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图“卡诺莎之辱”表现的是,中世纪的欧洲,一国之君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这反映了( )
注释: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
A.国王需要到教皇门前祈祷
B.欧洲国王的权力受教皇制约
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欧洲的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
2.之所以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其依据不包括( )
A.改革中《圣经》被译成当地文字,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改革中的“教随国定”原则,有利于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C.改革过程中出现多种派别,而且提出的新教思想千差万别
D.宗教改革运动中,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政治权力得到了加强
3.在中世纪后期,欧洲各个地区基本拉平的社会经济状况被拉开差距,地区之间出现反差,并形成竞争。那些已经形成民族国家的地区比尚未形成民族国家的封建领地在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其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比封建领地文化繁荣
B.国家比封建领地树敌较少
C.国家比封建领地凝聚力强
D.国家比封建领地制度先进
4.1533年,国王亨利八世禁止英格兰教会向教廷交纳岁贡。次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从长远的视角来看,这一事件对英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
A.推动英国成为民族国家 B.加剧了英国的宗教矛盾
C.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 D.完善了英国的宗教思想
5.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一些作家开始用法语进行写作,并且用法语翻译古典作品,使得法语从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1539年,弗朗索瓦一世颁布“维莱—科特雷敕令”,规定在法兰西境内必须用法语来书写法律文书。上述现象( )
A.标志着法国成为民族国家
B.推动了法国民族语言形成
C.使法国引领文艺复兴潮流
D.使法语成为法国唯一语言
6.有学者认为:为了保护跨国贸易这种经济活动,欧洲的国王必须强化本国的秩序,负责修筑本国范围内的道路、桥梁,同时还必须负责处理商务纠纷。这些都要求国王必须采取措施集中其领土内的资源,以满足国际性物流所需要的条件。随着这种权力的增强,近代国家观也逐渐清晰起来。材料旨在说明( )
A.国际贸易的发展催生民族国家意识
B.国王保护国际贸易是为了民族独立
C.没有国际贸易就没有欧洲民族国家
D.国际贸易成为欧洲进步的主要因素
7.格老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认为:战争的发生原因唯有与同产权、个人权利以及其他所有权的法权保障有关时,战争的正义性才凸显出来。正义的战争不但是人世间所需要的,而且也是世界和平的支撑。据此可知格老秀斯的战争观是( )
A.反对一切战争 B.支持正义战争
C.战争不可避免 D.战争永恒存在
8.《非战公约》的签订是一战后维护和平的尝试,但《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这主要是因为( )
A.《非战公约》对列强根本毫无约束力
B.列强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为其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C.《非战公约》不尊重和平
D.《非战公约》没有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9.下列对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B.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这一体系带有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
D.维护了世界长期的和平与稳定
10.从机制上看,国际联盟制止战争、制止侵略的宗旨成为空谈的主要原因是( )
A.国联成员国并非真心维护世界和平
B.德国等具有发起战争危险的国家参与
C.国联行政院的权力过大
D.国联代表大会和行政院决议坚持“全体一致”的原则
11.二战后,盟国在东京设立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在纽伦堡设立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审判。对德日两国的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律依据是( )
A.《凡尔赛和约》 B.《国联盟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非战公约》
12.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两个最大的国际组织。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
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
B.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
C.成员国都包括了所有大国
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 (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材料二 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此项为满洲而设之自治制度,拟仅施行于辽宁(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材料三 《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互不侵犯的原则。然而,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
(1)材料一中,国际联盟提出哪些维护和平的原则?结合材料一、二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6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诺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大会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大会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一致通过;行政院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国一致通过,如发生盟约所禁止的战争时,行政院可就制裁提出建议。
——摘编自于琳琦《国际联盟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宗旨的共同之处。(4分)
(2)与联合国相比较,国际联盟在组织和表决程序方面存在哪些缺陷使其宗旨难以实现?(8分)
参考答案
1.解析:选B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势力不断扩大,利用各种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题干材料充分反映了王权受教权的制约,故选B项。
2.解析:选C 欧洲宗教改革中出现新教派别数量较多与教义的千差万别,这些都与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无关,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故均不符合题意。
3.解析:选C 民族国家的人民在同一个政府的统治下经历各种事件,培养起相同的情感,形成共同的身份认同,因此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这是民族国家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
4.解析:选A 英国《至尊法案》颁布之后,英国完全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从而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长远的视角”和“最大影响”这两项要求,故均排除。
5.解析:选B 用法语写作和强制使用法语来书写法律文书,强化了法语作为共同民族语言的地位,因此有利于法国民族语言的形成,故B项正确。
6.解析:选A 材料表明国王为保护国际贸易所采取的措施增强了国王的权力,同时催生近代国家观,由此可以推断出材料主旨是国际贸易的发展催生出欧洲的民族国家意识,故A项正确。
7.解析:选B 材料中格老秀斯认为世界需要正义的战争,因此可以判断出他支持正义的战争,故B项正确,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
8.解析:选B 《非战公约》签订的同时,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这就是随时准备找借口不履行这一条约,故选B项。
9.解析:选D 这一体系建立在一战后帝国主义新的力量对比的基础之上,它内部充满着种种矛盾。因此,它必将随着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必将随着各种矛盾的激化而走向解体,它不可能长期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0.解析:选D “从机制上看”是解答的关键。A、B两项不准确,也不符合“机制”的题意要求;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盟约规定的“全体一致”的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和战争的可能性,故选D项。
11.解析:选D 《非战公约》确认了在国际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互不侵犯的法律基础,为二战后国际法庭对德、日战犯审判提供了法律依据,故选D项。
12.解析:选D 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但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故A项错误。联合国初期被美国所控制,但国联被英法所控制,故B项错误。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故C项错误。只有D项是二者的共同点。
13.解析:第(1)问,需要注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从事战争者……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概括出维护和平的原则;从材料二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书的内容说明维护和平的虚伪性。第(2)问,从材料三中“欧美盛行‘和平主义’”“欧洲政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等关键信息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及评价。
答案:(1)原则:集体安全,经济制裁。评价:国际联盟对维护和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李顿调查团主张“满洲自治”来看,国联未能有效地制止侵略、维护和平。
(2)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盛行,欧美政治发展的需要。原因: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各自的“保留条件”,成为以后战争发生的隐患。
14.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诺不从事战争之义务”和联合国的宗旨分析得出两者都主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各国友好关系,防止战争。第(2)问,从组织方面看,据材料中“国际联盟大会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行政院“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得出大会和行政院职能分工不清,不利于解决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联盟成立后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美国、苏联长期没有加入国联,这不利于国联在国际上的影响,而联合国一开始就是由大国参加,有自己的军队“联合国军”,国际联盟没有自己的军队,不利于其维护世界和平的行动。从程序方面看,据材料中国际联盟“大会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一致通过”“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国一致通过”可知加大了决策和执行的难度,故导致国联的宗旨难以实现。
答案:(1)共同之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各国友好关系,防止战争。
(2)组织方面:美、苏等大国长期没有加入国联,削弱了国联的影响力;大会和行政院职能分工不清,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没有直接指挥的军事力量,无法有效展开维护行动。
程序方面:国联大会的决议需要一致通过,造成决策困难;行政院决议需一致通过,没有强制执行决议的权力,缺乏执行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