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2022 赢在中考]浙江中考科学二轮复习
易错点专项突破十八
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易错点突破十八
〇易错点一 科学实验与模拟实验
⊙典例剖析
下列有关说法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图甲,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次测出了标准大气压的值
B.乙图,牛顿受小球从斜面滚下的实验及其他研究启发得出了惯性定律
C.丙图,阿基米德原理揭示了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浮力越大
D.丁图,太阳光的色散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
[易错剖析]
[易错防范]
[正确答案]
易错点突破十八
不理解经典实验而致错。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是定性证明,没有进行定量测量。惯性定律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的。
理解科学实证与推理是防错的关键。
D
⊙易错突破
易错点突破十八
1、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C
易错点突破十八
⊙易错突破
2、气球常用作科学活动材料,以下是小科用气球完成的两个活动。
(1)悬挂在O点的两个带电气球,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若左边大气球表面带正电荷,则右边小气球表面带 电荷。
(2)图乙是用气球充气建立的星系运动模型,能帮助我们理解星系运动的特点:所有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它有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由此可知宇宙在不断地 。
膨胀
正
〇易错点二 对照实验与转换法
⊙典例剖析
易错点突破十八
下列实验中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甲: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B.乙: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C.丙:研究宇宙膨胀和星系运动的特点
D.丁:证明动物呼吸需要氧气
易错点突破十八
[易错剖析]
[易错防范]
[正确答案]
不理解每个实验的科学方法是致错的主要原因。丙是对类比法,甲乙丙三个实验过程需要进行控制变量进行对照实验。
理解实验原理与实验思想方法是防错的关键。
C
⊙易错突破
易错点突破十八
1、科学研究常采用转换、模型、分类和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下列采用转换法的是( )
D
易错点突破十八
⊙易错突破
2、 在科学实验中,把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科学量通过转换变成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科学量,或者把某些不易显示的科学现象转换为易于显示的现象的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下列实验中不是利用了转换法( )
A.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与大气温度的关系
B.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C.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关系
D.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B
易错点突破十八
⊙易错突破
3、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的影响,请你帮他们作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1)提出问题: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变态发育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
实验材料及用具:15只完全相同的蝌蚪、新鲜水草、3个同样的玻璃缸、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抑制剂、提前晾晒了3~4天的自来水。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
(3)实验设计:
第一步:将3个玻璃缸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
第二步:在3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______的水草,然后在每个玻璃缸中各放入5只蝌蚪。第三步:在1号玻璃缸中加入 ;在2号玻璃缸加入 ;在3号玻璃缸中不加任何药剂,作为 ;
第四步:向1号、2号玻璃缸中连续投药7天,每天药量相同。喂养过程注意换水,喂饭粒少许;
第五步:记录每天观察的结果;
(4)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
等量
适量的甲状腺激素
适量的甲状腺抑制剂
对照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
易错点突破十八
〇易错点三 归纳、演绎、推理
⊙典例剖析
在观测或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推理找到规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整合中不属于这一方法的是( )
易错点突破十八
[易错剖析]
[易错防范]
[正确答案]
用木板和胶纸进行模拟实验,模拟板块的,这不是实验证据,不属于推理方法。
推理是在大量事实基础上,进行合理推理,要以实验为基础,以科学原理为依据。
D
易错点突破十八
⊙易错突破
1、“类比法”、“控制变量法”、“推理法”、“建模法”等是科学实验常用的研究方法,以下实验和其对应的科学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B
易错点突破十八
⊙易错突破
2 、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例错误的是( )
D
易错点突破十八
⊙易错突破
3 、 小明同学在复习时,进行了知识的梳理,在他的笔记本中有部分是这样整理的: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可以用手取砝码,用手移动游码; ②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③1kg的铁比1kg的木头重;④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远去;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请你来帮他检查一下,以上的结论中归纳有错误的是( )
A.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③④⑤
B
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借助的图像、模式图加以理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
B. 若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则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C. 丙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Ⅳ→Ⅱ→Ⅰ→Ⅲ
D. 丁图显示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30℃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当温度在5℃以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停止
易错点突破十八
〇易错点四 信息处理与建立模型
⊙典例剖析
易错点突破十八
[易错剖析]
[易错防范]
[正确答案]
不理解模型致错。脂肪只能在小肠里在胆汁的帮助下被消化酶消化,食物链中等级越高,生物的相对数量越少,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先进入右心房、右心室,经肺循环后再进入左心房、左心室,最后抵达病灶处。由图丁可知,温度在5℃经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还是在进行的。
建立模型有多种方法,建立模型可以合理地进行信息处理并得出科学结论。
D
易错点突破十八
⊙易错突破
1、由于环境污染,许多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雾主要是小液滴,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根据颗粒物大小差异,霾可以分为PM10、PM2.5、PM1、PM0.5等。
(1)太阳出来后雾会慢慢散去,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蒸发(或汽化)
易错点突破十八
(2)图甲是不同霾颗粒物进入到人体不同部位的示意图,如PM10大部分能被阻挡在肺外,而PM1颗粒进入血液后,吞噬细胞会对部分PM1进行吞噬,保护人体健康,人体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3)机动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等过程中排放的CO 、NOx等都是PM2.5的主要来源。“三效催化转换器”能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进行转化,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所示。请写出该反学方程式:
。
非特异性免疫
易错点突破十八
⊙易错突破
2、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会引起溶液密度变化,科学兴趣小组决定设计实验来验证铁块与硫酸铜反应时溶液密度变化情况。如图 1 所示,弹簧测力计挂一铜块 A,烧杯中盛有硫酸铜溶液 B,杯底放入一铁块 C。
(1)科学兴趣小组实验设计的原理是:
。
(2)科学兴趣小组将反应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描绘成图,各图中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的是 。
(3)小金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可以简化,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直接挂一铁块 C,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就可知道溶液的密度变化(如图 2 所示)。你认为小科的设计是否科学,并说明理由:
。
易错点突破十八
当硫酸铜溶液密度发生变化时,铜块A受到的浮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A
不科学,铁块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会附在铁块表面,影响弹簧测力计示数
易错点突破十八
〇易错点五 原理解释与交流评价
⊙典例剖析
小柯家水泥墙壁上出现了许多“折毛”,小柯很好奇“白毛”是什么。于是他提出猜想:
猜想一:“白毛”是生活在墙体上的微生物,如霉菌。
猜想二:“白毛”是墙体上的化学物质析出形成的白色固体。
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柯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取下少量:白毛涂于培养皿上,并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放于合适的温度下,72h后小柯得出结论:“白毛”不是微生物。小柯得出结论基于的证据是 。于是小柯查阅了网上的资料,有人指出“白毛”的成因:水泥产物氢氧化钙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碳酸钙附着在混凝土制品表面上;或是水泥产物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水公蒸发后,氢氧化钙在混凝土缝隙中析晶并聚集在它的表面上。
易错点突破十八
小柯继续建立假设:
假设一:白毛的成分是氢氧化钙;
假设二:白毛的成分是碳酸钙;
假设三:白毛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最后,小柯向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变红色。于是小柯得出结论:“白毛”是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但同组的小妍提出了质疑,小妍的理由是: ;
;
简述粘柯应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白毛”中有无碳酸钙的存在:
。
易错点突破十八
易错点突破十八
[易错剖析]
[易错防范]
错误答案有:“白毛”没有进行呼吸作用等。分析:要得出“白毛”不属于微生物的结论应与实验相结合,实验设计是:“白毛”涂于培养皿上,并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放于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培养后得到的易于观察的现象是“白毛”是否增多(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会繁殖)。不理解实验设计与实验预期的现象,是致错的主要原因。
明确实验设计的原理 及对实验象进行合理的预测、对实验进行科学的质疑疑、对实验进行规范的操作等都是防错的关键。
[正确答案]
白毛没有繁殖(白毛没有明显增多)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出现相同现象,可能只有氢氧化钙存在;
取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出现浑浊,说明有碳酸钙反之则没有碳酸钙。
易错点突破十八
⊙易错突破
1、下列实验无法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A.观察磁铁周围细铁屑的排列情况,磁铁的北析位置
B.玉米种子剖开面滴加碘液变蓝色,说明玉米种子含有淀粉
C.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得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D.光亮的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析出红色物质,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A
易错点突破十八
⊙易错突破
2、 学习科学需要一定的科学方法,明确实验原理并能对结论进行科学推理。
(1)我们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重复多次实验。①“测量物体的长主”时,多次测量;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②③
易错点突破十八
(2)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①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②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则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①②④
(3)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的种子发芽情况如表所示:
①根据实验可得出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是: ;
②把萌发的豌豆种子种植后会长成一棵新的豌豆植株,生物的这种性状特征的遗传是由细胞内的 控制的。
易错点突破十八
充足的水分
遗传物质(基因)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赢在中考] 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
易错点专项突破十八 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1、许多物理学家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伽利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焦耳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热热应
C.牛顿最早通过实验研究了光的色散现象 D.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2、下列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反复做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B.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
C.通过改变溶剂、温度测定物质溶解的多少,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3、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伽利略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概括出了惯性定律
B.托里拆利首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帕斯卡完成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D.阿基米德找到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
4、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或模拟实验,下列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A.调查校园植被状况的实验 B.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利用教师配制的“酸雨”探究酸雨的危害 D.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
5、在探究活动中,可采用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有一定的优点,下列不属于其优点的是( )
A.可以解决不便于直接用实验方法解决的难题 B.可提高效率,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
C.一般情况,模拟程度越高,实验效果越好 D.通过模拟实验的结果都不可靠
6、下列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 伏安法测电阻 B. 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
C. 研究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D. 研究晶体的熔化特点
7、归纳和推理是学习科学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必须科学严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全球昼夜平分一定是春分日
B.家庭电路中发生短路时保险丝会熔断,则保险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显微镜使用中转动反光镜可使视野变亮,则视野变亮一定是转动了反光镜
8、小科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小科设计了下表几种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铜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碳酸钠溶液 如果出现气泡,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硝酸银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试剂 如果溶液变成蓝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9、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这是模型法
B .将材料按导电性能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这是分类法
C .根据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想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是逆向思考法
D .制作滑动变阻器时,发现导线太长而采取缠绕的方式,这是等效法
10、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一条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运用的是替代法
B.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设计阻力逐渐减小的斜面实验,最终进行推理,得到“当阻力为零时物体做匀速运动”的结论,用的是逐渐逼近法
C.可把压强分为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进行研究,运用的是分类法
D.为观察玻璃瓶的形变,采取观察瓶塞上玻璃管中液柱的变化,这是运用了放大法
11、为便于研究光现象而引入“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 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
B. 通过磁感线来形象直观描述磁场的分布
C. 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的大小来判断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
D. 通过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来比较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12、科学研究中常常会用到“分类”、“转换”、“类比”、“模型”等研究方法,下面用到“模型”研究方法的是( )
A. 研究电流时,可以通过对比水流来认识它
B. 研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时,利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
C. 研究原子内部结构时,先后有多位科学家建构不同的原子结构
D. 研究物质导电性时,可根据导电性强弱将物体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13、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模型等研究方法,下列课本实验中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 .甲图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B .乙图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C .丙图研究板块的张裂 D .丁图证明动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14、我们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做几个小实验来说明一些物理知识。
(1)将这个矿泉水瓶立放在水平桌面上,轻轻用力推它的顶部会翻倒,但用同样的力推它的底部却会在桌面上滑动,这表明 ;
(2)往空矿泉水瓶内注入少量的热水,摇晃后倒掉并立即盖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瓶子慢慢向内凹陷,这表明 ;
(3)在开口的矿泉水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扎出上、下两个小孔,可以观察到水从两个小孔流了出来,其中下方的小孔流出的水喷的最急,这表明 ;
(4)将矿泉水瓶慢慢浸入水中时,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人会感到吃力,这表明 。
15、某同学用矿泉水瓶做了以下实验:
①在矿泉水瓶内装半瓶沙子,用力快速晃动瓶子约五分钟后,沙子变热,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沙子内能增加的。
②在瓶中装满水,盖紧瓶盖,瓶子底部钻个小孔,水不会从小孔中流出,其原因是水受到 作用。
③装有水的瓶子可以扔出很远,如果瓶子的初速度不变,空瓶却因为 扔出去很近。
16、下面是性别遗传模拟实验,用30颗白围棋子,10颗黑棋子按一定比例装入两纸盒中,每次从两纸盒中各摸取一颗围棋子,记录“白白”和“黑白”的组合数量如表,请分析作答:分组模拟实验结果统计记录表
组合类型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10组 合计 比例
白白 6 7 3 4 5 9 4 5 3 5
黑白 4 3 7 6 5 1 6 5 7 5
(1)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该有 条染色体;
(2)男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在模拟实验中应用 色围棋子表示,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能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3)模拟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应选用黑色纸盒,目的是 ;
(4)小林的父母双方正常,而小林患有白化病,小林的父母想生第二个孩子,所生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
(5)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
17、分析下面两个实验,并回答问题:
(1)小金做了如图甲实验:①先在水槽里的架子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较多正在萌发的种子,另一个装有适量NaOH溶液,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小烧杯(如图);②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上升,大烧杯外的水面下降。为什么杯外的水会进入杯内呢?
①请分析实验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 。
②盛有NaOH 溶液的烧杯中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该实验可以证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但为了使该实验结论更可靠,应先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其目的是 。
(2)如图乙所示是小金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利用该温度计就能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
可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
18、小嘉用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在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0.5克MnO2 , 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毫升15%的H2O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50毫升水呢 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加入水时,若注入H2O2溶液速度过快,反应会过于刷烈而引发事故。
【提出问题】水是如何减缓该反应速度的呢
【建立假设】水可以降低H2O2溶液浓度,从而减缓反应速度
【实验方案】他利用如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30毫升的1%、3%和7%的H2O2溶液进行实验, 观察并比较。
【实验结论】加水降低了H2O2溶液的浓度, 使反应速度变慢。
【交流反思】
(1)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H2O2溶液的________相同。
(2)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________。
(3)【继续探究】针对提出的问题,他又利用如图装置,用3%的H2O2溶液分别在0℃、20℃和6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进行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小科开展了课外探究活动: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与其接入电路电阻的关系。
[建立猜想]猜想1: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会随其接入电路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猜想2: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会随其接入电路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猜想3;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会随其接入电路电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进行实验]将5欧的定值电阻R0、"10Ω3A" 的滑动变阻器R、电压恒为15伏的电源,数字电流表和电压表、开关、若干导线按如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
(1)图甲中电压表测 ________两端的电压;
(2)实验中,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电流表示数变小;
(3)实验中,R分别取0欧、1欧…… 接入电路,观察记录并处理数据得到下表。请将表中缺失的数据补充完整。
R阻值/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电流/安 3.00 2.50 2.14 1.88 1.67 1.50 1.36 1.24 1.14 1.06 1.00
电压/伏 0.00 2.50 4.28 5.64 6.68 7.50 8.16 8.68 9.12 9.54 10.00
电功率/瓦 0.00 6.25 9.16 10.06 11.16 ______ 11.10 10.76 10.40 10.11 10.00
(4)[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其接入电路电阻变化的曲线(如图乙),小科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且当R=R2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最大。
[交流评价]小科只通过,上述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可靠吗?并说明理由 。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赢在中考] 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
易错点专项突破十八 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〇易错点一 科学实验与模拟实验
⊙典例剖析
下列有关说法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图甲,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次测出了标准大气压的值
B.乙图,牛顿受小球从斜面滚下的实验及其他研究启发得出了惯性定律
C.丙图,阿基米德原理揭示了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浮力越大
D.丁图,太阳光的色散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
[易错剖析] 不理解经典实验而致错。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是定性证明,没有进行定量测量。惯性定律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的。
[易错防范] 理解科学实证与推理是防错的关键。
[正确答案]D
⊙易错突破
1、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2、气球常用作科学活动材料,以下是小科用气球完成的两个活动。
(1)悬挂在O点的两个带电气球,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若左边大气球表面带正电荷,则右边小气球表面带 电荷。
(2)图乙是用气球充气建立的星系运动模型,能帮助我们理解星系运动的特点:所有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它有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由此可知宇宙在不断地 。
〇易错点二 对照实验与转换法
⊙典例剖析
下列实验中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甲: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B.乙: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C.丙:研究宇宙膨胀和星系运动的特点 D.丁:证明动物呼吸需要氧气
[易错剖析] 不理解每个实验的科学方法是致错的主要原因。丙是对类比法,甲乙丙三个实验过程需要进行控制变量进行对照实验。
[易错防范] 理解实验原理与实验思想方法是防错的关键。
[正确答案] C
⊙易错突破
1、科学研究常采用转换、模型、分类和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下列采用转换法的是( )
2、 在科学实验中,把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科学量通过转换变成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科学量,或者把某些不易显示的科学现象转换为易于显示的现象的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下列实验中不是利用了转换法( )
A.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与大气温度的关系 B.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C.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关系 D.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3、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的影响,请你帮他们作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1)提出问题: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变态发育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
实验材料及用具:15只完全相同的蝌蚪、新鲜水草、3个同样的玻璃缸、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抑制剂、提前晾晒了3~4天的自来水。
(3)实验设计:
第一步:将3个玻璃缸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
第二步:在3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______的水草,然后在每个玻璃缸中各放入5只蝌蚪。第三步:在1号玻璃缸中加入 ;在2号玻璃缸加入 ;在3号玻璃缸中不加任何药剂,作为 ;
第四步:向1号、2号玻璃缸中连续投药7天,每天药量相同。喂养过程注意换水,喂饭粒少许;
第五步:记录每天观察的结果;
(4)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
〇易错点三 归纳、演绎、推理
⊙典例剖析
在观测或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推理找到规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整合中不属于这一方法的是( )
[易错剖析]用木板和胶纸进行模拟实验,模拟板块的,这不是实验证据,不属于推理方法。
[易错防范] 推理是在大量事实基础上,进行合理推理,要以实验为基础,以科学原理为依据。
[正确答案] D
⊙易错突破
1、“类比法”、“控制变量法”、“推理法”、“建模法”等是科学实验常用的研究方法,以下实验和其对应的科学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2、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例错误的是( )
3、小明同学在复习时,进行了知识的梳理,在他的笔记本中有部分是这样整理的: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可以用手取砝码,用手移动游码; ②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③1kg的铁比1kg的木头重;④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远去;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请你来帮他检查一下,以上的结论中归纳有错误的是( )
A.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③④⑤
〇易错点四 信息处理与建立模型
⊙典例剖析
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借助的图像、模式图加以理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
B. 若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则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C. 丙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Ⅳ→Ⅱ→Ⅰ→Ⅲ
D. 丁图显示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30℃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当温度在5℃以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停止
[易错剖析] 不理解模型致错。脂肪只能在小肠里在胆汁的帮助下被消化酶消化,食物链中等级越高,生物的相对数量越少,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先进入右心房、右心室,经肺循环后再进入左心房、左心室,最后抵达病灶处。由图丁可知,温度在5℃经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还是在进行的。
[易错防范] 建立模型有多种方法,建立模型可以合理地进行信息处理并得出科学结论。
[正确答案] D
⊙易错突破
1、由于环境污染,许多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雾主要是小液滴,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根据颗粒物大小差异,霾可以分为PM10、PM2.5、PM1、PM0.5等。
(1)太阳出来后雾会慢慢散去,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
(2)图甲是不同霾颗粒物进入到人体不同部位的示意图,如PM10大部分能被阻挡在肺外,而PM1颗粒进入血液后,吞噬细胞会对部分PM1进行吞噬,保护人体健康,人体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3)机动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等过程中排放的CO 、NOx等都是PM2.5的主要来源。“三效催化转换器”能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进行转化,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所示。请写出该反学方程式:
。
2、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会引起溶液密度变化,科学兴趣小组决定设计实验来验证铁块与硫酸铜反应时溶液密度变化情况。如图 1 所示,弹簧测力计挂一铜块 A,烧杯中盛有硫酸铜溶液 B,杯底放入一铁块 C。
(1)科学兴趣小组实验设计的原理是:
。
(2)科学兴趣小组将反应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描绘成图,各图中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的是 。
(3)小金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可以简化,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直接挂一铁块 C,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就可知道溶液的密度变化(如图 2 所示)。你认为小科的设计是否科学,并说明理由:
。
〇易错点五 原理解释与交流评价
⊙典例剖析
小柯家水泥墙壁上出现了许多“折毛”,小柯很好奇“白毛”是什么。于是他提出猜想:
猜想一:“白毛”是生活在墙体上的微生物,如霉菌。
猜想二:“白毛”是墙体上的化学物质析出形成的白色固体。
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柯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取下少量:白毛涂于培养皿上,并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放于合适的温度下,72h后小柯得出结论:“白毛”不是微生物。小柯得出结论基于的证据是 。于是小柯查阅了网上的资料,有人指出“白毛”的成因:水泥产物氢氧化钙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碳酸钙附着在混凝土制品表面上;或是水泥产物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水公蒸发后,氢氧化钙在混凝土缝隙中析晶并聚集在它的表面上。
小柯继续建立假设:
假设一:白毛的成分是氢氧化钙;
假设二:白毛的成分是碳酸钙;
假设三:白毛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最后,小柯向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变红色。于是小柯得出结论:“白毛”是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但同组的小妍提出了质疑,小妍的理由是: ;
简述粘柯应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白毛”中有无碳酸钙的存在:
。
[易错剖析] 错误答案有:“白毛”没有进行呼吸作用等。分析:要得出“白毛”不属于微生物的结论应与实验相结合,实验设计是:“白毛”涂于培养皿上,并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放于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培养后得到的易于观察的现象是“白毛”是否增多(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会繁殖)。不理解实验设计与实验预期的现象,是致错的主要原因。
[易错防范] 明确实验设计的原理 及对实验象进行合理的预测、对实验进行科学的质疑疑、对实验进行规范的操作等都是防错的关键。
[正确答案] 白毛没有繁殖(白毛没有明显增多)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出现相同现象,可能只有氢氧化钙存在;
取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出现浑浊,说明有碳酸钙反之则没有碳酸钙。
⊙易错突破
1、下列实验无法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A.观察磁铁周围细铁屑的排列情况,磁铁的北析位置
B.玉米种子剖开面滴加碘液变蓝色,说明玉米种子含有淀粉
C.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得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D.光亮的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析出红色物质,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2、 学习科学需要一定的科学方法,明确实验原理并能对结论进行科学推理。
(1)我们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重复多次实验。①“测量物体的长主”时,多次测量;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2)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①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②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则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3)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的种子发芽情况如表所示:
①根据实验可得出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是: ;
②把萌发的豌豆种子种植后会长成一棵新的豌豆植株,生物的这种性状特征的遗传是由细胞内的 控制的。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赢在中考] 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
易错点专项突破十八 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1、许多物理学家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伽利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焦耳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热热应
C.牛顿最早通过实验研究了光的色散现象 D.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解析] A、万有引力定律定律是牛顿最早发现的.此说法不符合事实;B、焦耳在1840年最早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此说法符合事实;C、光的色散现象是牛顿在1666年最早用三棱镜观测到的.此说法符合事实;D、1820年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此说法符合事实。
[答案]A
2、下列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反复做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B.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
C.通过改变溶剂、温度测定物质溶解的多少,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 选项A: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反复做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得出结论,不合题意。选项B: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本实验没有控制变量,不合题意。选项C: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时,一般先保持温度不变,通过改变溶剂,测定物质溶解的多少;再保持溶剂不变,通过改变温度,测定物质溶解的多少;故属于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符合题意。选项D: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知摩擦力的大小,本题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结论,不合题意。
[答案]C
3、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伽利略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概括出了惯性定律
B.托里拆利首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帕斯卡完成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D.阿基米德找到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
[解析] A、惯性定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概括出来的;B、托里拆利是第一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科学家;C、马德堡斗球实验的设计者是奥托·格里克;D、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浸在液体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揭示了浮力和排开液体重力的相等关系。只有D符合题意。
[答案]D
4、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或模拟实验,下列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A.调查校园植被状况的实验 B.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利用教师配制的“酸雨”探究酸雨的危害 D.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
[解析]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选项A属于调查.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选项B是验证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选项D是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选项C是模仿实验的条件(酸雨)进行的实验。
[答案]C
5、在探究活动中,可采用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有一定的优点,下列不属于其优点的是( )
A.可以解决不便于直接用实验方法解决的难题 B.可提高效率,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
C.一般情况,模拟程度越高,实验效果越好 D.通过模拟实验的结果都不可靠
[解析] 模拟实验的优点:①模拟实验用易于取得的材料做模型,很好地解决了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的问题在一些不宜以真实生物进行操作实验中。用模型实验还减少了干扰因素,且花费少,简单,易于操作,能够很好的说明问题的根本原因.一般情况下,模拟程度越高,实验效果越有效。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模拟实验中,以食用醋和清水作材料配制模拟酸雨,既方便经济又安全易操作,效果又明显,很好的说明了酸雨对生物的影响;②模拟实验用实验过程展现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学会在实验过程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③在模拟实验是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模拟实验虽然准确度不是很高,但其数据仍能够很好的说明问题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D符合题意。
[答案]D
6、下列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 伏安法测电阻 B. 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
C. 研究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D. 研究晶体的熔化特点
[解析] A、伏安法测电阻,是利用实验方法进行的,故A错误;B、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采用的是转换法.故B错误;C、研究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是用的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D、研究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利用的实验法,故D错误。
[答案]C
7、归纳和推理是学习科学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必须科学严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全球昼夜平分一定是春分日
B.家庭电路中发生短路时保险丝会熔断,则保险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显微镜使用中转动反光镜可使视野变亮,则视野变亮一定是转动了反光镜
[解析] A.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都平分,A不合理;B.家庭电路中发生短路时或过载时保险丝都会熔断, B不合理;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合理;D.显微镜使用中转动反光镜或使用大光圈等方法都可使视野变亮,D不合理。
[答案]C
8、小科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小科设计了下表几种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铜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碳酸钠溶液 如果出现气泡,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硝酸银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试剂 如果溶液变成蓝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解析] A、铜在请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B、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C、氯化钠、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即使盐酸不过量,生成的氯化钠也会与硝酸银生成沉淀,不能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如果溶液变成蓝色,表明氢氧化钠,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答案]B
9、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这是模型法
B .将材料按导电性能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这是分类法
C .根据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想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是逆向思考法
D .制作滑动变阻器时,发现导线太长而采取缠绕的方式,这是等效法
[解析] A、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实际不存在的光的传播路线,采用的是“模型法”;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导电性能强的物体是导体,导电性能弱的是绝缘体,处于二者之间的属于半导体,这是将材料按导电性能分类,采用的是“分类法”;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根据思维的可逆性,很容易想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采用的是“逆向思考法”;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制作滑动变阻器时,发现导线太长,采取缠绕的方式,可以缩短导线所占的距离空间,采用的是“累积法”;则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10、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一条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运用的是替代法
B.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设计阻力逐渐减小的斜面实验,最终进行推理,得到“当阻力为零时物体做匀速运动”的结论,用的是逐渐逼近法
C.可把压强分为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进行研究,运用的是分类法
D.为观察玻璃瓶的形变,采取观察瓶塞上玻璃管中液柱的变化,这是运用了放大法
[解析] A、用一条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运用的是模型法,故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设计阻力逐渐减小的斜面实验,最终进行推理,得到“当阻力为零时物体做匀速运动”的结论,用的是逐渐逼近法,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把压强分为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进行研究,运用的是分类法,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为观察玻璃瓶的形变,采取观察瓶塞上玻璃管中液柱的变化,这是运用了放大法,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1、为便于研究光现象而引入“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 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
B. 通过磁感线来形象直观描述磁场的分布
C. 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的大小来判断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
D. 通过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来比较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解析] 光线是不存在是,所以我们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是利用的模型法:A、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即利用的类比法,故A错误;B、由于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所以通过磁感线来形象直观描述磁场的分布,这是一种模型法,故B正确;C、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的大小来判断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这是利用的转换法,故C错误;D、通过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来比较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这是利用的转换法,故D错误。
[答案]B
12、科学研究中常常会用到“分类”、“转换”、“类比”、“模型”等研究方法,下面用到“模型”研究方法的是( )
A. 研究电流时,可以通过对比水流来认识它
B. 研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时,利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
C. 研究原子内部结构时,先后有多位科学家建构不同的原子结构
D. 研究物质导电性时,可根据导电性强弱将物体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 A、研究电流时,可以通过对比水流来认识它,采用的是类比法.不符合题意;B、研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时,利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采用的是转换法.不符合题意;C、研究原子内部结构时,先后有多位科学家建构不同的原子结构,采用的是模型法.符合题意;D、研究物质导电性时,可根据导电性强弱将物体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采用的是分类法.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3、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模型等研究方法,下列课本实验中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 .甲图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B .乙图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C .丙图研究板块的张裂 D .丁图证明动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解析] A .甲图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采用的是转换;B .乙图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采用的是转换法;C .丙图研究板块的张裂,采用的是模拟法;D .丁图证明动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4、我们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做几个小实验来说明一些物理知识。
(1)将这个矿泉水瓶立放在水平桌面上,轻轻用力推它的顶部会翻倒,但用同样的力推它的底部却会在桌面上滑动,这表明 ;
(2)往空矿泉水瓶内注入少量的热水,摇晃后倒掉并立即盖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瓶子慢慢向内凹陷,这表明 ;
(3)在开口的矿泉水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扎出上、下两个小孔,可以观察到水从两个小孔流了出来,其中下方的小孔流出的水喷的最急,这表明 ;
(4)将矿泉水瓶慢慢浸入水中时,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人会感到吃力,这表明 。
[解析] (1)用手推动竖放在桌子上的矿泉水瓶的底部,可以使瓶子向前移动,而用同样的力去推动竖放在桌子的瓶子的顶部,瓶子会向前倒,该现象说明: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2)往空矿泉水瓶内注入少量的热水,摇晃后倒掉并立即盖紧瓶盖,过一会儿瓶内水蒸气液化,体积变小,瓶内气体压强变小,瓶子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慢慢向内凹陷,这说明:大气存在压强;(3)在开口的矿泉水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扎出上、下两个小孔,可以观察到水从两个小孔流了出来,其中下方的小孔流出的水喷的最急,这表明: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在矿泉水瓶压入水中的过程中,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排开水的体积越大,矿泉水瓶所受浮力越大,所以将矿泉水瓶慢慢浸入水中时,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人会感到吃力。
[答案] (1)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2)存在大气压;(3)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瓶子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15、某同学用矿泉水瓶做了以下实验:
①在矿泉水瓶内装半瓶沙子,用力快速晃动瓶子约五分钟后,沙子变热,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沙子内能增加的。
②在瓶中装满水,盖紧瓶盖,瓶子底部钻个小孔,水不会从小孔中流出,其原因是水受到 作用。
③装有水的瓶子可以扔出很远,如果瓶子的初速度不变,空瓶却因为 扔出去很近。
[解析] ①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在矿泉水瓶内装半瓶沙子,用力快速晃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沙子变热,故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沙子内能增加的;②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着压强。在瓶中装满水,盖紧瓶盖,瓶子底部钻个小孔,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水不会从小孔中流出;③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且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把瓶子扔出去是因为瓶子有惯性。装有水的瓶子可以扔出很远,是因为装水后质量大,惯性大。如果瓶子的初速度不变,而空瓶的质量小,惯性小,运动状态很容易改变,所以扔出去会很近。
[答案] ①做功;②大气压;②空瓶的质量小惯性小
16、下面是性别遗传模拟实验,用30颗白围棋子,10颗黑棋子按一定比例装入两纸盒中,每次从两纸盒中各摸取一颗围棋子,记录“白白”和“黑白”的组合数量如表,请分析作答:
分组模拟实验结果统计记录表
组合类型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10组 合计 比例
白白 6 7 3 4 5 9 4 5 3 5
黑白 4 3 7 6 5 1 6 5 7 5
(1)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该有 条染色体;
(2)男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在模拟实验中应用 色围棋子表示,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能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3)模拟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应选用黑色纸盒,目的是 ;
(4)小林的父母双方正常,而小林患有白化病,小林的父母想生第二个孩子,所生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
(5)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
[解析] (1)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该有23条染色体;(2)男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在模拟实验中应用黑色围棋子表示,“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能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3)模拟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应选用黑色纸盒,目的是避免看到棋子保证取棋子时的随机性;(4)“小林的父母双方正常,而小林患有白化病”,表明白化病是隐性性状,正常是显性性状,假设人类正常肤色受显性基因A控制,则白化病肤色受隐性基因a控制,因此肤色正常的基因型是AA或Aa,白化病的基因型是aa.父母遗传给白化病(aa)小林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小林正常父母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
从遗传图解看出,小林父母生出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25%,因此小林的父母想生第二个孩子,所生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5%;(5)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了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
[答案] (1)23 (2)黑 (3)避免看到棋子保证取棋子时的随机性 (4)25%
(5)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
17、分析下面两个实验,并回答问题:
(1)小金做了如图甲实验:①先在水槽里的架子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较多正在萌发的种子,另一个装有适量NaOH溶液,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小烧杯(如图);②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上升,大烧杯外的水面下降。为什么杯外的水会进入杯内呢?
①请分析实验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 。
②盛有NaOH 溶液的烧杯中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该实验可以证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但为了使该实验结论更可靠,应先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其目的是 。
(2)如图乙所示是小金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利用该温度计就能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可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
[解析] (1)①产生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正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过程中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大烧杯内气压减小。②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③该实验可以证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但为了使该实验结论更可靠,应先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其目的是防止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影响实验结果。(2)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弯管尽量细一些等。
[答案] 正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过程中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大烧杯内气压减小 2NaOH+CO2═Na2CO3+H2O 防止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影响实验结果 弯管尽量细一些。
18、小嘉用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在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0.5克MnO2 , 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毫升15%的H2O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50毫升水呢 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加入水时,若注入H2O2溶液速度过快,反应会过于刷烈而引发事故。
【提出问题】水是如何减缓该反应速度的呢
【建立假设】水可以降低H2O2溶液浓度,从而减缓反应速度
【实验方案】他利用如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30毫升的1%、3%和7%的H2O2溶液进行实验, 观察并比较。
【实验结论】加水降低了H2O2溶液的浓度, 使反应速度变慢。
【交流反思】
(1)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H2O2溶液的________相同。
(2)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________。
(3)【继续探究】针对提出的问题,他又利用如图装置,用3%的H2O2溶液分别在0℃、20℃和6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进行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
[解析] (1)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H2O2溶液的速度相同。
(2)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 (3)用3%的H2O2溶液分别在0℃、20℃和6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变量是温度,因此该实验基于的假设为:水可以降低温度,减缓反应的速度。
[答案] (1)速度 (2)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 (3)水可以降低温度,减缓反应的速度
19、小科开展了课外探究活动: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与其接入电路电阻的关系。
[建立猜想]猜想1: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会随其接入电路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猜想2: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会随其接入电路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猜想3;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会随其接入电路电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进行实验]将5欧的定值电阻R0、"10Ω3A" 的滑动变阻器R、电压恒为15伏的电源,数字电流表和电压表、开关、若干导线按如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
(1)图甲中电压表测 ________两端的电压;
(2)实验中,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电流表示数变小;
(3)实验中,R分别取0欧、1欧…… 接入电路,观察记录并处理数据得到下表。请将表中缺失的数据补充完整。
R阻值/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电流/安 3.00 2.50 2.14 1.88 1.67 1.50 1.36 1.24 1.14 1.06 1.00
电压/伏 0.00 2.50 4.28 5.64 6.68 7.50 8.16 8.68 9.12 9.54 10.00
电功率/瓦 0.00 6.25 9.16 10.06 11.16 ______ 11.10 10.76 10.40 10.11 10.00
(4)[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其接入电路电阻变化的曲线(如图乙),小科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且当R=R2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最大。
[交流评价]小科只通过,上述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可靠吗?并说明理由 ________ 。
[解析] (1)根据图甲可知,电压表与变阻器并联,所以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2)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根据“电流与电阻的反比关系”可知,变阻器的阻值变大。根据图甲可知,此时滑片向右移动。 (3)表中缺失的电功率为:P=UI=7.5V×1.5A=11.25W。 (4)小科只通过上述探究得出实验结论不可靠,理由为:没有换用不同的R0 , 进行多次实验,无法得出普遍规律(或没有换用不同的R,进行多次实验,无法得出普遍规律;或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为4Ω-6Ω之间没有用更多的阻值进行实验)。
[答案] (1)滑动变阻器(或R) (2)右 (3)11.25 (4)不可靠,没有换用不同的R0 , 进行多次实验,无法得出普遍规律(或没有换用不同的R,进行多次实验,无法得出普遍规律;或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为4Ω-6Ω之间没有用更多的阻值进行实验)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