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 德国军队正在驱赶犹太老人,等待犹太老人的就只有死亡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2年6月 ,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焚毁了这个村庄。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作者简介:
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1921年生,
湖北武汉人。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
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
《存在与虚无》。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理解描写、议论在
文中的作用;
3.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
剧重演。 (lù) (dào) (yì) (miù) (mù) (huǎng) (hū) (chōng) (jǐng) 杀戮 悼念
屹立 荒谬
肃穆 恍惚
憧憬1. 读准下列词语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文章各部分内容。
(2)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3)引文部分,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课文四个部分是
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
一、来到纪念地
二、看纪念演出
三、参加座谈会
四、参观纪念馆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想?世间永远
不能再有
战争和屠杀了.要和平,
不要战争。(1)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2)齐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作者又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一种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3)思读文章第四部分,为什么用一大块的篇幅摘抄遗言?重点研讨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句和议论句,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⑴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⑵“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⑶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⑷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品味语言 如果你也参加了座谈会,你想对那个日本作家说些什么? 拓展延伸 1937年8月23日,日军在上海将中国军俘虏捆绑起来,准备屠杀。该照片印有日本军方“不许可”发表字样。
日本侵略者在南京以中国的青年作刀靶,供新兵练习刺杀之用。其兽行令人发指 在南京,大批的无辜市民被残暴的侵略者一批一批地集体屠杀,尸积如山,惨不忍睹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目黑辎重兵联队兵站汽车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拍摄的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的场面。 如果你也参加了座谈会,你想对那个日本作家说些什么? 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都有安稳的,幸福的生活,能够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但是大家是否知道在半个世纪前曾有许多的孩子,他们并没有如此幸运,他们生活在动荡的年代里,战争不断,饥饿侵袭,甚至时刻面临着死亡,他们
渴望的是什么呢?而作为
幸福一代的我们在看了
这篇文章后,大家会有怎
样的感受呢?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作业 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