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应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置换反应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复分解反应
C.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 置换反应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化合反应
2.下列关于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说法不合理的是
A.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 B.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
C.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将氯化铵和草木灰混合使用
3.有关金属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主要与价格和资源等因素有关
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中的含碳量比生铁中高
C.铝合金门窗耐腐蚀性好,硬度高
D.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其熔点低,可以用于焊接金属
4.6.5g镁、锌金属混合物与100g稀硫酸刚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盐的总质量可能为
A.13.6g B.15.8g
C.17.5g D.105.8g
5.把一枚无锈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的是
A.溶液蓝色变浅直至无色 B.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
C.产生大量气泡 D.溶液质量增加
6.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Fe2O3转化为铁的具体过程是: 。已知铁的氧化物除Fe2O3外,其余均为黑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中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B.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氧化铁是否完全转化为铁
C.该实验中所有的化学反应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
D.当硬质玻璃管内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4%时,固体成分是Fe3O4和FeO
7.有Ⅹ、Y、Z三种金属,Ⅹ的盐溶液能用Y制容器盛放;将X、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Y Z X B.X Z Y C.X Y Z D.Z Y X
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FeSO4溶液(CuSO4) 加入过量Fe粉、过滤
B CaO(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O2(CO) 通入适量氧气、点燃
D 盐酸(硫酸) 先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再过滤
A.A B.B C.C D.D
9.“河长制”有利于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治水体污染。研学小组对两个工厂排污口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共含HNO3、K2SO4、MgCl2和NaOH四种物质,其中每个排污口排放两种不同物质。下列关于污水成分的分析合理的是( )
A.HNO3 和K2SO4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 B.HNO3 和MgCl2一定来自同 排污口
C.HNO3和NaOH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 D.将两处污水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
10.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需要加入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FeCl3 NaCl NaOH KCl
B.CuSO4 Ba(OH)2 HCl HNO3
C.Na2SO4 BaCl2 Na2CO3 HNO3
D.Ca(OH)2 K2CO3 CaCl2 NaCl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熔点高
B.反应PbS+4H2O2=X+4H2O中X的化学式是PbSO4
C.存放易燃易爆物的仓库,严禁穿化纤衣服入内
D.用金属钨做灯丝主要是利用其熔点高
二、简答题
12.(1)铝比较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______?
(2)如图所示是某探究实验的装置。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
13.粗盐中含有MgCl2、Na2SO4、CaCl2杂质,某同学设计除去三种杂质并得到NaCl固体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BaCl2、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1)写出加入过量Na2CO3的作用;_____
(2)若用K2CO3代替Na2CO3会有什么后果?______
(3)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加以补充_____。
三、推断题
14.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证据是____________;
(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 E中不含氯离子,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15.已知A、B、C、D均为初中阶段常见物质。A常温下为液态,B为黑色氧化物,C只含有两种元素,且溶液为浅绿色。如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
(1)B→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B和足量的A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3)写出C化学式_____。
(4)写出A物质的一点用途_____。
16.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C转化为E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C的用途为_________。
(3)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B→D发生的反应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四、实验题
17.现有银、铜、铁三种金属,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I.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II.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Ⅲ.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实验I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根据以上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3)将银、铜、铁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__________溶液中,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4)将铜片加热,铜片表面变黑。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此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①实验操作 ②实验现象
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_溶液。 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为_________色。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中所示装置模拟炼铁:
(1)为了避免玻璃管a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_________。
(2)a管中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B装置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B装置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收集CO。
(4)若a管中氧化铁全部还原成铁,冷却后称量铁的质量比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减少了2.4g,则加入a管中氧化铁的质量是_________g。
五、计算题
19.化学兴趣小组取26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
20.实验室用含杂质的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取8g含杂质的锌粒于烧杯中(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74.2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82g。计算:
(1)杂质的质量__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2.D 3.B 4.C 5.B 6.D 7.C 8.A 9.B 10.C 11.A
12.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保护作用。 铁丝生锈,试管内水面上升。
13. 除去溶液中的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 NaCl固体中会带入新的杂质KCl 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把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除去,调节溶液的PH=7
14. KCl+AgNO3=AgCl↓+KNO3 氢氧化钠 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 氯化钾、氧化铜、镁 硝酸、硝酸铜、硝酸钾
15. FeO+COFe+CO2(合理即可) 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FeCl2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合理即可)
16. CaCO3 用作食品干燥剂(合理即可) 不属于
17. Fe+H2SO4=FeSO4+H2↑ 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取出,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Fe>Cu>Ag CuCl2[或CuSO4、Cu(NO3)2等] 稀硫酸(或稀盐酸) 蓝
18. 先通一会儿CO CO2+2NaOH=Na2CO3+H2O 能 8
19.(1)11克 (2) 26.7%
20.(1)1.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