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溶解度
一、选择题(共16题)
1.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CO2气体逸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质减少 B.浓度减小
C.溶解度减小 D.变为CO2的不饱和溶液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含水的溶液
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3.下列4个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正确的是
A.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用水除去CO和CO2混合气体中的CO2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
D.在温度不改变的情况下,向一杯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可以检验其是否饱和
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5.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丙可以代表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C.得到甲物质晶体最简便的方法可以是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D.在t2℃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所得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6.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多 D.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8.如表是氯化钾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Cl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A.1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B.40℃时,将70g饱和的氯化钾溶液稀释为10%,需要添加水的质量为130g
C.若绘制溶解度曲线,两物质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在20~30℃之间
D.将60℃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硝酸钾析出的固体质量多
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C.25℃时,将20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70g
D.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0.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 a 点表示,t2℃时 100g 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 25g
B.甲物质的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11.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1℃时,甲、乙溶液浓度相同
C.t2℃时,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大于乙溶液中溶质质量
D.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15℃时,a、b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15℃时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15℃时分别向100 g水中加入20 g a和b,降温至0℃,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1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60g溶液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小于乙
14.室温下140克某溶液,第一次蒸发10克水时,溶液中析出2克溶质,再继续蒸发20克水时,溶液中又析出5克溶质.则原溶液至少需蒸发多少克水可变为饱和溶液
A.2克 B.8克 C.10克 D.20克
15.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16.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B.糖水、盐水都是溶液
C.饱和溶液中还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二、综合题(共6题)
17.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水。
(1)自然界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的形式存在。
(2)生活中将硬水软化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水是常用的溶剂,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无气味溶液的是___________。
A 酒精 B 硫酸铁 C 氯化钠 D 氢氧化镁
(4)意外火灾会对生命财产带来损害,下列火灾不能用水熄灭的是___________。
A 油锅着火 B 森林失火 C 棉花着火 D 电器着火
(5)水的存在有利有弊。保存干果时尽可能避免有水存在,以防发生霉变。因此常在食品袋内放一包干燥剂,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钙。试写出氧化钙去除水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有所差异。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 交点P的意义为___________。
② 在不改变溶剂的前提下,使丙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为___________。
③t1℃时15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④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时,温度t的范围为___________。
18.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1)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人们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制得高纯硅。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Si+2CO↑,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选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之一),其中生成物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②制备过程中用到H2,可以用_______(选填“锌”“铜”“碳”“水”之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③物质A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试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__。
(2)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水不仅是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称为“海水淡化”。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主要分为蒸馏法(热法)和膜法两大类。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有些溶质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①将少量加压后的右侧海水置于表面皿中,用酒精灯加热,水分蒸干后,可在表面皿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②下列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选项)。
A 溶质质量增加 B 溶剂质量减少 C 溶液质量不变 D 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③氨碱法制纯碱是先通过化学反应生成NaHCO3和NH4Cl,NaHCO3结晶析出,再加热NaHCO3制得纯碱。根据NaH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a 40℃时,NH4Cl的溶解度_______NaHCO3的溶解度(选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b 把30℃时NH4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后所得溶液是此温度下NH4Cl的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之一)。
c 20℃时,将30gNaHCO3固体置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此温度下NaHCO3的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之一)。
d 在50℃时将等质量的NaHCO3和NH4Cl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20℃,_______析出晶体质量较多(填化学式)。
19.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如图所示,三个实验均和水有关。
①请指出实验 A 中过滤操作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 B 能说明 CO2 可溶于水,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实验 C,滴加水后能看到 U 形管中_____(填“左边”或“右边”)液面升高。
(2)下面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3)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
①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 36g。上述选种用的氯化钠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 “不饱和”)溶液。
②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24%的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来配制 3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 化钠溶液,则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_____。
(4)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含结晶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D从 t2℃降至 t1℃,甲、乙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
②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要提纯甲,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 缩,___________,然后过滤。
20.水和以水为溶剂制成的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生理盐水中的溶剂是 _____ .
(2)市售的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_____ (填字母).
A 烧碱 B 食盐 C 硝酸铵 D 生石灰
(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依据曲线图得出三条相关信息:
①在t3℃时,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a物质的质量是 _____ ;
②在 _____ ℃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和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③通过观察与思考,你还能得出的一条信息是 _____ (信息中要求包含两种物质)
(4)现有一瓶浓硫酸,标签如图所示.欲将该瓶浓硫酸完全稀释成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_____ g.
21.如图所示是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时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_______
(2)室温为20℃时,小芳同学向100g20℃的水中加入150g氢氧化钠,发现氢氧化钠全部溶解,于是对此曲线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其理由是_______小明同学经过认真分析后对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3)他们想继续测定室温(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小芳提出:将(2)中所得溶液冷却到20℃、过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为m1g,由此得出室温(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g。
交流与反思:
(4)经讨论他们发现上述方案从操作的角度看,是因为_______使固体质量m1偏大,从而会使测定结果偏_______。
(5)最后一致同意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①将(2)中所得溶液冷却到20℃后,取溶液20.9g,向其中慢慢滴加MgCl2溶液至氢氧化钠完全反应(MgCl2+2NaOH=2NaCl+Mg(OH)2↓),表明氢氧化钠也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
②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质量为m2g,从而计算出室温(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若室温(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确实为109g,则m2=____g
22.溶解度与速度、密度一样,都是控制某变量,度量另一变量,以表达事物固有属性。
(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其含义是_______。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填字母,下同)。
A.温度 B.压强 C.溶质、溶剂的种类
D.搅拌 E.颗粒大小 F.溶质、溶剂的质量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度快慢的因素有 。
A.温度 B.搅拌 C.颗粒大小 D.振荡
(4)不同温度下,O2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5)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KNO3溶解度的测定实验。
步骤1:分别准确称取3.5g、1.5g、2.0gKNO3.加入药品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则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
A.添加KNO3直至天平平衡 B.取出KNO3直至天平平衡
C.改变砝码、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D.重新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平衡
步骤2:将3.5gKNO3放入大试管中,并用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于试管内。注意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液体_______保持水平。
步骤3:振荡大试管,发现有固体未溶解,于是用如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水浴加热,使固体全部溶解,则此加热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
步骤4:取出大试管,插入温度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摩擦试管壁,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当刚有晶体析出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T1。
步骤5:此时在大试管中再加入1.5gKNO3,重复步骤3、4,记录温度为T2;
同样方法,再加入2.0gKNO3实验,记录温度为T3.则T3时KNO3的溶解度为_____g。
实验交流与反思:
交流1:判断溶液的饱和状态是溶解度测量的关键点。欲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是_______。
交流2:依据学生实验后绘制的下图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NaCl的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
B.分别将b℃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a℃,KNO3溶液析出的晶体多
C.在a℃时若配制等质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KNO3所需的水量多
D.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中提纯KNO3,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少,当打开汽水瓶盖时,瓶内压强减少,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少,所以会有大量CO2气体逸出,但剩余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2.D
【详解】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在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浓溶液指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较多的溶液,反之为稀溶液。由于物质溶解的量受温度及溶剂、溶质的性质影响,当温度、溶质和溶剂种类不完全相同时,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也不一定是100g。故选D。
3.B
【详解】
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前者不能反应,后者能立刻产生气体,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在温度不改变的情况下,向一杯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可以检验其是否饱和。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但极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所以不能彻底去掉。故选B.
4.D
【详解】
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故选项错误;
B、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C、升高温度不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错误;
D、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丙可以代表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B正确;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得到甲物质晶体最简便的方法可以是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故C正确;
D、t1℃,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在t2℃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所得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故D错误。
故选D。
6.A
【详解】
A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正确;
B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增加,错误;
C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增加,错误;
D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A。
7.C
【详解】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不能用明矾区分硬水和软水,此选项错误;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此选项错误;
C、由于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溶液的质量,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多,此选项正确;
D、汽油能溶解油污,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此选项错误。
故选C。
8.D
【详解】
A、由表中数据可知,1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正确;
B、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0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时,将70g饱和的氯化钾溶液稀释为10%,设需要添加水的质量为x,70g×=(70g+x)×10%,x=130g,正确;
C、20℃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近,20℃时两种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氯化钾,30℃时两种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硝酸钾,则若绘制溶解度曲线,两物质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在20~30℃之间,正确;
D、选项说法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将60℃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无法确定氯化钾还是硝酸钾析出的固体质量多,错误。
故选D。
9.C
【详解】
试题分析:A、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所以用降温结晶,故A说法正确;
B、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可以用加入溶质和蒸发溶剂,改变温度的方法,故B说法正确;
C、25℃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5g,所以25℃时,将20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5g,故C说法错误;
D、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变,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
A、图中a点表示,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25g,故选项正确;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正确;
C、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故选项正确;
D、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若二者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现在溶液不确定,无法比较两溶液溶质质量多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1.D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说法错误;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该温度下,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浓度相等,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等,说法错误;
C、t2℃时,相等质量的甲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大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没说溶液质量,没说是否饱和,没法比较,说法错误;
D、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溶解度都减小,析出晶体,都属于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因为在t1℃,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说法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
A、在同一温度下,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该选项错误;
B、15℃时,a、b的溶液的溶解度相同,在饱和溶液下,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该选项错误;
C、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15℃时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正确;
D、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5℃时分别向100 g水中加入20 g a和b,降温至0℃,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为饱和溶液,该选项错误;
故选C。
13.B
【详解】
试题分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30g溶液,错误;D、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确定,错误。
14.A
【详解】
析出晶体2克,再蒸发20克水,属于饱和溶液的蒸发,析出晶体5克,说明20克水中最多溶解了5g溶质,10克水中最多溶解了2.5g溶质,根据将某物质溶液蒸发10克水后,析出晶体2克,说明原溶液中还缺少0.5克溶质,所以再加入0.5克溶质,还能说明原溶液中多了溶解0.5克溶质的溶剂,由20克水中最多溶解了5g溶质,可推出2克水中能溶解0.5克溶质,所以蒸发2克水也能达到饱和.故选A.
15.D
【详解】
A、由图可知,甲溶液中有固体剩余,则该温度下,在100mL水中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有剩余,则为饱和溶液,故A错误;
B、因相同温度,相同的溶剂,甲有剩余的溶质,而乙没有剩余的溶质,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故B错误;
C、因不知甲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若甲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则升温将有固体析出,故C错误;
D、因在该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乙固体没有剩余,则可能是恰好达到溶解的最大极限,也可能是还能继续溶解溶质,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D。
16.A
【详解】
A、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例如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A错误;
B、糖水、盐水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是溶液,故B正确;
C、饱和溶液只能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而对其他的固体来说,一定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还能再溶解其他物质,故C正确;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A。
17. 混合物 煮沸 C AD CaO+H2O=Ca(OH)2 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降温 20% 0~t1℃
【详解】
(1)自然界中的水主要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
(2)生活中将硬水软化最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3) A 酒精溶于水形成的酒精溶液有气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硫酸铁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黄色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无色无味的,此选项符合题意;D 氢氧化镁不能溶于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 A 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油锅着火不能用水熄灭,最好的灭火方法是用锅盖盖灭,此选项符合题意;B 森林失火能用水熄灭,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棉花着火能用水熄灭,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熄灭,要切断电源,再采取灭火措施,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D。
(5)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氧化钙去除水分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6)① 交点P的意义为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② 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在不改变溶剂的前提下,使丙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为降温。③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g,15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20%。④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时,温度t的范围为0~t1℃。
18. 置换 +2 锌 HCl 出现白色固体 B 大于 不饱和 饱和 NH4Cl
【详解】
(1)①制备粗硅的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特征,属于置换反应;CO中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二价,设碳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 +(-2)=0,x=+2。
②活泼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可以用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③盐酸中溶质为氯化氢气体,故A为HCl。
(2)①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将少量加压后的右侧海水置于表面皿中,用酒精灯加热,水分蒸干后,可在表面皿上出现固体;
②海水中溶剂是水,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故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剂减少,溶质不变,故溶液质量也减少,由于溶质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选B。
③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溶解度。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NH4Cl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把30℃时NH4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后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NaHCO3的溶解度小于30g,所以将30 gNaHCO3固体置于100g水中,固体不能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是此温度下 NaHCO3的饱和溶液;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NaHCO3大,所以在50℃时将等质量的NaHCO3和NH4C1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20℃,NH4Cl析出晶体质量较多。
19. 未使用玻璃棒引流 漏斗下端管口未紧贴烧杯内壁 右边 AC 不饱和 100g BC 冷却结晶
【详解】
(1)①实验 A 中过滤操作的两处错误:未使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未紧贴烧杯内壁。
②实验 B 能说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实验 C中滴加水后,锥形瓶内气压增大,能看到 U 形管中右边液面升高。
(2)
A、海水属于溶液,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说法正确;
B、在蒸发池中,溶剂水不断减少,氯化钠会析出,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小,说法错误;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不断蒸发,质量逐渐减少,说法正确;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故填:AC。
(3)①室温下氯化钠溶解度约为 36g,则室温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大于16%,上述选种用的氯化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x,则,x=100g,故需要蒸馏水100g。
(4)
A、溶解度比较需要指定某一温度,说法错误;
B、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此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说法正确;
C、0℃时乙溶解度为20g,故常温下,乙溶解度大于20g,易溶于水,说法正确;
D、甲乙溶液的状态不确定,从 t2℃降至 t1℃,不能确定甲、乙溶液中有无晶体析出,说法错误;
故填:BC。
②甲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并影响比较显著,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要提纯甲,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然后过滤。
20. 水 C 60 t2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510
【详解】
(1)生理盐水即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故答案为水
(2)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中,溶于水能够使温度升高的物质有:生石灰、氢氧化钠、浓硫酸,能够使温度降低的有硝酸铵,故答案为C
(3)①在t3℃时,a的溶解度是6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该物质,故答案为60
②在某温度下,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说明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t2
③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t1℃,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由于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加水的质量则为稀浓溶液质量之差,因此加水的质量为,故答案为3510
21. 37.5% 20℃时氢氧化钠溶解度为109g,100g20℃的水中最多可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9g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温升高,氢氧化钠溶解度增大,使氢氧化钠全部溶解 (150- m1) 过滤所得的氢氧化钠固体附带氢氧化钠溶液 小 不再产生白色沉淀 7.9
【详解】
(1)t℃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是60g,所以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2)室温为20℃时,小芳同学向100g20℃的水中加入150g氢氧化钠,发现氢氧化钠全部溶解,于是对此曲线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其理由是20℃时氢氧化钠溶解度为109g,100g20℃的水中最多可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9g,小明同学经过认真分析后对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温升高,氢氧化钠溶解度增大,使氢氧化钠全部溶解。
(3)他们想继续测定室温(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小芳提出:将(2)中所得溶液冷却到20℃、过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为m1g,由此得出室温(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50- m1)g。
交流与反思:
(4)经讨论他们发现上述方案从操作的角度看,是因为过滤所得的氢氧化钠固体附带氢氧化钠溶液,使固体质量m1偏大,从而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5)①将(2)中所得溶液冷却到20℃后,取溶液20.9g,向其中慢慢滴加MgCl2溶液至氢氧化钠 (MgCl2+2NaOH=2NaCl+Mg(OH)2↓),表明氢氧化钠也完全反应的现象是不再产生白色沉淀。
②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质量为m2g,从而计算出室温(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若室温(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确实为109g,20.9g氢氧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则
解得m2=7.9g。
22.(1)20℃时,在100g水中溶解36gNaCl形成饱和溶液
(2)AC
(3)ABCD
(4)A
(5) A 凹液面最低处 温度可控、受热均匀 70 加入溶质硝酸钾、蒸发水、降低温度 CD
【解析】
(1)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其含义是20℃时,在100g水中溶解36gNaCl形成饱和溶液。
(2)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压强几乎不影响固体溶解度,搅拌、颗粒大小、溶质、溶剂质量都不会影响溶解度;
故选AC。
(3)
A. 温度升高,微粒运动加快,可以加快物质溶解,正确;
B. 搅拌可以加快物质溶解,正确;
C. 颗粒越小,与溶剂接触面积越大,溶解越快,正确;
D. 振荡可以加速物质溶解,正确。
故选ABCD。
(4)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同压强下t2对应的溶解度更小,故温度大于40℃;
故选A。
(5)
步骤1:称取一定质量药品,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说明药品质量偏小,则接下来的操作是添加KNO3直至天平平衡;
故选A。
步骤2: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步骤3:水浴加热,使固体全部溶解,则此加热方法的优点是温度可控、受热均匀。
步骤5:由题意可知,水的质量为10mL,则水的质量为10g;T3时溶解溶质质量为3.5+1.5+2.0=7.0g,则T3时KNO3的溶解度为。
实验交流与反思:
交流1:欲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是加入溶质硝酸钾、蒸发水、降低温度。
交流2:
A.没有指明具体温度,不能判断NaCl的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错误;
B.没有确定两种物质溶液质量大小,不能判断将b℃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a℃时KNO3溶液析出的晶体的多少,错误;
C.在a℃时,氯化钠溶解度大于硝酸钾,若配制等质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则硝酸钾所需的水量多,正确;
D.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中提纯KNO3,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
故选CD。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