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湖北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09 13:18:1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16张PPT。怀疑与学问作者:顾颉刚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因此,论据包括事实材料和道理即理论材料。
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使论据与论点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顾颉刚 (1893—1980.12.25)
历史学家。江苏吴县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北京大学助教。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所长兼总经理。建国后,任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结构.
2、学习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简洁准确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 的重要意义。思考题一:文章的总论点是什么?
思考题二: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思考题三: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思考题四:哪些地方用了对比论证?
思考题五: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这篇文章有四个段,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文章的总论点。
第二部分(3—4段)阐明总论点,这是本文的论证部分。怀疑与学问中心论点: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引用名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分论点:1.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返回 什么是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是指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是指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等来证明论点。试举出课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各一例。
? ?本文的举例论证用得很好,请找出来
并分析其作用在论证对于传说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时,举了古书上有“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戴震读《大学章句》敢于怀疑大儒朱高的例子,戴震一生在学术上之所以卓有成就,能成为大学问家,与他自幼读书就善疑好问分不开。
第1、2节引用学者的名言有什么好处?
返回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所谓引证法是指引用名言、警句、俗语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请找出并分析它的作用:1、开头引用了两位古代学者的话:程颐的“学者要先会疑”和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做学问要善于提出问题。
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做学问要善于提出问题。
2、中间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意思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 从或迷信。”引话十分精当,证明了该段的分论点(即首句)本文多次运用对比论证,
一共有几处?? ??????? (本文共有四处运用对比论证。)
本文共有四处运用对比论证,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1、第四段
2、第五段
3、第六段
4、第六段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证明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证明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了“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作一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八、归纳 总结 以“我尝到了怀疑的甜头”为题,向同学说两三分钟话。要求所举例子能说明观点。
END读下文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哲学家穆尔,“你的学生中谁最优秀?”穆尔说是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人在听我的课时总露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维也纳特根斯坦说:“因为他已经没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