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5.《雷雨(节选)》课件(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5.《雷雨(节选)》课件(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3 17:2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雷雨
曹禺
说起中国现代剧作家,人们首先想起的是曹禺;说起曹禺,人们首先想起的是《雷雨》。中国话剧史上,甚至记载了这个日子:1936年5月,中国旅行剧团在上海最著名的卡尔登剧院公演《雷雨》,全场轰动,连演三个月,场场客满。观众连夜排队,甚至有人从外地赶来观看,“从老妪到少女,都在为这群不幸的孩子流泪”;茅盾因此有“当年海上惊雷雨”之诗句。抗战时期,《雷雨》更走向了全国:无论是大后方,还是抗日根据地,甚至沦陷区,到处都在演出《雷雨》。有过这样一个在日本军队的大扫荡中排练《雷雨》的“故事”:“正当排繁漪深夜追逐到四凤家的窗下时,敌人的炮声从几个方向传来”,有的演员吓呆了,剧团的领导人却镇定地说“正好利用这些炮声作效果,抓紧时间继续排练。”(参看陈靖:《百花山上一枝花——回忆挺进剧社建立前后》)。
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2.梳理人物关系和剧本情节,认识剧中的矛盾冲突;
3.品味语言,感受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旧怨新恨,理解人物心理。
预习检测
1.按文学样式分,《雷雨》属于( );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雷雨》属于( );按照结构分,《雷雨》属于( );按照题材时代分,《雷雨》属于( );按照矛盾冲突性质分,《雷雨》属于( )。
戏剧;话剧;多幕剧;现代剧;悲剧。
2.戏剧语言包括( )和( )。其中直接表明人物形象性格的是( )。
人物语言(台词);舞台说明;台词。
3.曹禺的代表作品,解放前有四部,即( )( )( )( )。
《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
补充:曹禺,有人称其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自读两遍,并批注在教材中或《导学案》上。
郁(yù)热 雪茄(jiā) 沉吟(yín) 汗涔(cén)涔
伺(cì)候 袖襟(jīn) 弥(mí)补 惊愕( è )
规矩(ju) 谛(dì)听 离间(jiàn) 昧(mèi)心
江堤(dī) 抽咽(yè) 繁漪(yī)
工 夫:做事时间、空闲时间、一段时间。
功 夫:本领、技能,特指武术方面的。
委 屈:受到不公平时心中难受。
委 曲:弯曲曲折,勉强迁就。
意 气:志趣性格意气气概,偏激、任性的情绪。
义 气:看重情谊而替人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预习检测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和斗争。戏剧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而且随着剧情发展、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戏剧三要素
矛盾冲突、人物、语言
学 习 重 点
欣赏戏剧冲突
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欣赏人物语言
《雷雨》节选
时间:
 地点:
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周公馆的客厅里
剧本的舞台性:
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
周朴园
周 萍
繁 漪
周 冲
侍 萍
鲁大海
鲁四凤
鲁 贵
剧本中人物及关系
1.周与鲁:主仆兼“夫妻”关系
2.周与海:主雇兼父子关系
3.萍与海:主雇兼兄弟关系
4.萍与漪:“母子”兼情人关系
5.萍与凤:同母异父兼情人关系
6.凤与海:同母异父关系
人物关系说明
第一场戏: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
第二场戏:
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
《雷雨》(节选)结构
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
节选部分矛盾冲突
周朴园与鲁侍萍
——主仆的矛盾冲突。
周朴园同鲁大海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鲁侍萍与周萍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鲁大海与周萍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
父子相见不相亲却
母子相见不相近却
兄弟相见不相识却
相恨
相斗
相怨
相仇
矛盾冲突解说
节选部分矛盾冲突及矛盾焦点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
(爱情的纠葛、阶级的对立)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
(阶级斗争)
第一场戏:三十年的旧怨与新恨
探究文本
1.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中到底有几分真情?
2.面对多年未见的周朴园,鲁侍萍内心是坚强还是软弱?
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
——感到意外,疑惑
——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有些不知所措
——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恼怒,害怕
(2)相认生新恨
手段 言行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厉声责问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感情软化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三十年来,周朴园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
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其下落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
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一直记得侍萍的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一片深情
三十年后,周朴园如何对待活着的鲁侍萍?
听到侍萍活着,感到惊谔,更是避而不愿见
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企图稳住侍萍,希望用金钱平息侍萍的旧恨新仇,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
冷酷无情
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情感,他伪善、丑恶、冷酷、凶残。
当她感觉到周朴园对侍萍的思恋和怀念时: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
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冷静、清醒
当她面对周朴园的声色俱变的责问时:
“不是我要来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叱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刚强、自尊
鲁侍萍是如何回复周朴园的?
自尊、刚强、冷静、清醒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妇女。
鲁侍萍
周朴园
薄情、自私、虚伪、冷酷的资本家。
梳理总结
戏剧知识
《雷雨》情节、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形象
完成作业
1.观看话剧《雷雨(课文节选)》;
2.拍照上传笔记。
戏剧三要素与原则
知识回顾
1.戏剧的三要素与基本要素
2.话剧遵循的重要原则
三要素:矛盾冲突、人物和语言;
基本要素:矛盾冲突。(补充:冲突,戏剧的心跳。)
时空高度集中。
节选部分:夏天的午后,周公馆的客厅。
第一场戏:三十年的旧怨与新恨(始乱终弃)
内容回顾
1.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中到底有几分真情?
2.面对多年未见的周朴园,鲁侍萍内心是坚强还是软弱?
深爱30年前年轻的“梅侍萍”和三十年来“死去”的“梅侍萍”;
薄情30年后老去的“梅侍萍”和三十年后“活着”的“鲁侍萍”。
30年来苦难生活磨砺的刚强与自尊,30年后作为母亲身份内心的软弱与无奈。
鲁侍萍:自尊、刚强、冷静、清醒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妇女。
周朴园:薄情、自私、虚伪、冷酷的为所欲为的资本家老爷。
曹禺
雷雨(节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周朴园的形象,概括鲁大海的性格特征;
2.理解归纳剧本的主题,探究标题《雷雨》的多重含义;
3.探究周朴园和鲁侍萍悲剧的根源和人物姓名中的深意。
第二场戏
围绕周朴园与鲁大海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展开冲突。(阶级斗争)
通过现实的阶级斗争揭露周朴园一家血腥的发家史。
(铜板滴血)
三十年后父子相见却(主雇)相斗
(心理有微妙的变化)有作为父亲的一点姿态——客气、训导
但更多的是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态度。
他明知故问“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
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行的”,
最后恶狠狠地向鲁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冷酷、自私、傲慢、反动的阶级本性。
本场剧本中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其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从他的态度,展现了他的什么本质?
认识周朴园
1.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
鲁大海已经认识到周朴园的阶级本性,
首先愤怒痛斥周朴园用金钱收买平息罢工斗争;
其次无情揭露周朴园的血淋淋的发家史;
最后顽强地跟周萍及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
分析鲁大海
2.在二者较量中,鲁大海有怎样的弱点和可贵品质?
作为新生工人阶级中的一分子,罢工工人的领导者之一,鲁大海与老奸巨滑的周朴园相比较,确乎显得有点幼稚而又缺乏斗争经验;但是,他有着坚定的阶级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资本家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
鲁大海的出现,使我们透过故事情节的阴郁氛围,看到了一丝希望和些许亮色。作者在鲁大海身上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对人们有着相当重要的激励意义。
周朴园(阔老爷、资本家、董事长):
鲁大海(新生的底层劳动工人代表):
①薄情,自私,虚伪;
②傲慢,反动,冷酷;
③老谋深算,老奸巨猾。
①目标明确,头脑清醒;
②立场坚定,斗争顽强;
③缺乏斗争经验。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生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争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生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争残。
重逢本应喜悦却终生乱,乱像中隐约潜藏着根源;
根源中昭示着必然结果,终结中暗含着人生思索。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家这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所暗藏的污浊和腐朽,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的罪恶,揭示了它所依存的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发展趋势。
主题归纳
《雷雨》标题的含义
①表层意义:点明戏剧情节发生的自然气候:“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样的天气终于导致夜间雷电交加,风雨大作。
②深层意义:暗示周公馆这个封建大家庭内部也酝酿着而且终于爆发了一场毁灭性的“雷雨”:四风、周冲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自然界和家庭内部的“雷雨”其实正象征了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
③象征意义: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场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不可避免地即将发生。
周鲁人物悲剧根源探析
鲁侍萍:
相信天命(P30 不公平的命、天要我、偏偏命定要)使然,而不是自我主宰。有人说是命中注定的阶级悲剧,毋宁说是性格的悲剧,人生的悲剧,一错而全错,一毁而全毁。
周朴园:
外在的金钱、地位、名誉(赶快娶、不想见……)使然,而不是内在的修养泰然。如果说这只是人性中自私、欲望的性格悲剧,毋宁说是人生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萍似浮萍,无根而生;听天认命,怎能好命?
周似圆圈,起终合一;种下错因,如何逃脱?
留待探究奥秘
姓梅——梅家
姓鲁——鲁家
……
很神秘,值得你深入思考,引发联想。
曹禺
雷雨(节选)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丰富的潜台词、高度个性化的语言、富有动作性的语言),感受剧本的语言魅力;
2.上网自读其它几幕或欣赏《雷雨·明星话剧版》,进一步感受话剧的情节和语言魅力。
戏剧语言
1.舞台语言(也叫舞台说明)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2.人物语言(即台词,包括人物对话、独白等)
(一)必要的舞台说明
比如课文开头对故事时间和舞台气氛的说明,课文当中对有关人物动作、神态的说明等等,不仅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刻地表现主题。
剧本开头的“舞台说明”,有哪些作用?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②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③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④感染读者或观众,使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基本是相同的,如小说《祝福》中有关祝福景象的环境描写。
(1)丰富的潜台词
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2)高度个性化的语言
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
(3)富于动作性的语言
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二)耐人寻味的人物语言
(1)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
,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周朴园 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 也活着。也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风的妈,老爷。
周朴园 哦。
他就是你矿上的工人鲁大海。
你和她是什么关系?你是干什么的?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鲁大海 (挣扎) 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他是你的亲弟弟呀!
你这个畜生!你哪里像我的儿子啊! ……
萍:体现亲子之情。
凭:想到答应过周朴园,想到两人阶级差别,采用谐音解决问题。
凭:对周萍的失望,一种愤慨,一种指责。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儿子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后,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即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雷雨》中,不同的人物语言各有不同,而且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和各自情感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如周朴园简短的语句、盛气凌人的语言,鲁侍萍和缓的语气、时而冲动的语调,鲁大海直截了当的语言等等,都是与人物各自的身份相符合。而周朴园与鲁侍萍见面后相认的一段,更突出地反映了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各自不同的心理。
(2)高度个性化的语言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鲁:她是个下等人,……在年三十夜里投水死的。
……
周:(惊)什么?
1.对周朴园的这番话应如何理解?
①假意的赞语,并非真赞赏,以借此掩饰其希望了解真相的目的,是虚伪、圆滑的表现。
②借抬高对方来抬高自己,是虚荣、虚伪的表现。
2.鲁侍萍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嘲笑、讽刺周的卑鄙、无耻。
3.周“惊愕”说明了他什么心态?
侍萍还活着,将对他的名誉和地位构成威胁,自私、虚伪心态。
(3)富有动作性的语言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剧本中,人物的台词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不仅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引发对方的动作或想象,使情节往前推进。
1. 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2. 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推动情节发展)
3. 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推动;几乎是提醒周朴园)
4.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推动;几乎要明说了)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5.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暗示)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直接推动)
6.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
(暗示)
周朴园 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
( 直接推动 )
鲁侍萍固然很想见到她的儿子,因此带着幻想对周朴园不断的提醒,暗示,这些当然合情合理。但她这些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时候的语言,却不单是她的心思的合情合理所能解释得了的,而最重要的,是恰好的起到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如果没有接下去的鲁侍萍开窗户的动作,没有她对衬衫的件数和绣有“梅”字的了解,试问情节如何发展下去?周朴园的语言就是典型的动作语言。其作用,从某种角度看,仅仅在于推动情节而已,而这一点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一个剧作者必备的基本功。
周朴园的形象和鲁大海的性格;
剧本的主题和标题的含义;
剧本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及丰富的潜台词;
作者对人物取名的设计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课 堂 梳 理 总 结
尾 声
10年后,周公馆变成了教会医院,楼上、楼下分别住着两位疯了的老妇——繁漪和侍萍。这一天,一位孤寂的老人(周朴园)来到医院,看望她们,彼此却没有一句话。偶尔闯进医院的年幼的姐弟俩目击了这一切,又像听“古老的故事”一般听人们谈起了10年前的往事。
完成作业
1.找出并体味文中其它的典型语言(个性化和动作化的语言);
2.上网自读其它几幕或观看《雷雨·明星话剧版》,进一步理解情节主题,并感受剧本的语言魅力。
3.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不少于200字。连同笔记提交到作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