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盐检测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章盐检测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3 21:4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章《盐》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氦气 B.水 C.氯化钠 D.金刚石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偏弱酸性原因:SO3+H2O=H2SO4
B.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C2H5OH+3O22CO2+3H2O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NaHCO3+HCl=NaCl+CO2↑+H2O
D.工业上用熟石灰制烧碱:Ca(OH)2+2NaNO3=Ca(NO3)2+2NaOH
3.硝石是主要含KNO3的天然矿物,历史上《本草经集注》中对硝石有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下列有关KN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化合物 B.可用作复合肥料
C.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D.其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的溶解度
4.下列物质既能跟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 ④Al
A.①②③④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FeSO4溶液(CuSO4) 加入过量Fe粉、过滤
B CaO(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O2(CO) 通入适量氧气、点燃
D 盐酸(硫酸) 先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再过滤
A.A B.B C.C D.D
6.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A.向pH=12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
D.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7.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名,属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生石灰 熟石灰 消石灰 B.冰 干冰 可燃冰
C.烧碱 苛性钠 火碱 D.石灰石 熟石灰 大理石
8.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其主要成分是K2CO3,它属于(  )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9.下列关于碳酸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实验室常用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
C.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D.石灰浆粉刷墙壁,“出汗”后变成碳酸钙
10.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
B.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食品
C.小苏打可用于培制糕点
D.碳酸钾可用作化学肥料
11.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
A.KNO3 B.NH4NO3 C.CO(NH2)2 D.Ca(H2PO4)2
12.某pH=1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Na+、Ba2+、NO、X,则X可能是
A.Cu2+ B.Cl- C.H+ D.SO
13.硝酸铵(NH4NO3)是一种高效化肥,它属于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二、简答题
14.化学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开展“使用农药、化肥‘利’与‘弊’”的辩论,请你从化学的角度各说出一个观点。
(1)“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NO2为红棕色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可用NH3将NO2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问题:
(1)如图一氨气的制备。实验室采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碱石灰是NaOH与CaO的混合物。
①指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X ___ 。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图一中的 ___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
②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图一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___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如图二NH3与NO2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二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试回答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 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 ①Y管中 ___ ②反应的方程式 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再打开K2 ③ ___ ④ ___
三、推断题
16.由H、C、O、Na、Ca五种元素组成的A~F六种常见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E是实验室常用的溶剂(“-”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___________;
(2)D的俗名:___________;
(3)F的化学式:___________;
(4)写出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7.已知 A—F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E 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F 由两种元素组成,A、B、F 为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 B、C 为同类别 的物质。请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 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图中反应条件, 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______。
(2)写出 C 与 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18.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中,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
(2)向固体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
(3)向滤液B中通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还含有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
四、实验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现象,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又做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
(1)实验一: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小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得到了小组其他同学的认同.
(2)实验二:小组同学将实验一做了改进,将注射器1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拧紧瓶盖的软塑料瓶中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再将注射器2中的氯化钡溶液注入瓶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又提出了新问题:实验二软塑料瓶内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a.氯化钡溶液呈中性;b.碳酸钡不溶于水.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①将软塑料瓶中的物质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 软塑料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的是________.
五、计算题
20.将20.0g NaOH、Ca(OH)2、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混合液中缓慢通入CO2气体(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生成沉淀的质量与通入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已知:Na2CO3+CO2+H2O═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1)经分析,A点溶液中所含溶质为   (填化学式)。
(2)在B点时,溶液里碳元素均存在于NaHCO3中,若B点后继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请将图象补充完整。
(3)该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1.现有一包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为测定其成分,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于试管中,加入103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得到4.4g气体。将所得溶液冷却至t℃,恰好成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经测定溶液中的溶质含钠元素的质量为13.8g,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A 6.B 7.C 8.A 9.B 10.B 11.D 12.B 13.A
14. 促进物作物增产 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
15. 试管 A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a→d→c→f→e→j 红棕色消失 8NH3+6NO27N2+12H2O 氢氧化钠溶液进入Y管 反应后气体分子减少,导致Y管内气压减小
16. 二氧化碳 纯碱或苏打 CaCO3
17. CaCO3 Fe+2HCl=FeCl2+H2↑
18. CuSO4 NaOH和Mg(NO3)2 BaCO3 BaCl2 K2SO4
19. 2NaOH+CO2=Na2CO3+H2O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白色沉淀生成 氯化钠、氯化钡 H2SO4+BaCl2=BaSO4↓+2HCl 反应物是否过量
20.(1)NaOH、NaCl (2) (3)35%(详见解析)
21.解: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13.8g÷×100%=35.1g
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 x=10.6g
= y=11.7g
反应前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35.1g 11.7g=23.4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10.6g+23.4g+103g 4.4g=132.6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6.5%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