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深化思考(课件35)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深化思考(课件35)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3 18:1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深化理性思考
Part 01
情境导入
展示实验:几年前某家媒体做过一个测试,让三位受试人自行穿着打扮后,由20位匿名观众进行评价。
感性评价
真实状况
喜欢做饭、会救助流浪动物 喜欢cosplay,喜欢和孩子们相处 尽心尽力看护, 追求美好,不将就
这个测试展示的是人们以感官为主,依靠联想和想象,迅速产生喜恶情感,这是大脑的感性思维,主要是靠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去思考和判断。
但并不是每个人的直觉都是准确的,所以很有可能会出现偏差和误解:被认为有暴力倾向、影响不好的大哥是喜欢做饭、会救助流浪动物的纹身师;被评价私生活很乱的女孩子是喜欢cosplay的小学老师;被打上不正经标签的女生是经常上夜班的护士。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事物,正确地看待各种问题,我们要深化自己的理性思维。
PART 02
深化思维
学习活动一:深化思维
什么是理性思维?
我们还是对比两种思维来辨析比较容易理解,比如:同样的气温,有人认为很冷,有人认为很热,这就是感性的;而如果说“今天气温是-1℃”,这就是理性的了。
再如:同样是看到一片叶子,说“这是一片绿色的叶子,真好看,我很喜欢”这是感性认识;而知道因为叶绿素不吸收绿光而使叶子呈现绿色,就是理性认识了。
学习活动一:深化思维
什么是理性思维?
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辨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整合改造而形成的认识,它是对事物进行客观概括的一种思维。
预设情境,深化思维
【情景设置】大雪纷飞的季节,有一只流浪猫在小区垃圾桶寻觅食物。
思维深化过程
初步感受: 。
进一步:这是一种 。
再进一步,对这种现象提出问题分析: 。
还可以思考: 。
也可以换一个思路思考:对这些流浪猫或流浪狗,有一些人来捡拾它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给杀了吃了;还有一种动物爱好者把他们喂养起来。两种做法,一种伤害,一种是救济,那么 。
接下来思考:怎样才能够 。
可怜、同情
现象
流浪猫为什么会越来越多?人们为什么没有责任心?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条件因素?如果是主观因素,这是触及到人性的什么问题?如果是客观因素,那么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人的责任心的缺失,把这些宠物猫变成流浪猫,那么人的
责任心的缺失还有哪些表现?还有哪些不好的后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伤害和救济呢?这是人与人之间
的差别,人性中的善与恶的区别
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那就是制度化、规范化
【小结】
最初只是你的情感上的一次悲悯,随着一个个问题越来越深入,最后思考到一种社会制度。这个思考过程就属于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具体操作并不难,就是把整体分解成若干侧面,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解的,这种分解能促进认识的深化。从基本事实出发,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多问几个为什么,把一个问题尝试分解成几个问题,或者对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进行分解,更加客观、透彻地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理性思维深化的过程。
PART 03
知己知彼
学习活动二:认识现状
认识高考,认识现状
认识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年份 引导材料 任务要求
2018 “世纪宝宝”与中国共成长、共圆梦 给2035年18岁青年的信
2019 不理解、不尊重劳动 不愿上劳动课让劳动重回孩子们的课堂 给复兴中学的演讲倡议
2020 “镜子”“自画像” 关照自我,关注人生 对生命和价值的思考 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
高考写作考查现状:材料关联现实,侧重启发思考;要求指令明确,写作针对性强。
分享苦恼,检视不足
近几年高考作文加大考查考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而我们平日的现状是:
师生面临的共同难题就是:
仅凭直觉,不讲逻辑,倾泻情绪;或是拼凑概念,或是罗列事例,偏执偏狭空泛……
如何让学生/自己的作文说理严谨而深刻,体现自己的思维深度?
PART 04
寻找对策
学习活动三:寻找对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单元研习的多篇经典理论文章,让我们从哪些角度感受到了思辨力量?给大家那些写作启示呢?
回顾本单元七篇课文,同学们可以举单篇也可以多篇总结并相互补充完整。
篇目 论点角度 论证角度 结构角度 语言角度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例证法 比喻论证 假设论证 基于青年学生来信而定,在“立—破—立”中强化观点。 强烈的思辨性严密的逻辑性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 事理论证 设问设答,先破后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用语准确通俗易懂
《怜悯是人的天性》 怜悯是人的天性 类比论证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因果论证 主体部分以批驳为主,先破后立,边破边立,环环相扣,逐层加深 准确生动逻辑严密
共性 标题即论点,观点鲜明 论证手法灵活多样 文章结构层层深入,条理清晰 论证语言逻辑严密
【启示】我们要做的是:
第一,积极学习更多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指导我们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关注时事和热点,主动地把偏于主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更加客观的理性的分析。
第三,要能够恰当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将自己的理性分析做恰当的表述。
第四,组织成篇时要在段落安排上努力体现内容的递进加深关系。
实战演练,熟能生巧
演练事例
《奔跑吧,兄弟》从2014年第一季大热,到2020第八季收视率依然长虹,并成功押中两地高考作文题;2021年作为《奔跑吧》的公益衍生篇,《奔跑吧·黄河篇》获得观众好评不断,成为越来越有深度、生命力最长的综艺节目。
对于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你以观众的身份给节目组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和建议。
训练步骤:
第一步:现象入手,溯果求因
概括现象:请用几句话生动的描绘一下“跑男”综艺持续不衰的现象?(50字以内 )
理性分析:你觉得“跑男”综艺经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呢?
多角度、多侧面分析:
(1)节目的直观效果追求:分享快乐,传递精神。
(2)节目主题设置理念:紧贴现实。
节目主题都紧贴着现在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非常的有深意,很多内容都能够让观众去思考生活获得启发的。
(3)明星效应。
(4)合作精神、热血精神的感染。
第二步:联系生活,深度思考
能不能把这几点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看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请把你的观点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
(1)传递快乐意义很大。
(2)贴近现实生命力强。
(3)团队合作非常重要。
(4)人生需要热血精神。
第三步:反转思考,全面认识
跑男热的现象有没有带来一些不好的社会问题?说说你的认识。
(1)盲目追星,荒废学业。
(2)盲目跟风,缺乏创新。
……
第四步:梳理思路,整理成篇
(1)是什么——现象入手、全面认识。
(2)为什么——多侧面分析产生的原因。
(3)怎么看——正反分析、联系深化。
自身实战总结:要有明确的态度立场;要有精准的语言概括;要有全面的辩证分析;要有深入的递进层次。
PART 05
探究技法
学习活动四:探究技法
恰当表述,深化思维(针对“是什么”的问题)
既需要理性的分析,也需要形象化地概括或者明朗化的点明。
训练示例1:观点的表达
论证示范:根据语段内容在横线处补出观点。
。(开门见山,亮明观点)思想能让人在脆弱中坚强,在苦难中坚持思考,以思想形成伟大。
海伦·凯勒虽无法看到世界,却能用思想触摸每一个灵魂;霍金虽无力挥动双手,却能用思想震撼每一个生命;帕斯卡尔虽无力对抗病魔的摧残,却能用思想塑造伟大的灵魂;史铁生虽无法漠视命运的戏弄,却能用思想赢得生命的尊重。(论据群分析模式+排比句式,增强说服力)
生命如此脆弱,经不起大自然一丝一毫的伤害;人却是如此顽强,在与自然搏斗的过程中,让历史永远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对比鲜明,呼应论点)
(1)用深刻而直接的语言直接点明: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或 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2)用形象而富有内涵的句子概括: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苇草”形象地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写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训练示例2:关键词内涵生发
2019年国Ⅲ卷高考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
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析】“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是立意限制,也是思维限制。考生的构思必须立足于材料整体,坚持整体原则和全面原则。 考生应注意这里所强调的“寓意”二字,即要通过材料的表面现象,深刻思考材料背后隐含的社会、人生问题。
“我再看看你们。”三年时光,老师看到了我们的成长过程,看到了我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了我们的风雨阴晴。哪怕“千遍也不厌倦”,看不够,最后再看看,是要珍惜往昔和我们的相依相伴。这一句“我再看看你们”饱含了多少温柔与深情、珍重与不舍!
“你们再看看书。”三年来老师们“要认真看书”“要多读点书”等话语最终汇成这句郑重之言。这句话里,饱含着老师对我们的期许与勉励。我们即将奔赴高考考场,再看看书,做临阵的最后准备,多准备一点,多一分把握,可能就多一点分数。这一点分数可能就会改变我们的前途。我们即将走向新的人生征途,再看看书,便是一句人生叮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因为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持续前进的力量。这一句“你们再看看书”饱含了多少期许与叮嘱!(全国卷Ⅲ·四川考生《惜别,珍重,在路上》)
这段话精当地把握住了老师说的两句话的内涵,既看到了其字面意思,更挖掘出了其背后的隐含情义;既看到了其对眼前高考的意义,更体会到了其对人生的深远意义——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转换角度,全面分析(针对“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情景设置:中国战“疫”,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与感受?
往疫情发生之前思考,透过现象,追问 原因,揭示本质,解决问题;
往疫情发生当下思考,联系现实,针砭时弊,致敬平凡英雄;
往疫情发生之后思考,归纳整理现象,类比对比,突出异同,假设推理,预见发展……
分析角度
探因角度:疫情何以发生?几分天灾?几分人祸?
策略角度:如何应对疫情?全国上下各个层面应作何应对?天灾如何应对?人过如何应对?
自然角度:从“非典”到“新冠”我们该如何与自然相处?
社会角度:疫情之下,我们该如何认识我们的祖国?除了面对疫情,我们从 个人到集体还要面对什么?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后疫情时代,中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生命角度:灾难之下,什么是幸福?我们该感恩什么?灾难之后,该如何对待生命与健康?
分析角度
探因角度:疫情何以发生?几分天灾?几分人祸?
逆行者角度:他们都是什么人?他们带给我们哪些感动?是崇敬英雄,还是成为英雄?他们的存在之于我们,之于国家,有哪些意义?
人性的角度:疫情来临,众生何像?每一种行为下都是什么样的人性需要我们反思?
文明的角度:制度文明、物质文明、科学文明、网络文明在这场灾难中接受了怎样的审判?经受了哪些考验?
辩证角度:灾难带给个人、社会、国家什么样的警示教训?正视灾难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安排层次,层层递进
议论文主要有四种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总分式:议论文运用最多的一种论证结构,其基本模式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作出结论”。
并列式: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对照式:文章提出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剖析、论证,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映衬烘托另一种事物或意见并加以对比,从而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层进式(递进式、纵式)论证结构:严格按照问题和理论的逻辑层次,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开展论述的一种结构方式。
层进式结构俗称“剥笋法”,一层一层“剥壳”,最后显出问题本质。层进式结构比并列式结构和对照式结构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个性化色彩。
层进式结构一般有三种样式:
(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每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表递进的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问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简称为“是为怎”的论证结构。这是层进式最常用的方法。
(3)针对某些不好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审清材料 灵活选择
PART 06
学以致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在获得一些新的东西时,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东西。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捷,那么人们可能会失去什么呢?
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