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内阅读精选
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2.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突出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
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喜”的心境相匹配。
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襄阳”走的是陆路。
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金指按着紧锁的眉头,墙不自赞地喃喃着。
1.“那一次次的分离”指的是岸英 、
2.选文中画“ ”的句子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再给这个问句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1)这句话通过对毛主席 、 、 的细致刻面,反映了毛主席惊悉噩耗后极度 的内心世界。
(2)请至少用以上两种描写方法,描写表现人物非常焦急地一个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岸英!岸英!”当毛主席喊儿子的名字时,可能在想( )
A.这次,你怎么回不来了呢?
B.你为朝鲜人民献出了生命,值得!
C.你在哪儿,我想你啊!
D.你是志愿军战士,你尽了一名战士的义务!
(4)下列能形容选文中毛主席心情的成语是( )(多选)
A.忐忑不安 B.心烦意乱 C.肝肠寸断 D.悲痛欲绝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画“ ”的句子是对毛主席的 和 描写,表现了他 的心情。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这种念头”指的是 。
3.朗读毛主席说的话时,应该用( ) 的语气。
A.悲愤 B.沉痛 C.焦急
4.“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这句话表现了毛主席是 的人。
5.怎样理解“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 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踌躇”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犹豫。②停留;徘徊不前。③得意的样子。选文中的“踌躇”应选第 种解释。
2.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可以知道毛主席的心情是 的,这种心情还可以从选文中的哪个句子看出来?请用“﹏﹏”画出。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骨”是指忠烈者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的意思是何必。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死后是否要把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土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五、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军神(片段)
A.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B.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过奖了。”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中名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地把手伸了过去。
A句运用 描写和 描写,表现出沃克医生 。
B句运用 描写。刘伯承忍受剧痛却 ,这和他 、 、 等表现形成对比。联系下文对话,此时刘伯承可能会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文段,完成批注。
2.手术中,医生一反常态的 与刘伯承的 形成了医患间的罕见反差。回忆全文,谈一谈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不少于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伯承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部过程。他计划战斗周密,善于出奇制胜。从伟人对刘伯承的评价,可以看出刘伯承作为军事家的地位。
认真书写,注意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漂亮。段落要分明。
毛泽东:“刘伯承是一条龙,能够带红军过乌江。”
朱德元帅赞誉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
参考答案
一、1.杜甫
2.D
3.归心似箭
二、1.去苏联留学 到农村锻炼
2.心理描写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3.语言 动作 神态 悲痛 一到自习课他就捧起课外书,端坐在桌前。只见他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呵呵笑,一会儿又自言自语。 A CD
4.毛主席收到岸英牺牲的电报后,悲痛万分。
三、1.动作 神态 听到儿子牺牲后无比悲痛(意思对即可)
2.把岸英的遗骨运回祖国,见见他的遗骨。
3.B
4.以身作则,不搞特殊
5.岸英不仅是毛主席的儿子,也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革命战士。
四、1.①
2.悲痛 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3.B
五、1.动作 语言(神态) 内心紧张、担心、震撼,不再从容镇定等。
动作 一声不吭 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床单被抓破 心理活动 我可以忍受得住,我一定能战胜它!一刀,两刀,三刀……
2.紧张 从容镇定 (1)沃克医生发现刘伯承伤势很重,可是他不但不慌张,甚至还非常镇定。
(2)手术中,没有使用麻醉剂的刘伯承却一声不吭。
3.毛泽东:“刘伯承是一条龙,能够带红军过乌江。”
朱德元帅赞誉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