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第二学习主题测试卷 姓名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是(????? )
A、禹准备让位给伯益???? B.尧传位给舜 C.启打败有扈氏????????? D.禹传启,家天下
2、《尚书·序》载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此事件发生在( )
A.约公元前2070年 B.约公元前1600年 C.约公元前1046年 D.约公元前771年
3、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甲骨和青铜器。这里曾做过下列哪个朝代的都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下列对商朝经济的发展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农业生产的规模已相当大 B.种植的粮食作物有粟、黍、麦、稻和玉米
C.畜牧业发达,饲养有马、牛、羊、猪等 D.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业发达
5、公元前1046年,发生在牧野的一次重大战役。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6、《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一史料反映西周的社会制度是(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7、西周是被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灭亡的( ) A.匈奴 B.犬戎 C.鲜卑 D.突厥
8、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B.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9、下列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先后称霸的顺序是( )
①齐桓公 ②楚庄王 ③晋文公 ④吴王阖闾 ⑤越王勾践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④③②⑤ D.②①③④⑤
10、下列齐桓公称霸的原因中不包括( )
A.优越的地理条件,山东北部,盛产鱼盐 B.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C.打出尊敬周王和阻止周边民族对中原侵犯的旗号 D.以武力征服了其它强大的诸侯国
11、“退避三舍”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你知道这个成语与下列的哪个战役有关(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12、楚庄王称霸过程中,进行了一次决定性的战役,这次战役的交战对象是( )
A.秦国 B.晋国 C.齐国 D.魏国
13、下列有关吴王阖闾称霸因素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改革内政 B.壮大军队 C.建设城郭 D.任用孙膑为将军
14、下列属于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的是( )
①孙武 ②管仲 ③白起 ④孙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战国中后期,有一种策略叫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这里的“一强”指的是( )
A.秦国 B.齐国 C.楚国 D.燕国
16、下列属于战国前期,我国在农业生产上的重大变革的是( )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青铜兵器得到改进,铁兵器出现
C.步后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D.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17、一个人因为懒惰而被罚做奴隶,这样的事情可能发生在(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8、在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严重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一项是( )
A.改革土地制度 B.重农抑商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19、战国后期,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的是( )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魏国
20、春秋和战国时期,被称为大变革的时候,这里的变革所包含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
A.铁器的普遍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D.周天子的地位下降
21、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禹建立夏朝为标志的。那是因为夏朝( )
A.进行了变法 B.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
C.实行了分封制 D.产生了封建制度
22、将“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并由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是( )
A.周武王 B.大禹 C.商汤 D.赢政
23、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24、西周诸侯的产生方式是(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25、商鞅变法时期,某平民辛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 )
A.免除徭役 B.授予爵位 C.授予田宅 D.免除赋税
26、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27、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③农业产量的提高 ④人口的大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8、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29、“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源自于长平之战,指缺乏实战经验,惯于空谈兵法,战争中一败涂地的赵括。交战双方是(??? )A. 秦国和齐国????????????? B.魏国和赵国 C. 秦国和楚国????????????? D.秦国和赵国 30、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国家是(????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秦国
31、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B、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C、各国地方掌权的需要 D、社会经济的发展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
①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度发展历史趋势 ②变法得到了所有贵族的拥护 ③变法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④敢于同旧的势力进行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一)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请你仔细分辨出两幅图片,哪一张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张是战国形势图。
答:图一是: 图二是:
2、观察两幅图片,看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
答:
3、在图上可以看到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都有著名的重大战役发生。你能比较出这些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
答: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见左图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答:
2、周天子分封的对象都有哪些人?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多少个封国?重要的封国有哪些?
?答:
3、封国的统治者叫什么?他们对周天子有哪些权力和义务?
?答:
?4、这种制度在秦朝时被哪一种制度所代替?你对这种制度能否巩固统治谈谈你的看法?
答: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商)汤、(周)武王不循古而王,夏、殷(商)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1、管仲是如何扶助齐桓公称霸的?
答:
2、怎样理解“民到于今受其赐”这句话?
答:
3、材料二中的“卫鞅”指的是谁?文中的“孝公”是在哪一年任用“卫鞅”进行变法的?
答:
4、材料二中提到了“夏、殷(商)不易礼而亡”。请你根据说过的史实说一说夏商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答:
5、两则材料反映了人才和改革的重要性,请你结合当今实际,谈一谈这两个方面对国家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
答:
(三)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史记》载:孝公死,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请回答: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所述的改革的内容。
答: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展示的是哪一改革的场景?改革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支持者是谁?图2中,改革者舌战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你认为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害这个阶级的利益?
答:
3、读材料三,商鞅被“车裂”,“而秦人不怜”。这说明了什么?
答:
4、比较这两次改革,在目的和性质两方面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答:
5、这两次改革分别对春秋的齐国和战国的秦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结合作用谈一谈改革所带给你的启示。
答:
(四)下面是小明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一幅春秋战国知识的系统图表,请你仔细研究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示上我们可以提炼出哪些有效信息?(至少说出五条)
答:
2、图示上的春秋五霸与我们所讲的五位霸主有所区别,请你说出你学习到的春秋五霸的五位霸主都分别是谁?
答:
3、图示上有四个著名的战役,请你说一说你知道的与这些战役相关的成语。(至少三个)
答:
4、图示中的(东南西北在中间),其中东西南北各代表战国时期一个诸侯国的位置,请分别说出各自对应的诸侯国。
答:
(五)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答: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答: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答:
4、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答:
(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材料二: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材料三:见左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哪两项策略?请你解释一下这两项策略。
答:
(2)材料二是哪一个成语的由来?
答:
(3)图三是秦国的一位说客在向楚国游说,请你猜一猜他正在说什么?
答:
(4)这一时期与图中的说客意见相反的是谁?
答:
(5)你认为上述哪一种策略运用的更成功一些?说出理由。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