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公元前150年左右,罗马法庭在对面临死刑的公民进行判决时,通常采用拖延审判的办法,以使罪犯远离罗马,估计他到达安全地带以后,才宣布禁止该罪犯返回罗马,死刑实际变成了流放。这反映了罗马法( )
A.法治理念遭到破坏 B.司法原则以人为本
C.维护罗马公民特权 D.法律条文不够严谨
2.《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奴隶法,同时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对他人冒犯这一部分规定;法典肯定了妇女继承遗产的权利;由于奴隶的反抗斗争才不得不写上释放奴隶的条文。这表明《查士丁尼法典》( )
A.推动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B.既具有保守性又具有进步性
C.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D.其制定打击了守旧贵族势力
3.约公元前150年,《阿梯钮斯法》中规定:不论什么被偷的东西,对它们的追索权都是永久性的。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第8表第17条关于盗窃物不能以时效取得的禁令。这反映出( )
A.罗马法不断完善
B.《十二铜表法》存在野蛮性
C.古罗马依法治国
D.古罗马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4.罗马法《学说汇纂》中记录这样一个案例: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了罗马法的具体原则是(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谨慎履行契约
C.公平、公正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公元前287年,罗马通过了霍腾西阿法案,法案规定平民会议所制定的法案,不管元老院是否批准,对国家都具有约束力。从此,平民会议成为具有立法权的人民会议,平民获得了可以担任各种官职的权利。这说明在当时的罗马( )
A.自由民内部的关系得到调整
B.平民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C.贵族和平民的法律地位平等
D.平民会议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6.光荣革命前,英国海外贸易经营权历来由国王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光荣革命后,各公司纷纷请求议会通过法案予以确认。1690年,哈德逊湾公司宣布:“不管以前无执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这反映出光荣革命( )
A.推动了法律地位的提高 B.剥夺了国王的行政大权
C.使议会获得完全立法权 D.提升英国商人国际地位
7.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延续了13世纪《大宪章》中“法律至上,有限王权”思想。“有限王权”是指在《权利法案》下,英国国王仍然拥有( )
A.行政权 B.立法权
C.财政权 D.司法权
8.1804年3月21日是法国人忧喜交加的日子:刚颁布的《拿破仑法典》规定了法国人享有的民事权利,但已婚妇女仍未有公民权。对这部法典比较确切的评价是( )
A.进步意义大于缺陷 B.歧视妇女一无可取
C.因有局限无法实行 D.长久实行没有改变
9.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三条规定:“士兵在和平时期,非经房主许可不得驻扎于任何民房;在战争时期,除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外亦不得进驻民房。”其基本精神是( )
A.严明军队纪律 B.维护法律尊严
C.保护私有财产 D.协调军民关系
10.恩格斯在《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在中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成为一种同它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封建教阶制的宗教。”恩格斯意在说明基督教(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的需要
B.是封建王权统治的精神支柱
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D.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11.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的是( )
A.整顿教会拓展势力
B.组织十字军东征
C.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
D.教权高于王权
12.为了维持自己的特权地位,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
A.大力宣扬王权和神权都来自天主教会
B.组织十字军侵略近东地区
C.将《圣经》解释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D.为社会成员制定行为准则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 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 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4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吕刑》。春秋时期出现了《刑鼎》《刑书》《竹刑》,战国时期魏文侯命李悝制定《法经》,秦朝时被发展为《秦律》,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命萧何参照秦律制作了《九章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其中曹魏的《新律》和北朝的《北魏律》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公元5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英国生活着盎格鲁—撒克逊人,到7世纪初,先后建立起7个国家。现在保留下来的早期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法律碎片本质上都是习俗,尤其是百户法庭和郡法庭,都宣称习惯法的裁决是从习俗中产生的,这种习俗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所具有的弹性和可接受性。大部分的法律与商业财产的变动有关。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被他的邻居认定有罪时,他将通常受到若干经济惩罚,同时还需上缴给政府一定的罚款。如被他人杀死,则罪犯必须按照法律赔偿被杀者人身估计价值。具体的数目则由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一个国王的估计价值是30 000先令,大主教为15 000先令,一般主教为8 000先令。百户法庭每月至少开庭一次,判决应该通过百户区所有自由民的同意。法庭可以根据他人保证宣告被告无罪,条件是必须找12个亲戚或关系密切的邻居来为他的誓言作证。10世纪国王阿尔弗雷德统一英国,发布三个法令,但是否能得到执行,还是有赖于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同意。当然这种原始的法治传统观念发展成英国的普通法,再转化到现代英国的司法体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和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法制建设的主要区别。(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和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法制建设所产生的共同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庭处理死刑案的方法,无法体现出罗马法庭违背法治理念,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死刑公民的宽容的特别处理方法,与以人权为根本的司法原则无关,故B项错误;罗马当时实行的是公民法,材料内容是对罗马公民的特殊待遇的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法庭对罗马公民的维护,罗马法律不够完善严谨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2.解析:选B 《查士丁尼法典》的部分内容,不能反映出推动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故A项错误;《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奴隶法,具有保守性,但也保障人身权、继承权,又具有进步性,故B项正确;C、D两项材料无法反映,排除。
3.解析:选D 从材料“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可知没有出现新的发展变化,不属于罗马法的完善,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关于盗窃物的规定是文明合理的,不具有野蛮性,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关于盗窃物品的内容,没有体现出古罗马依法治国,故C项错误;盗窃物可以被永久的追回,可知是保护物品所有者的权利,即保护私有财产,故D项正确。
4.解析:选B 该案例不是泛泛空谈“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而是在这个前提下,判决如何弥补私有财产的损失,故A项错误;“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判定洗衣人要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都是根据契约,故B项正确;C、D两项过于空泛,并不是具体的原则,且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5.解析:选A 从材料中平民获得了可以担任各种官职的权利可知,平民地位上升,自由民内部的关系得到调整,故A项正确;平民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说法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平民获得了可以担任各种官职的权利并不等同于贵族和平民的法律地位平等,故C项错误;当时最高的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故D项错误。
6.解析:选A 材料反映的是光荣革命前是国王颁发经营权,革命后是议会通过法案确认,体现了光荣革命推动了法律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光荣革命没有剥夺国王的行政大权,只有立法权、军权、司法权、税收权受议会限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议会获得完全立法权,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英国商人经营权的法律化,与国际地位的提升无关,故D项错误。
7.解析:选A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但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内阁和政府,故A项正确;《权利法案》中规定议会拥有立法、财政和司法权力,故B、C、D三项错误。
8.解析:选A 《拿破仑法典》虽然有歧视妇女的规定,但它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范,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民法产生深远影响,具有进步意义,故选A项。
9.解析:选C 题干反映了美国宪法对于士兵不得驻扎于任何民房的情况予以了规定,因为民房是私有财产,其基本精神是保护私有财产,故C项正确。
10.解析:选A 依据材料“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成为一种同它相适应的……宗教”分析可知,A项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说法片面,排除。
11.解析:选D 11世纪末,天主教会内部进行了改革运动,首先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12世纪初又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天主教会组织十字军对近东地区发动了近两个世纪的侵略战争,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2世纪末,教皇挑起西欧各国国内叛乱,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是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结果,不是措施,符合题意。
12.解析:选C 解答本题时,注意对“思想控制”的理解。天主教会牢牢控制着《圣经》的解释权,利用天主教教义麻痹全体居民的思想,以维护自己的特权,故C项正确。
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和材料二“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察举制度”“构建起……官僚队伍”等可以得出罗马帝国和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相同点: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和材料二中“实施统一制度、法令”“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等信息,可以归纳出两者的不同点。第(2)问,要以治理为中心进行发散性思维,从对国家统一、民族认同、思想统一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其对后世国家治理模式的影响。
答案:(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为明显。
(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
14.解析:第(1)问,中国古代法制建设,根据材料一“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吕刑》……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可以归纳为重视成文法典的制定;君主自上而下强力推行;根据材料一“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可以归纳为强调刑罚;根据材料一“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可以归纳为司法审判程序严格,注重证据事实;结合所学,可以归纳为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法制建设,根据材料二“现在保留下来的早期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法律碎片本质上都是习俗……这种习俗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所具有的弹性和可接受性”可以归纳为本质为习惯习俗法;根据材料二“大部分的法律与商业财产的变动有关。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被他的邻居认定有罪时,他将通常受到若干经济惩罚,同时还需上缴给政府一定的罚款”可以归纳为注重经济惩罚;根据材料二“百户法庭每月至少开庭一次,判决应该通过百户区所有自由民的同意……但是否能得到执行,还是有赖于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同意”可以归纳为民众自下而上影响法制建设;司法审判随意性较强;保留着原始遗风。第(2)问,从维护社会稳定、公平和正义、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以及对近现代法制建设影响的角度来回答。
答案:(1)中国古代:重视成文法典的制定;强调刑罚;君主自上而下强力推行;司法审判程序严格,注重证据事实;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
英国:本质为习惯习俗法;注重经济惩罚;民众自下而上影响法制建设;司法审判随意性较强;保留着原始遗风。
(2)影响: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公平和正义;为近现代依法治国提供了借鉴;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