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压强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滑雪板的面积较大 B. 压路机的质量很大
C.图钉帽的面积较大 D.书包的背带较宽
2.两个人并肩走过沙滩,留下一深一浅的脚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踩成深脚印的人体重较大 B.踩成浅脚印的人鞋底面积较大
C.踩成深脚印的人对沙滩压强较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月球车的宽大轮子 B.磨得很薄的刀刃
C.啄木鸟的尖喙 D.尖锐的逃生锤尖
4.一位中学生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 )
A.1.5×102帕 B.1.5×103帕 C.1.5×104帕 D.1.5×105帕
5.如图所示,将8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物块,按甲、乙两种方式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中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5∶3 B.5∶2 C.10∶9 D.3∶2
6.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厚度为h的部分,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和、压强为和,则( )
A. B.
C. D.
7.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和B,A放在B的正中央,B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若圆柱体A、B的高度之比是5︰1,且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A的底面积与B的底面积之比是 ( )
A.4︰5 B.1︰5 C.5︰4 D.5︰1
8.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8:1 B.4:1 C.1:2 D.4:3
二、填空题
9.2020年5月16日,“玉兔二号”月球车结束了寒冷且漫长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迎来了第18月昼工作期。月球车有六个宽大的车轮,这时为了_______压强;车轮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纹条,这是为了_______摩擦。
10.如图所示,一只手握住甲、乙两个核桃,逐渐增大握力,发现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则甲核桃受到乙核桃的弹力是由于________核桃的形变产生的,在甲、乙的接触处,甲核桃受到的压强_______乙核桃受到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1.小明在江边湿地上漫步,他发现,双脚陷入松软的泥土时,用力拔起一只脚,另一只脚反而会陷得更深,原因是小明对泥土的压力____,压强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2.货车超载,很容易把公路的路面压坏。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的承载质量不得超过规定值。这是通过______一定时,限定货车对路面的______来控制货车对路面压强大小的。
13.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在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铺设了有凸棱的盲道,如图所示。放学后张明和同学们走在盲道上,感觉到脚有些不舒服,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走在盲道上,脚与地面的______减小了,从而增大了______。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为0.5Pa。若将报纸对折后平铺在桌面上,则桌面受到的压强为______;若将报纸撕去一半后,平铺在桌面上,则报纸下方的桌面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______。
14.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底面积之比SA∶SB=4∶9,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
三、实验题
15.如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2)通过比较图甲、乙,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通过比较图______(填序号),说明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______p′(选填:“>”、“<”或“=”);
(5)课后,善于思考的小明想对甲和丙进行比较,你认为是否可以?______,理由:______。
16.小宇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小宇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②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③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_________所示实验。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B
6.C
7.A
8.B
9.减小 增大
10.乙 等于
11.不变 增大
12.受力面积 压力大小
13.受力面积 压强
14.1∶1 9∶4
15. 海绵的凹陷程度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压力越大 乙、丙 = 不可以 没有控制变量唯一
16. 泡沫的凹陷程度 压力 甲、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