,故B项正确;总统制下,总统权力大,不能发挥“枷锁”作用,故C项错误;三权分立和民主共和制都不能充分限制袁世凯,故A、D两项错误。
11解析:选D 1954年,第一部新中国宪法已经颁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故A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的时间是在1949年,故B项错误;政协是各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而非联合执政机构,故C项错误;1949年政协制度初步建立时,政协代行人大职能,而从“协助国家机关”可以看出,政协职能已经转变,故D项正确。
12.解析:选C “国家民主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题图中没有反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信息,故B项错误;题图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居于最上方充分说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13.解析:第(1)问,需要了解三省六部的职能,并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第(2)问,从材料三中戴胄用“法”来规劝唐太宗,可知唐初君主至少受到当时大臣和法律的制约。回答特点时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三省长官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三省长官和君主之间的关系。
答案:(1)包含了中书省、门下省大臣和皇帝的意见。交给六部中相关部门去执行。
(2)唐代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了君权独尊;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
14.解析:第(1)问,直接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注意把“三三制”放在抗日战争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说明其广泛性、民主性及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作用从有利于抗战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分析。第(3)问,材料的观点很明显,即民主政治要适合国情,可用新中国重大政治体制的史实论证。
答案:(1)措施:设立专门机构;吸收群众参与政权管理;实行平等的选举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
(2)特点:广泛性;民主性;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
影响: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了各阶层民众的抗日积极性;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
(3)观点:民主制度要适合本国国情。
举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