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时代作业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时代作业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3 22:1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时代作业题
选择题(每题3分,48分)
1.与右面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  )
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C.“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2、科举制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科举制正式形成于 (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3.科举制创立于隋朝,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是 (  )
A.门第的高低 B.才能和学识
C.帝王的喜好 D.财富的多寡
4、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①②③ B.③④ ②③④ D.①②④
5.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历史上把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 (  )
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6、要读懂唐朝,先要读懂安史之乱。战争的创伤,成为唐人难以治愈的心灵之痛。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唐玄宗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B.武则天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C.节度使势力膨胀 D.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7.有学者认为,要认识唐诗需先认识“诗唐”。下表唐诗与唐朝社会状况对应正确的是 (  )
选项 唐诗 结论
A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
B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实施开明的对外政策
C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长安城商业十分繁荣
D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昂扬进取的尚武精神
8、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中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
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
A.“开皇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9.“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两首唐诗主要 (  )
A.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B.反映出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
C.展现了唐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D.说明唐政府迫使少数民族汉化
10、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 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 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 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海上丝绸之路》一书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多个。”由此可见,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对隋朝特点的总结中,哪个观点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
A.短暂而繁荣 B.二世而亡 C.经济繁荣 D.崇尚节俭
13.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唐代高僧玄奘西行传授佛经
14、曲辕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不仅有着精巧的设计,精湛的技术,还蕴含着一些美学规律,其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影响深远。在当代农具设计中,曲辕犁仍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曲辕犁制成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①②的阶段特征是 (  )
A.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B.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6、安史之乱时,长安沦陷。杜甫悲痛地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当唐军得胜时,他又以狂喜的心情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安史之乱从发动到平定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 ②唐玄宗逃往四川
③李亨被拥立为帝 ④攻占洛阳、潼关 ⑤763年被平定
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④③②⑤
非选择题(52分)
1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后期,在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实现统一的皇帝是谁 (4分)
材料二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世家大族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通过门第进入仕途。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官职。
(2)为改变材料二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6分)
材料三 
(3)读材料三的示意图,写出大运河的起止点。指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4分)
(4)大运河于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你说说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持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知文之人典其表疏……
——《旧唐书》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4分)
(2)材料二中的“弄赞”指的是谁?(3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历史作用?(8分)
19.(19分)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兴衰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灭亡的原因。并找出材料一中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4分)
材料二 唐朝人口统计图
时间 人口数
649年 1900万人
726年 4141万人
741年 4532万人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人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这与哪两个盛世局面有关 (4分)
材料三 贞观初,(唐太宗)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又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的哪些治国思想 (4分)
材料四 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纵情享乐。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4分)
(5)隋唐的兴亡更替,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3分)
答案
1-5ABBBC 6-10AACAB 11-16DACDDC
17、(1)589年,隋灭陈。隋文帝。
(2)隋文帝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取士制度。
(3)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4)大运河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18、(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松赞干布。
(3)事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19、.(1)隋炀帝骄奢淫逸,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2)上升趋势。“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3)以人为本、知人善任、重用贤能、虚心纳谏。
(4)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朝政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爆发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5)国家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民为本;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等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