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时代检测题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三国演义》卷首语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历史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四百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隋唐时期,洛阳日益成为水上粮食运输的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集散地。这主要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北方各族内迁
C.隋朝统一全国 D.大运河的开凿
3、制度创新是巩固统治的有效保证。如图反映的隋唐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是( )
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度
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是指 (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5、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 )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对外交通便利 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⑤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6.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治世局面。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某校四名同学归纳分析了四种主要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同学:周边少数民族袭扰 B.乙同学: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C.丙同学:宦官专权、外戚临朝 D.丁同学: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8.下列关于图(a)与图(b)中历史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两人和亲是迫于吐蕃势力强大
B.图(b)人物为图(a)人物带去玉米种子
C.图中两人和亲与中原文化先进相关
D.这两位人物和亲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9、在《中国诗词大会》争霸赛中,有这样一道题:“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练厚重,导致二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 D.所处的生活时代背景不同
10.唐朝的文学艺术多姿多彩。下列关于唐朝文学艺术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李白和杜甫被称为唐朝诗坛的双璧
B.唐朝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修等
C.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寓意深刻
D.唐朝画家阎立本的人物画神形兼备
11、唐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胜 B.张角 C.黄巢 D.吴广
12.下列表格中,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
选项 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
A 武则天称帝 为唐朝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B 科举制的创立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 唐蕃和亲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 鉴真东渡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3、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开皇之治
14.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奠定了基础。材料从整体上体现出该阶段的特点是( )
A.动荡不安 B.黎明前的黑暗 C.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D.走向统一
15、“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化( )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55分)
16、“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下列探究任务。(25分)
【富甲天下】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A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B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C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1)阅读图表材料,将结论A、B、C补充完整。( 6分)
(2)马端临所述内容与谁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原因。
( 6分)
【贯通南北】
(3)阅读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填写出它的四段:A. 。B. 。C. 。D. 。
起止点与中心点:E. 。G. 。F. 。 ( 7分)
你认为隋朝的农民和商人对隋朝开凿大运河会有怎样的看法 (7分)
17.(18分)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1)分别写出图(a)中A城和图(b)工具的名称。(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这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8分)
(3)依据上述材料中的相关史实,说明“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6分)
18、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度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贵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嵩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 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4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6分)
(3)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3分)
答案
1-5BDBCB 6-10CBCDB 11-15CDCCA
16、(1)A.人口激增 B.垦田扩大 C.粮仓丰实
(2)隋文帝。原因: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E.涿郡 G.余杭 F.洛阳
(4)农民:不赞成开凿大运河,因为开凿大运河会使农民的徭役负担过重。商人:赞成开凿大运河,因为开凿大运河会使商人外出经商更加方便。
17、(1)A城:长安。图(b):筒车。
(2)唐朝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身份多样等。制度:科举制。
(3)筒车等农业工具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农业走在世界前列;有广州、扬州等商业城市,商业繁荣;出现国际性大都市,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唐诗等文学艺术发展迅速,文化繁盛,远播世界;疆域辽阔,民族交融,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18、(1)唐玄宗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朝政日益腐败。
(2)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藩镇割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