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他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历史学家评价的这一历史人物是( )
A.秦始皇 B.张骞
C.汉武帝 D.班超
2.中国邮政在21世纪初曾发行一套《丝绸之路》邮票,其中一枚主题是千年帝京(右图)。该枚邮票最佳首发地应在( )
A.北京 B.西安
C.罗马 D.伊斯坦布尔
某文献记载:“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该文献评述的是( )
A.唐蕃和亲 B.开元盛世
C.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D.唐蕃会盟
4.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以此为鉴,唐太宗采取了( )
A.互利互惠的对外政策 B.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C.为国理财的经济政策 D.求贤纳谏的人才政策
5.据研究显示,17世纪和18世纪美洲约有81 000吨白银运到欧洲,而这些白银中大约一半又转手到亚洲,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另外,甚至有高达25 000吨白银是从美洲直接通过太平洋运到亚洲,而这些白银的大多数也最终流入中国。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中国( )
A.传统工艺领先世界 B.对外贸易居于优势
C.贸易环境相对宽松 D.民间贸易发展迅猛
6.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勇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
A.抵抗侵略 B.祖国统一
C.民族团结 D.中外交往
7.清朝时期,西藏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这表明金瓶掣签制度( )
A.主要是为了明确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的平等地位
B.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D.划分了达赖、班禅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区域
8.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东南: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西南: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西北: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侵略与反抗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9.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始终在不断巩固和发展。下面表格内容能充分说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
时期 机构
西汉 西域都护府
唐朝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清朝 伊犁将军、行省
A.西藏 B.库页岛
C.新疆 D.南海
10.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严控对外联系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避免海难发生
11.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这体现了( )
A.宗法制度的变异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
12.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到中国朝见乾隆皇帝。当马戛尔尼炫耀地展示他带来的地球仪时,满朝大臣看到“日不落帝国”居然占据了地球仪上那么大块的地方,他们感到的不是疑惑,而是愤怒:怎么能把天朝大国画得这么小!这表明清廷官员( )
A.对世界的发展变化一无所知
B.已经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现状
C.对西方工业文明持排斥态度
D.对英国的侵略野心缺乏警惕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大一统”》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的表现。(5分)
(3)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摘自《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于国事,尽诚于神明乎!
——摘自《天妃之神灵应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3分)
(2)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2分)
(3)根据材料,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2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5分)
参考答案
1.解析:选B 据题干“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的信息可知,历史学家评价的历史人物是张骞,故选B项。
2.解析:选B 邮票是“丝绸之路”,其首发地是长安,即现在的西安,故选B项。
3.解析:选A 根据题干材料中提到的“贞观十五年”,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故材料中评述的是唐蕃和亲的意义,故选A项。
4.解析:选B 据材料可得唐太宗改变了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认为应以“德泽”来对待少数民族,说明他主张推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故B项正确。
5.解析:选B 材料没有涉及中国输出商品种类,故A项错误;材料“这些白银中大约一半又转手到亚洲,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大多数也最终流入中国”,反映出中国对外贸易居于优势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出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地位,没有体现贸易环境,也没有强调民间贸易,故C、D两项错误。
6.解析:选D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1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图2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图3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图4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东非各国人民的友好来往。所以这组图片最恰当的主题是中外交往,故选D项。
7.解析:选C 根据题干信息“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可知,清朝的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的监督和任授权力,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驻藏大臣,故A、B两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是对金瓶掣签制度的解读,没有划分达赖、班禅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区域,故D项不符合题意。
8.解析:选B 从资料卡片内容看,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台湾、西藏和新疆的统治,其目的是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选B项。
9.解析:选C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唐朝在西域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由此可见,表格内容能充分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C项符合题意。
10.解析:选A 清朝前期厉行“海禁”政策的目的是断绝沿海民众与海上抗清力量的联系,故A项正确;鸦片走私开始于清后期,故B项错误;“敢出界者斩”是控制国人出海,不是西方思潮的传入,故C项错误;“避免海难发生”不是“海禁”政策的目的,也无法避免,故D项错误。
11.解析:选B 新疆军、民分治,而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拥有广泛权力,两者殊途同归,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B项。A、C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材料没有体现,均排除。
12.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清朝统治者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无所不有,所以地图相应的要大,体现了清朝统治者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故A项正确。
13.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可知是秦朝统一全国,其影响主要从政治角度分析。第(2)问,简单列举主要史实即可。第(3)问,从秦统一全国和材料二中的“中国之一统”可归纳出主题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1)历史事件: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影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其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2 000多年,影响深远。
(2)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1727年,清雍正帝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区事务。(平定准噶尔叛乱,稳定西北边疆;伊犁将军的设置,对达赖、班禅的册封等史实亦可)
(3)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
14.解析:第(1)问,应首先从材料一中概括,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补充。第(2)问,由材料可知,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为明朝的国力强盛和造船业的发达。第(3)问,要注意概括归纳,从材料一中涉及的人数、船只大小和数量可得出规模大的特点。并由材料二前两句话归纳。第(4)问,从主动行为、历史地位、文化交流等方面评价。
答案:(1)寻找建文帝;弘扬国威;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国力强大,造船等手工业发达。
(3)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
(4)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航海活动的先驱;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