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12:3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精挑细选。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怠慢(dài) 不惮(dàn) 潺潺(chán)
B.撺掇(cuān) 归省(shěng) 行辈(háng)
C.凫水(fú) 桕树(jiù) 旺相(xiāng)
D.家眷(juàn) 纠葛(gē) 棹船(diào)
2.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这句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地写出了“我”的急切心情。
B.“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中的“两岸的豆麦”“河底的水草”“扑面的吹来”都是偏正短语。
C.“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中的“朦胧”是形容词。
D.《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还学过出自这本散文集的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我们是否能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各级部门的重视
C.《社戏》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作家鲁迅的作品
D.《社戏》中有个聪明机智的人物双喜,文中对他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名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九十多年了。
B.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C.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D.双喜看上去才十二、三岁,一副善良、热情的样子。
二、活动探究。
5.揣摩画线的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简要的评语。
⑴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钓虾。
⑵“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 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⑶“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⑷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三、语言表达。
6.e时代的今天,艺术形式日渐多元化,人们的文化需求得到了空前的满足,而保存着最古老元素的传统戏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代之而起的是“流行”,甚至出现了“我不追流行,让流行追我”的口号。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话题:中国传统戏曲,到底是去,还是留?实验中学七年级(1)班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的辩题是“中国传统戏曲更有生命力”,反方辩题是“流行音乐更有生命力”。假如你是正方一辩,请你作申论陈词。
四、精准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社戏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④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7.选文的作者是,体裁为。
8.文章的题目是《社戏》,但重点不是写“戏”,那么以此为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9.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
(1)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2)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10.你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情节安排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11.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2.请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辅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13.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中刻画了一位关爱孩子、无私、有教育智慧的母亲形象。
B.文章第①、②自然段分别选用了古人的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意蕴。
C.母亲捡月饼屑子吃是因为她并不喜欢吃沙甜的,月饼皮又脆又酥。
D.三十五年后,我看到女儿对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心里是愤怒的。
E.母亲对我偷吃月饼的行为没有责怪。这正体现了她的宽容。
14.一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一个让朱自清泪流数次的肥胖背影,都让我们感受到父母探深的关爱。请比较本文作者和《背影》中的朱自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五、衔石填海。
15.选词填空。
①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________(A.期望 B.盼望 C.希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②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________(A.聚会 B.集合 C.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
③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________(A.舒展 B.舒畅 C.舒服)到说不出的大。
④母亲便________(A.宽慰 B.安慰 C.欣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
16.《社戏》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________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________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________的美好品德。
17.给下列加粗的词语选择一种最恰当的解释。
①是待客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
A.礼节 B.几样礼节
C.礼物 D.礼貌程度
②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
A.竟然 B.抄近 C.一直 D.拐弯
③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 )
A.某种联系 B.原因条件
C.表明组织的证件 D.关联、牵涉
④小小年纪便有见识。( )
A.知识 B.认识 C.胆识 D.阅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⑴自由自在,充满童趣 ⑵无吝啬之意,有惜物之情 ⑶转移视线,以攻为守 ⑷天高地阔,心情舒畅
6.示例: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走过了漫长的坎坷不平的道路,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当今中外戏剧文化的撞击与交流中,中国戏曲不仅展示出中华民族戏剧的浓厚传统,而且对世界未来戏剧艺术的发展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我方认为中国传统戏曲更有生命力。
7.鲁迅,小说
8.①从主题来看,文章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民孩子的美好友情,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②从情节来看,围绕“看社戏”这一中心情节,着重写了看社戏前后的情景,这些美好的情景都是通过看戏巧妙串联起来的。(能从如何揭示主题和串联情节两方面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9.(1)比喻,把航船比作大白鱼,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船行的速度的快,孩子们愉悦的心情。(侧面描写,表现孩子们的能干、机灵)
(2)语言描写,表现了阿发的朴实、大方、毫无私心。(或抓住“跳”、“往来”、“摸”等传神的词语分析。)(两题学生能从写作技巧和内容特点两方面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0.文中孩子们偷豆带有游戏性质,不能视为不良行为。它重在表现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童心童趣及良好的品德,同时展示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对“偷豆”行为有评价,并能分析此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言之成理即可)
11.①吃月饼;②偷月饼;③思念月饼。
12.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躺”“望”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的欣喜之情和“我”极想偷吃月饼的心理。
13.CD
14.相同点:两文作者都抒发了对父母的思念、牵挂和感激之情。
不同点:《背影》一文中作者还抒发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15.B C A A
16.夏夜行船; 船头看戏; 月下归航; 天真烂漫、童趣盎然; 活泼、开朗、善良; 淳朴、善良、友爱、无私
17.①A ②C ③D ④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