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卷面3分。)
☆友情提示:仔细看题,认真书写,相信你会很棒o!
第一部分 识字天地
1、 读拼音写词语(10分)
fǔ hào mù tóng jīng yàn shè huì lì shǐ
zhì huì chuàng jǔ jì lù dǎ lāo jié shěng
二、字词练习:(6分)
“举”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我会组词: 、 。
这个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向上抬,向上托。②举动。③发起,兴办。④提出。⑤推选,推荐。⑥全。下列句中的“举”应是第几种解释:
1. 赵州桥是举世闻名的石拱桥。 ( )
2.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种创举。( )
三、词语填空,我会用(4分)
( )( )纸砚 ( )闻( )切 ( )( )书画 学( )五( )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那医生 ,对症下药,医术十分高明。
2.根据意思选词填空。
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
四、选择读音,我能行。(4分)
1.壁画上的这条龙张牙舞爪 (zhǎo zhuǎ),直飞云霄, 尤其是眼睛和爪(zhǎo zhuǎ)子,画得栩栩如生。
2.他把车横(héng heng)在路中间,不让大家通行,真是个蛮横(hé ng
hèng )无礼的人。
第二部分 积累 运用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我会背。(23分)
1. 王叔叔在外地过年,听着鞭炮声,喝着屠苏酒,不禁吟诵起两句诗:“ , 。”他又想起在老家的哥哥一家,便用微信给哥哥发了两句诗: , 。想着清明节会回老家给父母扫墓,王叔叔叹了一口气,古诗有云:“ , 。”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何能让人不惆怅伤感啊!
2.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 :有的刻着两条 的龙,嘴里吐出 ;有的 ,前爪 ,各自 ;还有的刻着 。所有的龙似乎 ,真像 。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交代的时间是: 写的传统节日 。
描写节日习俗的诗句是: , 。
描写的习俗是: 和 。
4.我国的“文房四宝”是指 ;“雅人四好”是指 。
二、选择答案,我拿手(4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各有不同的习俗,请你选择合适的选项填空。
A. 端午节 B.重阳节 C.春节 D.元宵节 E.中秋节
1.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俗。( )
2.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 )
3.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也是“龙舟节”。( )
4.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也是“老人节”。( )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15分)
一、片段理解,我认真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 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请用“ ”在片段中画出来。(2分)
2. 联系上下文,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2分)
①回首遥望。( ) A. 第一 B. 头 C.首领
②双龙戏珠( ) A. 戏剧; B. 开玩笑 C.玩耍,游戏。
3.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成语:
(1分))(1分)
4. 仿照片段中的加点词,将下面语段补充完整。(3分)
下过一场秋雪,树林变得五彩缤纷:有的_ __,有的_ _﹐有的 _,有的变 _。
二、课外阅读
苏 州 园 林(片段)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短文中加粗的词语“往往”能否去掉?请你写出这个词语的作用。(2分)
-
2.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1分)
A.举例子 B.做比较 C.打比方 D.下定义
3.这篇短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突出特征是 。(2分)
4.根据短文第二自然段的描述,你觉得下面图( )最符合该段所描绘的景象。(2分)
1 ② ③
第四部分:习作表达(30分)
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重阳登高望远……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你喜欢哪一个节日,选择一个写一写,题目自拟。
习作要求:1.要写清楚你是怎样过这个传节日的;
2.最好写出这个节日独特的习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
第一部分 识字天地
1、 读拼音写词语(20分)
符号 牧童 经验 社会 历史 智慧 创举 记录 打捞 节省
二、字词练习:(6分)
“举”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J ,再查音节jǔ 。我会组举起 举手 。
这个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向上抬,向上托。②举动。③发起,兴办。④提出。⑤推选,推荐。⑥全。下列句中的“举”应是第几种解释:
3. 赵州桥是举世闻名的石拱桥。 ( ⑥ )
4.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种创举。( ③ )
三、词语填空,我会用
( 笔)(墨)纸砚 (望)闻(问)切 (琴)(棋)书画 学富(五)(车)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那医生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医术十分高明。
2.根据意思选词填空。
形容读书多,学问大。(学富五车)
四、选择读音,我能行。
1.壁画上的这条龙张牙舞爪 (zhǎo√ zhuǎ),直飞云霄,尤其是眼睛和爪(zhao zhuǎ√)子,画得栩栩如生。
2.他把车横(héng √ heng)在路中间,不让大家通行,真是个蛮横(hèng √ )无礼的人。
第二部分 积累 运用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我会背。
3. 王叔叔在外地过年,听着鞭炮声,喝着屠苏酒,不禁吟诵起两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他又想起在老家的哥哥一家,便用微信给哥哥发了两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想着清明节会回老家给父母扫墓,王叔叔叹了一口气,古诗有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何能让人不惆怅伤感啊!
4.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交代的时间是: 九月九日 写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 。
描写节日习俗的诗句是: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描写的习俗是: 登高 和 插茱萸 。
4.我国的“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是指 琴棋书画。
二、选择答案,我拿手(4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各有不同的习俗,请你选择合适的选项填空。
A. 端午节 B.重阳节 C.春节 D.元宵节 E.中秋节
1.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俗。( C )
2.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 D )
3.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也是“龙舟节”。(A )
4.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也是“老人节”。( B )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22分)
一、片段理解,我认真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5. 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请用“ ”在片段中画出来。
6. 联系上下文,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1 首遥望。( B ) A. 第一 B. 头 C.首领
②双龙戏珠( C) A. 戏剧; B. 开玩笑 C.玩耍,游戏。
7.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成语:
活灵活现 -
8. 仿照片段中的加点词,将下面语段补充完整。
下过一场秋雪,树林变得五彩缤纷:有的__变成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__,有的_变成了杏黄色,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子、梨子_﹐有的变成了火红色,似乎一簇簇火苗在跳跃__,有的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幕布的颜色一样_。
二、课外阅读
苏 州 园 林(片段)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短文中加粗的词语“往往”能否去掉?请你写出这个词语的作用。
不能,这个词语是大多数的意思,指概述,并不是全部。表现园林的设计更有艺术性。 -
2.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B)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做比较 C.打比方 D.下定义
3.这篇短文的说明对象是 苏州园林 ,说明对象的突出特征是 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
4.根据短文第二自然段的描述,你觉得下面图( ③ )最符合该段所描绘的景象。
① ② ③
第四部分:习作表达(25分)
(略)
池沼上两座不一样的桥,河岸边有高低曲折的石岸。
池沼上一模一样两座桥。
池沼上一座桥,河边有堆砌整齐的石岸
池沼上两座不一样的桥,河岸边有高低曲折的石岸。
池沼上一模一样两座桥。
池沼上一座桥,河边有堆砌整齐的石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1 页 (共 3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